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实证研究
——以南京邮电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例

2019-03-22 18:55:31孙唐水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工双语价值

孙唐水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江苏南京 210043)

1 问题的提出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强调“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中国每年社会工作毕业生达到万余人,但仅有10%左右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对口就业[1-2]。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工作毕业生从业意愿不高,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3]。提升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成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社会工作源于西方,故双语教学是社会工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学对促进巩固学生专业基础、开阔国际视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探索双语教学对提升社会工作专业认同的影响十分有意义。

2 文献研究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了解所学专业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5]。专业认同包括四个维度,即“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性和适切性”[6]。

影响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有学生的性别、性格、学校、国家的政策、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低、学校的资源配置好坏、国家出台支持社工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7]。同时,家长对专业的了解和决定会影响专业认同[8],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与态度[9]以及学生的兴趣是影响专业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10]。另外,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专业认同(知识、技能、价值)的理论学习或者是知晓阶段,而实践则是专业认同的感知和进一步强化。

根据现有研究可以把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定义为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论和方法技能“知”“觉”“行”。三者的逻辑关系是,要“行”必须先“知”先“觉”。故培养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始于“知”的培养。目前,中国社工教育和实务主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和方法,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方面很多是翻译和引用西方的,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故利用双语教学让学生更准确地获取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的“知”是十分必要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

围绕“知”“觉”“行”设计“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考察问卷”。“知”包括(1)准确掌握社工价值的数量与质量;(2)掌握社工理论的数量与质量;(3)准确掌握社工方法的数量与质量。(4)准确掌握社工技能的数量与质量。“觉”包括(1)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认同;(2)理论觉悟——觉得社会工作的理论有助于我去分析和解释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3)方法技能觉悟——我会自觉运用社工方法和技能帮助自己以及(或者)他人解决生活中遭遇的问题。“行”包括(1)适切性——我觉得我可以做社工;(2)内化——我能自如地使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帮助自己以及(或者)他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问题解决。

3.2 研究对象

该次研究对象为南京邮电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2、2013、2014 级3 届本科学生,共192 人。干预介质是在第4 个学期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 “社会工作经典原著选读”,内容有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基方法和技能。

3.3 前测后测

该次研究利用问卷对学生上双语课程前后的社会工作“知、觉、行”进行前测和后测。

4 研究结果

4.1 双语教学对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知”的提升

首先“社工价值了解”方面。能准确说出5 个以上专业价值的学生由原来的55 人(28.6%)上升到132 人(68.8%),提升幅度达到40.2%,一个都不知道的则由原来的4 个学生下降为0 个。对“社工理论了解”达到了10 个以上的学生由原来的16 人 (8.3%),上升到159 人(82.8%),了解15 个以上的学生,由0 人上升到22 人,升幅非常明显。在社工方法了解方面,能够准确列举并流畅解释三大方法的学生由原来的39 人(20.3%),上升到123 人(64.1%),“社工技能了解”方面,由67 人(34.9%)提升到106 人(55.2%)。总体来说,通过双语教学,90.1%的学生(173 人)对本专业“知”的了解超过了6 个以上。

4.2 双语教学对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觉”的提升

首先价值认同方面,表示“非常认同社会工作价值”的学生由原来的3.1%(6 个)上升到36.5%(71 人),提升到了33.4%。认为“不清楚”的同学则由25 人下降到0 人。在理论觉悟方面,认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有助于我去分析和解释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非常有助”的由原来的7.3%(14 人)上升为60.9%(117 人),上升幅度达到53.6%;而认为“比较有助”“还算有助”以及“说不清楚” 的,分别由原来的75 人下降到43 人、84人下降到32 人、22 人下降感到0 人。在方法技能觉悟方面,觉得社工方法和技能能够帮助自己以及(或者)他人解决生活中遭遇的问题“非常有助” 的由原来的4.2%(8 人)上升为39.6%(76 人),认为“比较有助”的由原来的9.9%(19 人)上升为30.2%(58 人),两项加起来上升的幅度为55.7%。说明双语教学也提升了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的“觉”。

4.3 双语教学对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行”的提升

首先,认为自己适切任做社工的情况。调查显示,双语课程后,依然没有一个学生表示“完全可以做社工”,与上双语课程前比,没有生变化;然而,表示“比较可以” 的则由原来的26 人上升到了76 人,有明显上升;相反,表示“说不清楚”的和“不想” 从事社工的人则在明显下降,分别由原来的58 人和64 人下降到36人和26 人。其次,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内化情况。表示“完全可以”,“自如地使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帮助自己以及(或者)他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问题”依然没有,上双语课程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而表示“比较可以”的也呈明显上升,由原来的17 人上升到了71人,而表示“说不清楚”的和“不能” 从事社工的人则在明显下降,分别由原来的77 人和21 人下降到45 人和13 人。表明双语课程没有明显提升学生的适切性和内化也就是“行”的能力。

5 讨论

通过双语教学,学生专业认同中的“知”和“觉”得到显著提高,而在“行”方面的提高则不是很明显。要保证双语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认同的作用,还需要考虑到如下几方面。

5.1 先修课程的作用

该次研究中,被试学生在接受社会工作双语教学课程时,已在第二学期始陆续学习了《社会工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与小组工作》《普通心理学》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只不过,双语教学使得这些课程的知识更加准确,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了学生社工专业的“知”“觉”。而“行”的提升不是很明显,其中的原因是,开展双语教学时,被试尚处在大二,其具体社工实务开展非常少,社工方法和技能没有具体实践检验。这恰好证明了学生专业认同也会受到其他专业课程影响。

5.2 任课教师的水平

任课教师是保证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双语授课教师应具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坚实的社工专业底蕴才能胜任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教师最好是该专业的海外留学学者。

5.3 教学内容的指向性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内容。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围绕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知”“觉”“行”来设计教学内容,其指向是以巩固和进一步准确加深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

5.4 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因为双语教学毕竟使用的是原版英文教材,全英文上课,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好有差,这些都给课程的讲授和教学效果带来挑战,因此选择适合学生英文水平的教学方法很重要,课堂教学应该使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社工双语价值
青春社工
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 15:15:56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社工
幼儿100(2016年10期)2016-11-24 13:19:00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