任诗桐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记者”一词,在中国和美国分别最早出现在1898年和1798年,含义上有些许不同,但大体上都是指新闻工作、信息传播的从业者。信息传播的接收者被叫做受众,是记者服务的对象。尽管这个群体极其庞大,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记者形象并不熟悉。而在人们更加熟悉的影视剧创作中,以新闻记者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行业剧并不多见。因此,作为角色存在的记者形象,在众多的影视剧中多是模糊的或是仅起到功能性作用。根据统计,在以100部影视剧中涉及到的130位记者形象中,负面塑造比例为29.2%,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创作者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理解。而影视剧的影响力广泛,会影响大众的判断。本文试图以此为分析的切入点,来反思记者应该如何自律和自我形象的重塑。
纵观近几年以记者为表现对象的华语影视剧创作,由陈凯歌导演的《搜索》可以称得上是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篇幅还是反应的问题上,都比较有分量。电影《搜索》讲述了都市白领叶蓝秋,得知自己已经是淋巴癌晚期后,在公交车上拒不给老大爷让座,被电视台实习生杨佳琪拍摄下来,在资深电视人陈若兮的“深入”报道后,改变了多人命运。陈若兮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之一,也是电视台王牌栏目《今日事件》的主编,雷厉风行,业务精湛,以制造独家新闻为自己的职业标准。再如美剧《纸牌屋》的记者佐伊为了获取内部消息,与弗兰克进行权色交易;网剧《白夜追凶》中为了获取信息,冒充警察的女记者闯进犯罪现场,并强词夺理对警察叫嚣“你们凭什么扣押我”。
韩国电视连续剧《匹诺曹》中,崔仁荷因患有说谎就会打嗝不止的“匹诺曹综合症”,难以从事其他职业,最终直面病症,选择做一名报道真实情况的社会部记者。电视连续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也是以记者为主要角色的影视剧,该剧借主人公郑雨晴从记者到报社主编的历程,展现了媒体行业的变迁。片中郑雨晴在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件,如洪水、地沟油等,展现出新闻记者不畏强权、追求真相的特点。随着剧情发展,郑雨晴逐渐成长为报社主编,此时媒体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带领团队改变思路,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又展现出新闻记者与时俱进,抗压性强的素质。再如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的报社记者古国歌,面对杨红旗要求自己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表扬自己的要求,古国歌为了求证此事,多次进行深入调查,最终发现杨红旗要求得到表扬是为了父亲,展现出了新闻记者不断求真的精神。还有电影《一九四二》中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当听到有关河南的灾害传言时,不惜远从重庆赶来,只为把最准确的消息传递出去。
其他影视剧中出现的记者形象还有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蒙蒙》中的申报记者何书桓、杜飞,《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一心想要做新闻调查记者的报社娱乐记者米小米,《何以笙箫默》中的摄影记者赵默笙等等。由于这些电视剧主要展现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记者只是作为职业而存在,或者只起到功能性作用,只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出现,如电影《嘉年华》中所召开的记者发布会等等。
最广泛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重要属性之一。我们来看影片《搜索》中所呈现出来的这段报道,叶蓝秋不给老人让座是事实,但在这则新闻的具体操作上,却存在很多问题。新闻在具有真实性的同时,还要有准确性、广泛性和典型性。如果在记者经过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不让座现象是普遍发生的一件事,而并非是个体事件,它的报道价值才会更高。
新闻事实大多数都是由采访对象提供的,采访对象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选择和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确认。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准确、全面客观,是否具有公信力、影响力,与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选择和确定密切相关的。电影《搜索》中,对于“不让座”事件的主人公,记者在报道中偏向于对老人的采访,呈现出评论一面倒的情形,对于事件当事人叶蓝秋,虽然实习记者进行了采访,但在报道初期为了追求轰动效果,并没有呈现,因此这则新闻的事件是经过选择的,并非客观全面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新闻工作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看望慰问新闻工作者,召开会议与新闻工作者座谈,发贺信鼓励新闻工作者,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2017年11月8日,在致信祝贺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时强调,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的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他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作为新时代新闻从业者,应该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改革创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