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桁架内力与位移分析

2019-03-22 08:06陈凌阳
山西建筑 2019年8期
关键词:杆件内力桁架

陈凌阳 杨 杰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工程实际中的桥梁、屋架、电视塔和起重机架等结构,在连接处通常采用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多种方式,这类结构进行内力分析时,由于是在节点处加载,常将其作为理想桁架处理,各杆件只承受轴向拉压,所有节点处均为铰链接。对于理想化桁架结构,可采用理论力学中节点法或截面法对各杆的内力进行计算。

本文针对铆接连接方式下的桁架结构,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各杆件的内力值,并与理想桁架内力的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加深对工程结构力学建模合理性的认识。

1 静定平面桁架分析方法

本文以图1所示静定平面桁架结构为例,分别采用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实验测量的方法分析结构中①~⑨杆件的内力以及节点D的位移,进而分析不同方法的差异性。

平面桁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17根杆件,10个节点,节点处为铆接,材料弹性模量E=2.06e 11 Pa,泊松比μ=0.3,在跨中H点处施加集中荷载(力的大小分别为0.8 kN,1.6 kN,2.4 kN,3.2 kN,4.0 kN,4.8 kN)。

1.1 理论方法

结构为对称结构,选左半段进行分析。节点A,C的内力分析如图2所示,求出杆1,4,5,7的轴力。

F5=0.741P。

沿截面Ⅰ—Ⅰ切开,取左面隔离体进行分析,求出杆9的轴力;取节点G进行内力分析,求出杆3,6,8的轴力。

F2-F1=0.547P。F6=-F5=-0.741P。

对G点取距,MG=0。F3+F6cosα-F5cosα=0。

F9=-1.049P。F8=-P。

1.2 实验方法

实验中,平面桁架各杆件由∠40×40×5角钢焊接而成,采用铆接的连接方式。

实验加载测试装置如图3所示,在上弦杆中部处作用有竖直向下集中荷载。荷载大小通过力传感器测量,并通过测力仪显示力的大小。电测法测量杆件实际受力时,分别在角钢的轴线距角边11.3 mm处贴应变片(如图4所示)。在上弦杆(H点)中部逐步施加0.8 kN,1.6 kN,2.4 kN,3.2 kN,4.0 kN,4.8 kN荷载,内力值如表1所示,位移值如表2所示。

1.3 数值模拟

数值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于理想桁架结构,采用ANSYS中的Link1单元有限元模拟,如图5所示。弹性模量E=2.06e 11 Pa、泊松比μ=0.3,截面面积s=669.2,求解得到内力和位移值如表1,表2所示。

2 结果对比分析

上述三种方法内力结果如表1(部分)所示,节点D位移如表2所示。

分析内力结果可知,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所得到的桁架杆件内力结果一致,与实验测量结果也较接近,最大误差在15%内,所以工程结构进行内力分析时,采用理想桁架模型是合理的(如图6所示)。

位移测量点选取最大位移处,即跨中下弦节点D,三种不同方法的位移值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理论方法与数值模拟精度接近,这与数值分析建模时,采用的理想桁架的模型是相符的,实验测量结果与前面方法却相差较偏大,原因在于,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都将平面桁架看成理想桁架,但实际工程中各杆件轴线不可能绝对平直,有相对位移,在节点处也不可能准确交于一点。此外,节点的刚性、空间作用,非节点荷载(例如杆件自重)等因素也是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1 三种方法内力值 kN

表2 D点位移值 mm

3 结语

本文针对平面桁架结构,通过实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想桁架结构模型有效性,加深了工程结构力学模型合理性的认识,提高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

猜你喜欢
杆件内力桁架
考虑节点偏差、杆件缺陷与偏心的单层三向柱面网壳稳定性研究
关于钢结构桁架安装施工工艺的研究
基于临时支撑结构的杆件初弯曲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中心受压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摆臂式复合桁架机器人的开发
铁路悬索桥疲劳荷载下吊索内力与变形分析
市政工程冬季施工桁架暖棚安装与耗热计算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Loader轴在双机桁架机械手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