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萍
嵩明县小街镇第二初级中学 云南昆明 651700
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教学阶段不同于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进行讲授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每周只有固定的一到两节来学习,但是作为一个培养初中生良好道德修养及法律意识的最佳时期,如何将课堂上的知识发挥最大效用,让学生接受并且融会贯通到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篇文章将提供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探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这种刻板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接受起来会感到无趣,久而久之会对这一门课也失去兴趣。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该摆脱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1],不单单是让学生划出书上的重点进行死记硬背;更要从实际出发,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讲究美德的国家,自古就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好德行传承下来。所以在进行道德部分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贯通古今,用实际展示美德。比如古时候的卧冰求鲤,2008年的汶川地震,近年的黄大年科学家回国的事件等案例都可以用来向学生展示并传递美好道德。针对法律部分的学习来说,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今天现代主义社会讲求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大到损害国家利益。小到破坏公物,都属于犯罪,并且有法律来约束这些行为;可见法律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因此,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承担起教导的义务,让学生意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很难接触到涉及犯罪行为,需要法律制裁的情况。但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看网络视频,如《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又或者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公开案件,并且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案件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分别犯了什么罪,怎样判刑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法律,在达到了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能教导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如今的新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要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道德与法治课本里较为枯燥、刻板的教学内容,相比起灌输式的给学生标明重点,让他们死记硬背,不如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展多元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播放一些纪录片、影片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让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从视听体验中获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情况。教材上的案例选取都是为了便于学生去理解内容,往往具有单一性,比较简单,可是现实生活里遇到的情况通常会比较复杂,单一的条文法例是无法解决的[2]。这种不对等现象就容易让学生局限于书面,缺少分析和理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课堂教学可以像电影《十二公民》一样,可以让学生以一个真实的社会案件为例,分别扮演法官、律师、辩护人等角色,让学生可以在实战中去体会法律的约束性,还能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做到活学活用。
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结合一些时政或当下流行热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来源多样,每天接收到的内容也很复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筛选,与学生进行讨论式的教学,这种交流互动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可以让学生接触正确的知识。
作为一名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独自思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性。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去发现探索知识,教师应该空出一定的余地,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发现,在这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可以一起交流心得体会,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接受新知识。
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开展一些合作式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组内进行分工,最后总结出论点在班级上呈现。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又能让大家在最短时间内学习到最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作用,并且每个人有了自己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这种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影响,如当志愿者等等。
在课后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作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又能感受生活。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开展,应该突出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对书本知识刻板的印象,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生活实践与教学内容结合,让学生可以最高效率的学习到新知识,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中,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