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权红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学业导师制教学模式最早源自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以个别指导为主,兼顾德智教育,以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该文主要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对民办高校学业导师制的工作进行探索与分析,以保证该教育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推行。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创新2.0是知识2.0、技术2.0和管理2.0互动的产物,互联网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是融资源、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知识社会载体,创新2.0与互联网结合,浑然天成,将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既是创新的动力,又是创新的工具和源泉。
我国北京大学等高校于2002年首先尝试学业导师制,最后很多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指学生刚入大学就配备一位导师,对其生活、学习、科研、职业规划等各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区别于辅导员制,其更注重学生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导师对专业前景、择业情况作前瞻性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开阔学生研究视野。从 2016年11月底,西京学院完成了七大书院制改制,形成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紧密衔接的协同育人模式,结合西京学院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文件出台,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西京学院于2017年在全校书院中推行 “学业导师”育人机制,这也契合了国家建设“双一流”学院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上,西京学院在实施学业导师制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责,使专业教师更加关注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文化学习、社会实践等各个教育环节,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学业导师已经在西京学院全面实施,每个班级匹配了一名学业导师,学业导师的实施,对学生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导师的配置上存在着配置比小的问题,因为在高校当中尽管实行了学业导师的制度,但是高校的导师资源并不是非常充足的,因此很多的班级在导师的配置上原则只匹配一名学业导师。这一名的学业导师要负责一个班级甚至是一个年级学生的学业,使得其负担很重,无法有效地解决全部学生在学业上的诸多问题。并且学业导师也由于专业的限制,在一些课程的指导上存在着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只有拥有较高的师生比,学业导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够进行充分深入的了解,学生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学习以及职业规划。正是因为,学业导师资源的匮乏和学生人数过多,这二者供需矛盾冲突,才使得当前的问题日益严重,让学业导师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
学业导师制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是因此它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使得很多的基础教学设施并不齐全,让学生与学业导师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学业导师制度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之处就是学业导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及时地对学生学业上的问题进行指导,因此其很重视双向的交流。有效沟通平台的缺少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阻碍了学业导师制度的进一步。沟通平台不仅体现在学业导师和学生之间,还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平台使得很多的学生都是闭门造车,其自身有用的资源得不到贡献,学生在选择学业导师之前也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导师评价,选取自己喜欢的学业导师。
目前,在很多的高校当中学业导师制度还处在管理之外,“自由”“随意”是其最主要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就更不用谈考核与评价工作。在部分的高校当中会将学业导师的职责进行规定,但是即使有相应的规定却没有相配套的评价考核机制,就是很难将学业导师的工作具体实施到位。在高校当中更重视的是导师的科研成果,对于自身的育人能力重视不够,就使得很多的导师不愿意将大量的实践花费在指导学生身上,忽视学生使得评价体系呈现出“单一”的缺陷。高校学业导师评价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也消磨了学业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去调动学业导师的积极性。
需要建立“学业导师”网络平台来解决线上学习、辅导等问题。设置不同功能的网络模块,形成线上、线下的学业导师制体系。例如:设置校园资讯模块、学业辅导模块、问题集锦模块等模块。利用网络平台管理学业导师配备、指导、考核等各环节,各个模块互相促进,不仅导师能节省指导时间,学生能获得详细有用的建议,而且学业导师制形成体系,能有效提高实施效果。
在西京学院的学业导师制度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与导师之间并未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有力条件,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在互联网下可以通过利用QQ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QQ群能够进行多人在线交流,利用QQ的这一特性,来进行多人在线交流可以辅助学业导师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学业指导。针对这一行径来进一步地进行指导教育的学校工作。除了搭建师生的交流群,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搭建学业导师之间沟通联系的QQ群,将高校的学业导师聚集在一个群里,这样高校要下达指令时就能够及时有效,在这个群里学业导师们也能够相互沟通经验,促进学业导师交流平台的搭建。这一QQ群也能够了解各个学业导师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进度,也能够互相交流经验,增强高校导师之间的了解,实现跨系、跨院、跨校间的联系合作。在利用平台教学指导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自身想要积极地进行学习,才能够在进行指导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
学业导师制长效实施离不开健全的评价机制,但是目前导师制评价机制只针对导师,忽视学生参与情况。评价机制要分别对导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师生双向度互相评价。学校可以每学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和导师提供该学期要求,并把详细内容置于网络平台,为学业导师制实施提供参考。书院通过中期评价进行监管,结合中期和最终评价结果对导师和学生进行考核和奖励,与学业导师职称评定及奖金挂钩。通过这来解决“学、导互动”问题,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且构建“四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形成院系与书院共同遴选学业导师、书院进行管理、辅导员及时沟通的育人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学业导师制度,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使用技能的人才,高校学业导师制度也能够发展地更为完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良性的方向前进下去。
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方式不断革新,学业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对引导学生学习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业导师制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推行学业导师制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完善民办院校学业导师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实用型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