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险现状及未来市场发展分析
——以苏皖地区为例

2019-03-22 19:18:38秦博言朱雨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4期

□秦博言 朱雨萱

一、引言

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世界相互保险已经约9.2亿人加入,约占全世界保险市场27.1%。2018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38016.62亿元,中国保险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相互保险的市场份额接近于零,我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远不及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018年10月16日蚂蚁保险与信美联合推出了相互保险产品“相互保”,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虽然其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相互保”于当年11月27日改名为“相互宝”。蚂蚁保险的此次尝试是新兴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一次不算成功的冲击,但是这次冲击却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和范围。本次调查共涉及苏皖两省共29个地级市共计8866.64万人。考虑到样本过多将总体分成三层即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二线与三线城市、四线与五线城市,使用四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通过计算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1,310。实际发放问卷1,300份,经过逻辑筛选最终判定1,194份问卷为有效,问卷有效率约为91.85%。

(二)调查结果统计。被调查者中男性占比为47%,女性占比为53%。大部分集中在30~40岁之间,个人税后月收入在3,000~10,000元之间的人占76%。58%的人分布在二、三线城市,26%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其余分布在四、五线城市。专科及本科学历68%,专科以下占19%,硕士及以上人数占13%。家庭结构为二人世界人数最多,其次是三口之家和单身,而成熟家庭所占人数较少。职业类型广泛涉及各个行业。被调查者中85%的人购买过人身保险,绝大部分人年保费在6,000元以内,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拥有3~5份保险,大多数被调查者的购险目的是为受益人或继承人提供财富和获得保险红利,对于首选投保人为配偶购买保险的比例最大。被调查者中90%的人听说过相互保险,并有88%的人认可相互保险的运作模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用户画像。通过对职业与对相互保险认可度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的职业对相互保险的认可度没有显著影响。并对其他基本因素进行了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了以下四类人群及其相应特征。

(1)积极响应者。在积极响应者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最高,约占66%;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以30~40岁为主;在月收入方面以中低收入为主;学历方面硕士学历占比最多;所在城市方面主要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为主。家庭结构方面积极响应者三口之家比例较高,达到72.9%;在购险行为方面积极响应者表示意愿每年为相互保险花费50元以下。

(2)积极的观望者。在积极的观望者人群中,男性所占比例最高,占64.5%。主要以30~40岁、中高收入、本科及专科学历、二线和三线城市、三口之家为主。在购险行为方面其表示意愿每年为相互保险花费50~150元。

(3)理性的观望者。在理性的观望者人群中,男性所占比例最高,占55.6%。主要以40~55岁、中低收入、本科及专科学历、二线和三线城市为主。家庭结构方面理性的观望者单身及二人世界比例几乎达到99%。在购险行为方面其表示意愿每年为相互保险花费50元以下。

(4)消极悲观者。在消极悲观者人群中,男性占比例最高,占56.2%。主要以30~40岁、低收入、专科以下学历、四线和五线城市为主,单身比例达到51.4%。在购险行为方面其表示意愿每年为相互保险花费50元以下。

2.因子分析。通过软件操作共抽取2个因素(括号内为对应因素载荷水平)。周围人口碑(0.811)、工作人员态度(0.795)、保险品牌(0.656)等命名为弹性影响因素,因子解释程度为:34.575%,这些因素均为消费者购买保险前可以直接获取的外部信息,是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实力体现。理赔效率(0.856)、年交付保费金额(0.818)、年可分得红利金额(0.705)、可获理赔金额(0.653)命名为硬性影响因素,因子解释程度为:38.527%,这些因素是消费者购买保险后会直接面对的因素,这些因素与消费者可以得到的服务以及开销直接相关。

3.logistic回归分析。为了更清晰直观地探究各个满意度指标对被调查者当前持有保险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构建了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中的因变量为“总体满意程度”,是二分名义变量,模型中的自变量亦为二分变量,两个变量分别为“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满意(4、5为满意)”数值编码为1;“不满意(满意度水平1~3为不满意)”数值编码为0。该回归模型采用向前:LR法。

经检验可知,在投入的七个自变量的Wald检验值保费金额(9.419)、理赔难度(39.210)、理赔效率(15.971)、理赔金额(8.605)、偿付能力(0.690)、红利金额(34.864)工作人员态度(0.596)均达0.05显著水平,这些变量可以是解释影响消费者当前保险整体满意度的重要预测变量。(常量为-9.328)

由上述各因素参数发生比可判断保费金额(1.440)、理赔难度(2.364)、理赔效率(1.608)、理赔金额(1.391)、偿付能力(1.008)、红利金额(2.184)对消费者满意当前持有的保险有显著影响,而工作人员态度(0.918)对当前所持保险的满意无显著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一是职业的不同并不会对相互保险的认可度产生影响。不同的学历、收入、家庭结构、年龄会对相互保险认可度产生较大影响,具体可分为四类人群。二是周围人口碑、工作人员态度、保险品牌等弹性影响因素影响消费者是否会选择某种保险。而理赔效率、年交付保费金额、年可分得红利金额、可获理赔金额等硬性影响因素会比弹性影响因素产生更大的影响,说明消费者更加看重购险后的服务。三是保费金额、理赔难度、理赔效率、理赔金额、红利金额等因素对消费者当前所持保险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理赔难度和红利金额两种因素比其他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由此可见,消费者尤其在意理赔的门槛和每年可以分得的红利。

(二)建议。

1.国家层面。对于国家来说应完善相互保险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相互保险业可能存在的如公司性质应属于股份制还是公益互助制、筹款流程、审批机制、外部监管机制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加大对互联网互助平台的监测,加快对相互人寿保险公司的审批速度,以适应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2.保险公司层面。一是应优化管理模式,精简业务,加强内部控制,增强风险评估以提高各风险的应对能力。同时注重用户体验,提高客户好感度及忠诚度,提高审批速度,降低理赔门槛,在确定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资金后,应尽量减少资本公积,增大可分配盈余以提高红利。二是应注意发展方向,针对聚类分析所分四类人群应该根据其各自特征推出相应产品,对于积极的响应者,年龄35岁上下,收入中等,学历较高,可适当降低其保费额度,也可推出相应子女保险。对于积极的观望者,这类人群多学历、收入、期望保费均较高。公司可适当提高产品定位如推出高端终身寿险等。对于理性的观望者,其具有两面意识,多为单身,较高学历,可推出小额体验产品,让用户体验到相互保险的好处。对于消极的观望者,其收入与学历均较低且一般生活在四五线城市,信息接触并不迅速。公司可对四五线城市排布广告,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让潜在客户了解相互保险,为以后扩大规模尽量布局。

相互保险应当秉承为社会营造互助精神为己任,切实发展互助文化,发扬人性中的“善”摒弃“私”,为社会进步做出努力,未来我国在人寿相互保险领域必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