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纳莹 北京印刷学院
我们将“中国传统元素”的文化形态寄于具象与抽象两个层面。含有具象元素的物质层面无处不在,这些视觉元素存在于服饰、器皿、建筑等各种载体,使各类设计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熟知的龙凤图案、青花瓷传统纹样以及如剪纸、年画等民间美术元素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中国传统元素抽象的精神层面经历数千年积淀且成于无形,它的本质是民族的核心精神与文化;中国传统元素内容广泛且形式各异,散发着东方神秘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其物质文化与无形文化相得益彰。
中国插画设计艺术历史悠久,兼具独特且优良的艺术传统,素有无书不图之说。现代插图艺术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从过去单一样式走向多种样式并存,从过去画工制作变成已画家为主体的创作模式。[1]如今插画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其形式与内容不再单纯停留在说明图的层面,俨然已经成为对世界的理解、表现的手段和工具。插画艺术审美价值具有其独特性,从现代插画的定义与媒介都反映出商业插画的兴起与流行,从应用画笔的传统绘制方法到风格多变的计算机绘制,它的艺术语言与多元形式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并成为视觉传达的主流表现方式。
中国民族绘画主要造型手段中,线描是构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国传统线描的不同笔法诸如轻重、浓淡、方圆、粗细、转折、顿挫、长短、虚实、刚柔、疾徐,细节的差别所体现出的质感、量感都会大有不同。当今插画设计中运用工笔画绘画形式的作品不胜枚举,用线条精准把控,寄托美好寓意,画面线条飞扬,轻松舒展,形体充满意趣。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物我两化;要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清代原济云:“笔墨当随时代。”以表现不同时代“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体现其时代精神。[2]许多插画设计师将国画技法中水墨画的写意融合在插画设计作品中,充分体现插画作品的简约美感,不刻意追求光感与色彩,注重神韵。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渗透于手绘中,不仅拥有绘画的温度及其独特的美感,更是对中国元素的传承,在其基础上创新将其发展成为自身插画删繁就简的独特风格与气质。
中国传统纹样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插画中的应用也是极广泛的,它的题材和形式数不胜数,通俗且不庸俗,插画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画面需求灵活的运用,根据造型的规律与整体组织以及插画中实际需要,通过传统纹样在其中的附着以达到独特的效果。各异的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的不同导致其传统纹样不尽相同又各有特色,巧妙地将种类纷繁且适合的中国传统纹样入画,进行取舍,相得益彰,既让大众接受现代民族风格,满足民族情怀,韵味和意味又妙不可言。
现代插画设计师格外注重中国传统色彩语言的应用,作品除古风氤氲的特质外,在色彩的处理上也极具古典气息。中国先民对颜色的认知与五行相关,《周礼·考工记》中曾经记载了五色。[3]先人用五行对应五色,勾勒对世界乃至宇宙的认知,唯有出自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才拥有如此颜色理念的宏观与智慧的深邃。插画设计中,生搬硬套不是借鉴中国传统色彩的最佳途径与方法,而是用当今现代审美凝练与改造中国传统色彩元素,所呈现的作品应符合时代审美并具有时代象征的意义。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随类,附彩是也”的概念,不同于西方画对光线下颜色的表现,中国传统色彩更加写意、主观与灵动,这项基本原则不仅应用在中国画用色,也是当代插画设计应当借鉴的理念。
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提炼,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蕴含炎黄子孙的智慧与魅力,在插画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进驻,不仅丰富插画作品本身的风格与内容,又给大众呈现匠心独具的中国文化。插画设计师们在传承中国元素使作品赢得更多人的青睐的同时,更应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插画设计风格的典范与象征。多元共融的世界文化建立在各国文化与民族差异基础之上,无论是插画设计还是其他视觉传达表现方式,无不体现亘古永恒的道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