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陈 强,周 夏
(1.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2.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网研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0)
家风指的是家庭的风气,是一个以中国的传统思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产物,是家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风尚和文化气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认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为了了解当前家风建设面临的挑战,笔者采用了访谈法,对南宁市进行家风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共访谈了157人,访谈对象有市领导、县区领导、精神文明建设部门负责人、街道办领导、社区工作人员、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大家普遍认为,目前家风建设主要面临四方面的挑战。
随着全面对外开放,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多元化价值观念也随之涌现,世风变得越发复杂,诚信缺失、一切向钱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不良世风到处蔓延。人具有社会属性,和社会紧密联系,不良世风深深影响了家风。一方面,“一家之长”身处社会,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和信息的影响,很容易沾染不良风气,世界观和人生观被扭曲,即便进行了“言传”也无法“身教”,没有任何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即便家长未受不良世风的影响,苦口婆心教出来的好品格、好行为、好习惯也很可能会被不良世风抵消掉。
绝大多数的访谈对象表示,目前大部分家长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期望值非常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总体认知不平衡,对发展性因素缺乏关注,偏重子女“成才”而非“成人”。对“成才”的过度关注导致了不少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极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发展状况,对于花费巨大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言传身教的家风建设,更是鲜少有家长重视。
受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的增长、父母工作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缺失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三类。一是单亲家庭。国家民政部官网显示,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离婚率一路走高,从0.9%飙升至2016年的3.0%。二是留守儿童。2016年底召开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902万人。三是假性单亲家庭。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担不足四成,母亲依然唱主角。发展心理学认为,父母的陪伴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缺乏父母陪伴教育的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未能体验到爱和信任,情绪敏感而脆弱,容易产生性别角色、价值取向甚至是人格上的偏差。
一方面,网络突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丰富多彩的信息用一种跳跃的、开放的、广泛的方式带领青少年冲破了狭隘的、死板的、禁锢的思维模式,家长的权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传统家风家训,青少年也很容易持怀疑的眼光看待。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黄色、恐怖、暴力等信息,青少年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在网络上长期接触这些信息,道德意识会弱化,行为也容易出现偏差。
近年来,西乡塘区把传承弘扬“好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抓手,抓好“家里”教育,挖掘本地区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在推进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让“好家风”为城区的发展提供丰厚的滋养。
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情况关乎党风、政风,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南宁市西乡塘区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将树立良好家风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坚持将家风建设与基层廉洁工作站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树家风、传家风、立家规”系列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带头继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弘扬好家风的表率。妇联向领导干部家属发出助廉信,要求树廉洁家风,尊清明家训。各街道党工委还结合实际举办党员干部配偶子女家风教育培训班,深入开展家风教育,引导树立良好家风。
一是广泛宣传动员。以公益广告为载体广泛宣传弘扬家风家训的内容,在镇、街道的善行义举榜粘贴家风家训宣传海报,在“邻里空间”村道的墙壁上手绘以“忠孝志谦智恒育俭”为内容的壁画,增强了宣传动员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二是全面征集好物。向居民广泛征集优良的家谱、家规、家训以及反映艰苦朴素优良作风的老相片等具有传统代表性意义的旧物素材,引导他们在家谱村史中查找、在民间故事中挖掘、在牌匾楹联中追寻、在经典家训中传承、在长辈口述中记录、在家人邻里间共议。三是开展评选表彰。以评选先进典型为载体,在各个年龄层开展一系列的家训家风重建活动,开展“美丽大嫂”“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广为传颂有益于家风建设的好人好事,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一是融入日常工作座谈。利用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话中秋·聊家风家教”等活动,让群众感受孝敬、友善、诚信等道德思想,促进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融入公民道德建设。依托道德讲堂平台,通过“身边好人”的言传身教,引人向善,以“家庭美德”为主题,弘扬仁、孝、信等传统美德。三是纳入诵读好书中。利用周末时间,举办“传递好书分享”活动,组织“五老”代表、辖区学校学生代表开展爱心捐好书、阅读分享、知识问答等活动,将家风融入阅读分享中,以书为载体,让辖区广大居民和学生在好书中感受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一是强化“硬件”。建设家风会客厅,构建文化墙、展示柜、宣传板报“三位一体”展示格局,将居民的家训和家庭照片陈列其中,生动形象展示了家风的当代价值;打造家规家训一条街,将一批优秀家训警句制成牌匾并放置于每家每户大门旁,以无声的敦促告诫子女子孙谨记家训、传承家风。二是升级“软件”。广泛征集家风家训舞蹈、小品等舞台节目,以节目聚拢街区群众,以文艺搭建交流平台,“场景+活动”的过程让辖区内的陌生人变成熟人,从而使得家训家风的传承通道畅通。三是拓展网络空间。重视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方式参与家风建设,鼓励居民上传手写家风家训的图片,畅谈自己对家风家训的理解、感悟,通过网络传播的力量,感受身边的家风故事。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当承担起家风建设的领导责任,积极营造家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宣传、文化、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多部门配合,通过树立典型、评选表彰、广泛宣传等方式方法,凝聚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积极培育优良家风,在全社会形成传承、弘扬、践行优良家风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将传统的家风家训中的道德规范转变为正规的规章制度,对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道德沦丧现象不仅舆论上进行谴责,更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行制裁,使得人们能够尊重家风、敬畏家风,并自觉抵制不良世风。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一个分水岭,对于6至10岁的儿童来说,成人的示范和表率特别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道德标准。父母应当转变教育观点,注重自身的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践行优良家风家训,从小处、小事上加强教育引导,让好的家风外化为子女们的自觉行动。在对孩子进行教导时,要注重培养方法,多和孩子沟通,奖惩有术、赏罚有度,在自由、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中塑造好家风。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应当充分将优秀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从点滴入手,践行优良家风家训。首先,结合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在思想道德课等课程上增设家风建设的相关内容,让优良家风走进课堂,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其次,把《诫子书》《颜氏家训》等经典家风家训列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并撰写读后感。再次,组织学生开展弘扬优良家风的实践活动,比如演讲优良家风故事等。最后,完善家校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家庭亲子活动,影响和带动家长建设良好家风。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如果看到自己的观点受到大众的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这种观点也就会被越发扩散;如果观点无人理会,即使自己很赞同也会保持沉默。一方沉默另一方则不断扩大,如此循环往复,便会形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大众媒体应当积极发挥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创新家风的宣传和教育手段,努力挖掘家风故事,重点打造一批充满朝气、符合年轻人特点、能够传播家风文化的网站、专题和节目,通过微信、QQ、微博、直播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带动大家发掘身边的好家风,促进优良家风的传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