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编辑“改错”的原因及几点建议

2019-03-22 14:31周文婷
传播与版权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原则过程

周文婷

(东北大学出版社,辽宁 沈阳 110000)

一、引言

笔者在图书编校核红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改错”的困惑,经过文献查找,“改错”问题并不鲜见。刘庆楚在《“改”还是“不改”》中介绍,其在编校过程遇到“改错”范例并逐条进行剖析,总结原因是编辑“改”得轻率,下笔不太“慎重”。

张先瑞认为,导致“校错”的原因有两个:(1)“校错”说明校对员改错心切,是责任心增强的表现;(2)“校错”说明校对员判断差错的能力不够,素质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导致“改错”的原因与阅读的心理因素有关,从文字编辑的工作性质出发,导致工作过程就存在“猎错”的心理暗示,带着这种心理暗示阅读书稿,争取消灭稿件中的所有差错,将图书差错率降到最低。

但是,与“改对”或“不改”相比,“改错”不仅无益于书稿的质量,书籍出版后其传播的危害更大。作者会因为“改错”而质疑编辑的业务水平,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最终,损害的是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编辑工作中出现类似的失误,非常值得我们警醒。在文字编辑的日常工作中,编辑的工作习惯遵循心理学的很多原则。本文结合工作和文献中发现的“改错”现象举例说明,从心理学范畴剖析其原因,为编辑做好心理调适,同时分析了例子,从其他角度辅助编辑“纠正”错误的产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避免此类失误。

二、阅读过程中的格式塔心理学及其在“改错”中起到的作用

阿恩海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分析人类的视觉过程:视觉过程包括看到的事物及对事物的接受、辨识和思考过程,并提出了视觉思维这一概念。汉字的阅读也符合阿恩海姆提出的“视觉思维”理论,包括看到汉字后对汉字接受、辨识和思考的过程。鉴于汉字本身的特点,如单独的汉字存在音同字异、音同形似、音异形似;词组,则常有固定搭配或具有引申义等。汉语的词组通过多个汉字组成词和句子,字与字的固定搭配甚为严谨且不可更改,或者词组的固定搭配中各字不能替换成其他字。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新结构来研究心理现象。1923年,马克思·惠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提出的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知觉组织原则,包括接近原则、连续原则、类似原则、封闭原则、简单原则。本文所举的几例失误的认知十分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中的接近原则、连续原则、类似原则和简单原则,因此,用惠特海默提出的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知觉组织原则简单分析失误发生的心理机制。

(一)接近原则、连续原则

在《制度伦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一书前言的第一段,出现这样一段话。“……会计和预算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一系列的改革,其核心部分就是开始推行政府会计和预算改革,改变仅核算反映当期预算收支情况的传统会计制度,放弃传统的现金制,推进不同强度应计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

此例试从格式塔心理学的接近原则和连续原则分析。阅读过程中,编辑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应计”视为一体,而不是把“应计制”知觉为一个整体,导致在不认识此专业名词的情况下,影响了编辑阅读的连续性(我们在知觉时有遵循一致性的倾向,以便把元素联接在一起,使他们看起来是连续的,或者向着一个特定的方向),认为“应计制”使本句不成一个连贯的句子,导致“改错”的产生。

限于所学专业并非财经专业,编辑还可以耐心地用其他方式判定是非,避免下如此草率的定论。笔者举两个判定是非的例子。其一,可以从语法结构分析,“放弃传统的现金制,推进不同强度应计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一句话中,可分析出:动宾短语,“放弃现金制”“推行应计制”相对应,动词“放弃”对应动词“推行”,宾语“现金制”对应宾语“应计制”;从逻辑思维判定,“应计制”是对应“现金制”推行的一种会计制度。那么,不明“应计制”专业意思的情况下,从语法结构分析,可以避免把“应计制”认为是错误的。其二,简单地,通过百度百科也可以查找到“应计制”的具体解释。

(二)简单原则

……好心办坏事,虽然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某种认同,但却并不总是能得到道德上的谅解。这也正是后果主义忧心如焚的敬告康德式伦理学的着眼点:即使不作为价值承载者的事态,也不应草率的将其排除在道德视界之外。

——《构建和谐道德观伦理问题研究》

用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中的简单原则,在各种刺激条件下,我们倾向于尽可能把图形知觉为“好的图形”。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完好形式”。一个好的格式塔是对称的、简单的和稳定的,已经不可能再简单、再整齐。这是格式塔心理学上的一个简单原则的模型,引申到阅读领域,即编辑在阅读过程中,会把一些很少见到的词知觉为“复杂”,而把经常见到的词知觉为“简单”。编辑的阅读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还存在阅读过程中“猎错”的心理。经典的心理暗示故事“丢斧疑邻”也告诉我们,在编辑工作中觉得有错误,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但是否真的有错,还需要编辑对——“觉得有错误”——疑问进行核对。这个过程,也是编辑工作准确性提高的过程,然而在“猎错”的过程中,套用“简单原则”进行处理,导致“改错”的产生。

敬告一词,应用较少,而警告在日常行文写作中经常用到。编辑工作中简单地,将敬告改成警告,则是“简单原则”处理的一种体现。

此例中,编辑认为“敬告”一词应该改为“警告”。然而,这样的处理并不恰当。从词意上分析,“警告”是指提醒,使警惕。对有错误或不正常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这是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然而,“敬告”是敬词,告诉之意。分析上下语境,后果主义在告诉康德式伦理学的一种观点。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几乎所有的哲学研究,都是先从康德开始的,“后果主义”也不例外,所以,“后果主义”对康德式伦理学怀有尊敬之意,并告诉康德式伦理学自己的观点。然而,警,则更偏重于使人注意(情况严重),告诫之意,用在此处则不恰当。

(三) 类似原则

2004年夏,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与谢英俊合作,建立生态厕所;2005年春,成立生态建筑班,开始建造生态示范农宅。

——《农村生态节能住宅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江苏沿海农村地区为例》,第11页。

用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中的类似原则分析,类似的部分倾向于被统一知觉整合为一组。如此例“编错”中,初步阅读“晏阳”与“乡村”结合会使人联想到“晏阳村”之类;或者会让编辑联想到电子文本的错误——作者在电脑打字的过程中是否有输错字,即“晏阳村”名词多了“初乡”两个字。以上的把“晏阳”与“乡村”两个部分倾向于统一知觉为一组“晏阳村”,这是编辑工作经常会发生的情况。

遇到这样的情况,编辑应该停下来,仔细查看一下“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整体,再配合工具书或网络查找,自会得到确切的结论。

三、结束语

编辑工作,对作者的稿件要起到审查、核对、完善作用;为读者提供优质、无误的内容。文字编辑不但要会改错,而且要能确定所改内容的正确性。下笔之前,须三思。把原本“对”的改成了“错”的,贻笑大方,其后果不堪设想。“改错”的后果是编辑首当其冲,进而是作者对出版社怀疑,最终导致出版社的声誉受损。失信于读者,失信于社会,出版社的社会效益首先会受到损失,随之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如何避免“改错”问题在编辑日常工作发生?

首先,做好心理调适。“猎错”是编辑的工作心理,核对错误可以避免“改错”的发生。其次,增强责任心。对于模棱两可的问题,做到以下几点。(1)避免过快下结论。编辑,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于存疑的稿件内容,用铅笔画出,以免在一处耽误过多时间,影响编辑工作的进度。在之后的疑问查找过程,再对疑问一一核对。(2)多方查找,最终确认。可诉诸权威工具书和专业书籍,如《现代汉语词典》;粗略查找可以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索的百度百科;还可以查找专业网站,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请教专业人士,如可以请教其他有经验的编辑或相关专业的编辑。

编辑每天阅读大量的文字,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如何保证在非自己专业的稿件中,保证不出现“改错”就需要编辑做标记,将疑问一起处理,“慎改”“不滥改”才是一个成熟编辑应有的工作态度。从出版流程上,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谨防多次审校一人承担,有效地防止因个人的定势心理因素导致的编校失误。

猜你喜欢
心理学原则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