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红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现阶段,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型人才是应用型教育的核心,因此,院校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推进应用型教育的重要意义。院校需要在教学改革意义与教学问题基础上,采取措施,实现《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
院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仪器分析》课程,具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院校开展《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加深了解,掌握现代化仪器基本原理与构造,以应用型教学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同时,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开展,使《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具有明确教育方向,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作风的严谨性,以应用型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借助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与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在学生能力得到综合性提升的情况下,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改革发展具有相应基础与保障。
院校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面临现有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合理的问题。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体现在现阶段大多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配不合理,实践教学在该课程总课时中的占比不足将影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机会会相应减少,不利于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提升。即使部分院校能够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中,同等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但是存在理论教学知识重点、难点不突出的问题与实践教学过于基础、缺少层次化的问题,使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难以实现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院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面临的重要阻碍问题之一是现有课程教学方法的落后传统,缺少科学性的教学方法,难以为《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保障,不利于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现阶段大多院校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课堂灌输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以教材中顺序开展实践过程,这种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要求,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缺少学习兴趣,欠缺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同时,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无法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限制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进行。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面临现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现阶段大多院校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考核,仅限于评价学生理论课程成绩与实践课程成绩,不能综合性考核学生课程教学中的平时表现、学生个人能力、学生实验合作能力以及学生仪器相关应用能力等,不利于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为教学工作与学生学习提供明确的知识与技能获取方向,但是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会限制《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一步分化,影响学生综合性应用能力提升,使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难以发挥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实效。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仪器分析》课程叫教学改革,需要采取明确教学目标的策略,为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基础。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自然有自身的教学目标,但是现有大多院校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并不完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知识、教会学生基本仪器操作费层面,虽然能够保证《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但是不利于教学改革工作深化。因此,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需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详细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性与科学性,促进教学工作有效改革。
院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需要以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加强课程教学与对应行业的对接,使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例如,院校可以针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脱节,同时,院校需要结合行业岗位需求特点,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结合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课程教育内容,使课程改革实现有效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也需要重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比重的合理性,增加实践课时比重,使学生有更多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便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重点改革现有教育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重视课程知识重难点的突出,并为学生分解难点,提升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也需要注重层次性教学,结合仪器特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新项目与新内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发挥成效。
院校改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工作,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由于《仪器分析》课程具有一定实践性特点,因此,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需要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以教学方法创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仪器分析》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以自身主导教学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独立进行仪器操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发展成应用型人才提供基础。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仪器特点,为学生提供新型教学方法,例如,面对较大仪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以合作研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方面了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师共同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以教学评价完善,为教学工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例如,院校教师可以在评价学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成绩基础上,制定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实验积极性、学生个人能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学生仪器操作水平等评价标准,以综合性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完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也可以在评价方式角度进行实现,比如,综合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小组评价等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结果综合性、公平性与准确性,便于学生发现自身应用性能力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仪器应用能力,使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院校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院校与课程教师共同重视应用型教育意义,以课程改革,解决现有教学问题。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师需要采取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措施,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为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