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青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02)
2016年6月16日,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高校加强校园书店建设,支持实体书店努力建设成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同时,国家图书馆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包括双创服务[1]。在新时代背景下,拓展创业、创新服务是图书馆依托自身创新信息资源载体,实现自身转型的选择。笔者结合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业书店”项目,探讨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业书店跨界融合的思考和展望。
近几年,“图书馆+书店”模式在全国图书馆界广泛推广。正如李国新教授所说:“一种适应小康社会生活水平、形态新颖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在我国横空出世,并呈现迅猛发展态势。”[2]随着书香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校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持续增长,学生中读书、爱书、分享书的群体不断扩大。然而,随着数字媒介的发展和手机阅读的兴起,高校图书馆受到了严重冲击,图书馆由于受到经费、采购程序、工作流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图书借阅量、学生到馆率、资源利用率持续下滑,高校图书馆目前所提供的借阅服务与馆藏资源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了应对危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已成为必然,高校图书馆+创业书店的融合模式成了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传统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实体书店、读者是线性关系,读者只是图书馆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图书馆+实体书店”跨界合作模式下,图书馆、实体书店、读者是非线性关系,读者要素的重要性凸显,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资金流动更为频繁[3]。大学生创业书店相比于传统图书馆的优势在于书籍更新及时,文学类、教辅类书籍品种齐全、版本新,校园书店的设计也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校园书店还定期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在高校图书馆设立大学生创业书店的模式可以很好地与传统图书馆进行互补。书店和图书馆共处在一个空间的模式,更易于进行深度的文化融合,双方联合举办的文化活动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图书馆的服务育人理念更易于传达给书店,历史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图书馆和书店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共同合作发展的趋势。
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业书店”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管理及提供场地,书店进驻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借阅及图书销售服务。本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主办,以创业比赛的形式开展,获胜团队即获得书店的实际经营权。比赛自2017年11月开展后,面向福建农林大学在校学生共征集到27份创意方案,经过初赛专家评审、复赛现场答辩,“嘤鸣书社”和“琢木鸟概念书店”分别获得李常盛图书馆场地和逸夫图书馆场地书店的实际运营权(3年期)。
在实际运营中,图书馆免费提供给获胜创业团队场地,并将其纳入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业基地”,减免租金、水电费。目前,两家书店已于2018年9月1日开业,主要依靠售卖图书、文创产品、创业培训、饮品小食获得盈利。该创业项目还将部分盈利返补贫困学生,为贫困学子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大学生创业书店”项目本着延伸图书馆服务功能,搭建青年学生学习、实践、创业平台,为福建农林大学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为师生提供便捷的购书场所和阅读体验,在福州高校开创了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业书店融合的新模式,被称为“图书馆+创业书店”的农林大模式。
1. 延伸服务功能,弥补馆藏不足。从藏书结构上看,高校图书馆藏书具有系统性,每年采购的新书只占馆藏的小部分,农林类高校图书馆的书籍大多数以自然科学类与农林类的学术专著、期刊为主,而且内容较为深奥、版本较为陈旧。相反,校园书店以市场为导向,深受学生欢迎的文学经典、畅销读物、艺术设计、时尚杂志、学习工具类图书复本数较多,用以弥补馆藏不足。校园书店还利用其图书更新及时、品种齐全和场地舒适的优势,提供书籍现场借阅与购买服务,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书籍索引、简介与选书指导。
2. 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丰富阅读文化。创业书店应以建设书香校园为己任,以丰富阅读文化为使命,致力于让阅读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书店可以充分利用室内空间举办线下的读书分享会、作者见面会、诗歌朗诵会、学生作品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同时也可以成立专门的读书沙龙、共读联盟等线上社群,提高阅读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3. 设立教学实践体验项目,丰富活动内容。大学生创业书店作为高校教学实践场地,将教学元素应用其中,展现良好的教学实践氛围和文化交流平台。例如,李常盛图书馆的“嘤鸣书社”根据学校的学科特色,在书店内设置了茶文化馆、蜂学馆和菌菇馆,展现学校科创领域的成果,突出学校特色。书店每月围绕各分场馆举办两期到三期教学实践及体验主题活动。
图书馆与创业书店融合的创新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图书馆与书店和读者的共赢,成为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新亮点。但在实际运营中,笔者发现校园书店的建立及持久性经营并不容易,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需要根据地域和图书馆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的运营模式。
创业团队资金压力大,团队的成员均为在校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团队要对提供的场地进行硬装改造及软装装饰,对在校的创业团队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在对书店的硬装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对场地的租金及水电费提供减免政策,并且与新华书店达成免费铺货的合作意向,同时社会及学校也为创业团队提供多种创业贷款方案。
创业书店在经营中易出现营利走样的状况,在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会出现社会资金注入或将场地出租给社会人士使用的现象。在这方面需要图书馆加大对书店的监控力度,制定相关条款进行约束和管理,跨界融合与优势互补才是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业书店合作共赢的突破方向。
在日常运营中易出现书店主营业务偏差的情况,书店的利润中餐饮盈利比例往往高于单纯的出售图书,容易出现重餐饮轻图书的现象。为规避这个问题,图书馆在合同中规定只允许售卖已包装好的饮品和零食,不提供明火制作的餐食。
1. 图书销售及策略。在图书业界,随着市场分工的细化,图书馆与书店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日趋增强,特别是在全民阅读及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双方的合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4]。笔者通过对馆藏图书的调查,发现文学类和教辅类是同学们借阅最多的图书,这些图书往往供不应求。同时通过对市场的走访调查,发现书籍的盈利点比较固定,图书销售除了传统销售、读者办理会员卡积分制度外,还应创新销售策略,加入当下的新鲜元素。图书馆与书店的融合还体现在书店查找不到的图书,书店可推荐读者去图书馆查阅,读者可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对图书的查询、借阅和订购,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从而建立以读者为中心,集文献咨询、文献提供于一体的文献信息主动服务模式[5]。
2. 向深度的文化融合发展。近几年,书店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举办了各类读书会、签售会、展览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与书店售卖的新书相关联,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关注[6]。校园书店应充分利用书店的场地优势及庞大稳定的客流量,设置文创产品展示及售卖区,店内销售的文创产品与学生文创创业团队合作,成为校园文创的孵化器。书店还定期举办文化集市,逐渐形成文化集群,吸引师生到来从而拉动图书消费。图书馆与书店从单纯的物理空间和新书业务的融合逐步深入到文化的合作,通过举办精彩的阅读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为大学生创业、社交阅读、兴趣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1. 大数据促进馆店合作向纵深发展。有学者认为,书店的出路在于特色化经营、个性化服务和向城市公共空间转变[7]。图书馆作为创新知识储藏推广的载体,能够促进创新知识流动。但由于图书馆缺少创新创业服务的理念,双创服务在图书馆遭遇各种困难而难以真正落地实施。在馆内设立大学生创业书店就能很好地利用其优势成为图书馆辅助创客空间,达成互惠共赢的模式。例如,逸夫图书馆的“琢木鸟概念书店”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算法的结合,研发的图书推荐系统(荣获智慧校园—全球大学生大数据创意应用大赛三等奖),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图书馆“找书难、选书难、看书难”的痛点。未来可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获取的数据,以及图书馆开放的数据、书店后台系统数据,结合大数据算法,避免数据错误等造成的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平衡图书馆与读者、书店与读者的供需矛盾。
2. 线上推广模式。线上服务可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借书方式,开发手机APP实现借阅、购买新书的渠道。读者通过手机APP查询系统获得书店的图书信息,无须出门即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直接购买,书店的派送员将会为读者送书上门,真正做到线上与线下经营相结合。校园书店还可以利用常见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建立书店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如公众号定期推送“每天一本好书”等主题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基地的功能把“嘤鸣书社”中耕读馆的茶学、蜂蜜、菌菇做成主题专栏,与举办的活动相结合,定期推送活动通知。最后,建立线上互动并成立读书社(微信群),支持读者的读后感分享以及意见反馈,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
高校图书馆与创业书店创新融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图书馆和校园书店合作双方的优势,从单纯的图书和物理空间合作向深度的文化融合发展。合力打造一家集线上线下图书销售、文创、社交、创新创业孵化、“互联网+”等元素集于一体,辅助以舒适的复合式阅读休闲空间。然而,这一模式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如何在深度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如何依托校园书店将其优势为高校图书馆所用,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校图书馆和校园书店需要共同探索和实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