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根 蒋诗泉
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推动一批地方性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和职业化转变,旨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对口招生,对于吸引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学习、拓宽职业人才教育多样化渠道、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安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扩大普通高校在中等职业学院的对口招生规模,对于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为此,安徽省早在2014年就有10所本科院校启动了对口招生工作,截止到2016年,参加对口招生改革本科高校增加到15所,录取学生人数达到4,522人,涉及专业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材料金属工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及其社会工作等26个专业[2],其中大部分专业都要上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因此,做好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数学基础薄弱。对口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操作技能背景下,普遍重视专业课知识掌握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对口招生学生尽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但对于数学、英语等理论课程基础非常薄弱,甚至有一部分同学的数学水平仍处在初中水平,给大学数学课程《线性代数》的学习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二)学习热情不高。能深入本科院校就读的对口生往往是职高班应历届毕业生中成绩优异者,他们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优越感,但是一旦到了大学里面,面对和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在线性代数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普遍较差,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又不能解决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线性代数课程学习兴趣丧失。同时他们对于高校上课形式及其课程的多样化不适应,也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再加上对线性代数课程重视不足,也会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三)思维模式差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就导致对口招生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偏重于实践训练,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认知度则相对较差,特别是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公共英语等课程学习上积极性严重缺乏,以消极态度来应对这些课程的同学比比皆是。普统招生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高中阶段教学模式引导下,其思维已经构建,使得理论教学工作难度相对较低。对口招生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差异,使得线性代数课程教学面临很大困难。
(一)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对口招生学生学习需求。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普遍具有“学时短、容量大”的双重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而对口招生学生普遍存在对数学课程认识不到位、轻理论基础重应用的现象,在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仍采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对口招生学生更是雪上加霜,根本就无法提升对口招生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学习兴趣。
(二)考核方式不利于提升对口招生学生学习兴趣。与统招类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30%+70%”模式有所不同,对口招生班级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70%+30%”模式,这样考核模式下,他们只要平时上课都到,笔记和作业都按时完成,期末考试只要考很低的分数就能够通过,会弱化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线性代数的动力和兴趣。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有部分学生个位数,也从侧面反映了现有考核方式的弊端。
(三)缺乏适合对口招生学生使用的线性代数教材。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招生学生上课使用的线性代数教材和统招学生一样,都过多偏重理论知识且难度较大,不适合于数学基础较差和更偏重应用性的对口招生学生。
(一)引导对口招生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口招生学生升入本科院校以后,就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进行转变,及时调整好心态和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好本科院校学习资源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口专业学生与统招学生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找到符合个人需求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另外,对于线性代数课程,有部分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对口招生学生的线性代数课程的学习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对口招生学生学习需求。虽然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线性代数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教学和黑板书写教学两者有机融合。并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置案例教学,针对部分较为抽象的内容可通过动画形式向学生直接展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重难点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参与讨论创造条件。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刺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产生认知冲突,引发质疑和猜想,进而唤起对问题的强烈认识,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线性代数课程学习中来。
(三)精心编制适应对口招生学生学习的教材。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适应于对口招生学生学习的线性代数教材,应当尽快落实对口招生教材的编制工作。线性代数教材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降低难度。线性代数教材编制要紧紧围绕对口招生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编写具有本科层次且能与对口招生学生对接的线性代数教材。二是要突出线性代数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价值,在内容和例题的选举上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三是在习题和例题的形式上要与当前课程考核形式保持统一,适当加入填空、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型,可以考察学生学习中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法。课程考核标准是促使学生学习最根本直接的驱动力,也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课程考核作为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对口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将现在的“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的考核模式改为“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的考核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加强过程考核能突出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另外,一定要完善严格过程考核机制,不能流于形式,可以从平时成绩的50%中拿出10%~15%分数,加入实践和创新模块,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如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数学小论文等,课程考核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提高同学们利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校层面宏观把控,有针对性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作用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对口本科专业更应贴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然而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对口专业与统招专业仍然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在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相同,在专业课设置上往往忽视对对口招生学生入学前的调研,甚至重复开设专业课。因此,在修订对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对口生的优劣势,使其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
对口招生扩大了地方应用型大学本科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选拔方式的多样化。基于此,本文就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招生学生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为提高对口招生班级线性代数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