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思想分析

2019-03-22 19:18:38□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4期

□樊 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把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的热爱并没有因为繁忙的工作而减退,反而对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心血,也给予了厚望,他不仅在年轻的时候参与过很多体育比赛,在成为国家领导人后还高瞻远瞩地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他不但指明了我国体育运动和体育事业的新功能、新定位和新使命,更重要的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坚定举国发展体制,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解决“吃饱穿暖”等基本物质需求之后,对于文化层面的需求愈发强烈。对于第三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丰富体育文化与内涵、提高公众关注度、调动全民参与体育活动,是今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能促进我国体育在世界赛场取得佳绩。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进步与成绩离不开举国体制的运行与保障。举国发展体制不仅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优势资源,保证了优秀运动员的选拔与集中培养,而且通过提升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的地位,广泛宣传了中国积极、健康的大国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从1984年奥运会首金到2008年举办奥运会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举国发展的体制。竞技体育的发展无形中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特别是一些专业体育项目经过改良与优化,演变成广受群众喜爱的休闲健身运动,为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变革,新时期体育的举国发展体制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必须因时制宜,做好科学的规划与顶层设计,避免或消除举国体制的弊端,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将专业体育与职业体育的更好的结合,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突破,实现体育强国梦不断地贡献力量。

二、推进健康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程度,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省工作时强调:“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可见人民群众的健康始终牵动着总书记。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把全民健身提升到新的高度。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不再将健康归结于卫生和医疗领域,而且进一步突出了全民健身和体育运动的地位。区别于医疗手段,体育运动不仅是人民群众自发性、主动性的活动,而且增强了人际交流与沟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健康中国建设。这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出台,是党领导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径,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全体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保障,让人民群众通过锻炼增强体魄的同时,构建起有益健康、敢于拼搏的运动氛围。

三、引导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关系到体育产业能否做大做强,更体现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追求所做出的不懈努力。2017年8月2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竞技体育的强大与群众体育的普及,只有同时抓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让二者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体育产业才能逐步兴盛,才能真正使体育运动的参与度更高、门槛越低,广大人民群众才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幸福感。可以说,科学的发展体育产业,提升体育产业的质量,创新体育产业结构,是体育领域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发展的毕竟之路和必须重视的关键领域。

四、把“文化自信”的理念贯穿于体育文化发展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的文化产业,支撑着我国体育产业,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指引方向和提供前进的动力,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精神图腾。2017新年贺词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国奥运健儿勇创佳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中国体育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时间虽然较晚、基础设施也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弱,但是经过几代中国体育人不懈的努力,我国在世界赛场上不断取得佳绩。并且部分项目在长时间内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国要有自信,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几代体育人的不懈拼搏与奋斗,凝聚成“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灵魂,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发展到体育强国的指引,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体育精神是一面旗帜,体现了我国运动员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不怕流血流汗的牺牲精神和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始终鼓励着体育人勇往直前,始终引领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不断强化改革创新与发展在体育领域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同样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体育领域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说明我国离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比如与体育市场发展所相对应的机制还不够成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发展有待完善;一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项目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希望和我国的国家地位极不相符;人民群众对于多元化全民健身的需求与各地区能够提供的体育服务内容存在结构性矛盾;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较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等。这些不利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如果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将严重制约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坚持直面问题,更要用敢于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作风查摆矛盾和解决问题,只有彻底查摆矛盾和问题,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探索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