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璇
“立德树人”一直都是对全体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心灵的洗涤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自2016年提出“课程思政”以来,全国高校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和担当。民办本科的学生,高考成绩均不理想,高中三年所接触到的“社会”对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将育人的重要责任担当起来。使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圆满完成学业的同时,进行思想上的洗礼和升华。
当今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市场经济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社会信息的全球化等,都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极其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致使其“三观”的选择处于多样化,难以把控。[1]
(一)社会的不良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听说过校园生活,社会、家庭、高中学校的“60分万岁”言论都给他们的思想上贴上了得过且过的标签、大学无忧的标签,导致他们在思想上放松自己。社会上的明星效益,错误导向了大学生对刻苦奋斗、努力求知的认识,出现了“追星”、“拜金主义”、“哈韩哈日”等现象;一些助人为乐的负面新闻的出现,错误导向了学生对真善美的勇敢追求,甚至不能分辨美与丑、善与恶;社会上贪腐之风的存在,错误导向了学生的社交方式,甚至出现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的现象。各个高校中专门开设思想政治课程,但是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不被学生认可,尤其是工科、理科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不感兴趣,理解不到位,枯燥的理论学习不能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
(二)教师自身师德缺失。社会的不正之风不但影响了大学生,当代教师也有很多缺乏师德师风的例子。教师讲课不作为、学术不端、收受贿赂等现象存在于许多高校之中。当代职称评聘机制下,很多教师不在乎教学,教学上不备课,得过且过,导致课堂上的讲课只是教科书、PPT的不断复述,没有创新、没有育人、没有用心授课,只是敷衍完成任务。还有教师利用职业之便压榨学生,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
(三)心理辅导局限性。学校有专门开设集体心理课、班级配备辅导员教师,但这些针对的都是大集体,课程内容也不尽完善,只能是出现问题而解决问题,心理课和辅导员教师始终做不到每一天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单靠集体心理辅导课、思想政治课程、辅导员,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提高文化素养,做好引路人。教师育人之前先要育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文化素养,才能躬亲示范,才能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信服,令学生敬佩。通过自身正确的“三观”来引导学生的“三观”形成。在自身专业知识过硬的前提下,必须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方面内容,提高个人道德水平,涉猎不同知识体系,大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课程中,用心教学,用爱授课,做有温度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全体教职工都应自觉地把本职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主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创造优厚的物质文化条件和优良的校园环境。
(二)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培养接班人。建筑类民办本科中,土木工程专业占了很大的比例,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三大力学,长达三个学期的学习,占有很大比重,力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力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
1.通过工程实例引出思想政治元素。土木类的工程案例非常多,例如在“压杆稳定”章节中,引入案例:2018年5月4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洪南村的中富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一幢在建3层钢结构房屋发生坍塌,造成现场施工人员死亡5人,轻微伤2人,送医救治11人,直接经济损失989.9万元。经调查,这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该办公楼是三层H型钢框架结构,在砌筑墙体时导致结构失稳,整体坍塌原因是H型钢柱承载力严重不足。这个惨痛的案例,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严谨性、责任感。使学生体验建筑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通过学科德育,提高管理水平,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有理想地学习,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同学们反腐倡廉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名人事迹提炼思想政治元素。在讲授“圣维南原理”这一章节时,介绍法国力学家圣维南的一生和他不断探索学习的精神,对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做出的突出贡献。体现追求真理的高尚精神、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引导学生刻苦求真求实。还可以将身边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真实的故事引入,使学生更能感受到身边的力量。
3.通过知识点升华思想政治元素。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知识点升华,例如在讲平衡状态中的静止状态时,联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体现学科之间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理论的内在联系和内在统一。
(三)在探索中实践,潜心育人。大量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想政治内容写进教案,写进课件,备到课程内容中。自觉将育人、树人的思想贯穿到课堂之中,做自觉教育者。在深切理解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下依据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进而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教育实践。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抽空思想政治讲专业,要将思想政治内容切实应用到每一堂课中。也不能让思想政治取代专业,专业课是基础,思想政治内容要依托专业课的内容将本专业、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渗透给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实践,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不仅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时也将学生的听课率、内容入脑率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当前时代大环境下,“课程思政”的全面开展非常有必要,作为高校教师,培养的是祖国未来的新生力量,要勇于担起育人的责任和使命。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远远不止这些方面,还应该通过教育者自身的不断学习,扩宽、加深知识的涉猎,挖掘更多隐形的思想政治元素,育人于无形,树人于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