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2019-03-22 08:1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2期
关键词:湘西少数民族分类

陈 宇

(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长沙 410151)

0 引言

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越发向往原始自然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应运而生[1-2]。我国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以提供餐饮服务的农家乐为主要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发展迅速,经过近30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5]。乡村旅游不仅给繁忙工作之余的城市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为当地的农民群体提供了收入来源,为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路径[6]。因此,乡村旅游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等一系列政策,并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一环,起到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用[7]。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中,乡村旅游资源逐渐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人们对乡村旅游地的选择已不再是表面的休闲娱乐,更多的在于当地乡村旅游独特的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希望能从中学习和了解不一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8]。

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已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重点,是进行乡村旅游业规划及开发的前提条件[9-10]。李会琴等[11]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按价值和功能进行划分,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分类结果表明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包括赏花资源丰富、乡村文化深远等,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结构、等级、地域分布等进行评价,提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王敏等[12]参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以山东临清市乡村旅游规划为例并根据其特征和属性构建乡村旅游分类体系,很好地反映其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为临清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目前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资源的特征、开发利用和文化等某一特定领域,关于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划分的研究较少,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按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构建湘西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研究,旨在对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湘西地处湘、鄂、黔、渝4省市交界处,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同时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015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1个县级市、7个县、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地在吉首市。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脉中部。东邻贵州省铜仁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接怀化市麻阳县,西连怀化市沅陵县,北抵张家界市。全州面积1.546 2万km2,其中城区面积556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湘西州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酉水、沅水、澧水、武水等多条水系,河网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湘西境内山地众多,武陵山脉横贯东西,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13-14]。

湘西已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众多的自然遗产使湘西成为知名的旅游地,其独特的乡风民俗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湘西已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 2016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A级景区11家,世界文化遗产1处[15]。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地理风貌为湘西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良机,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湘西乡村旅游持续、协调发展。

1.2 数据来源

该文研究数据源自:(1)湘西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关于湘西旅游业发展的数据。(2)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关于湘西旅游资源的统计。(3)湘西州人民政府网关于湘西民俗文化开发现状的统计。

2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源现存状况、特征、形态等,以乡村旅游资源所体现的价值和功能为标准,参考国际分级标准,以主类、亚类和基本类的从属关系构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其中包括4个主类, 11个亚类, 41个基本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湘西乡村旅游单体231个。4个大主类分别为乡村文化及民俗、乡村聚落、乡村历史景观和自然资源,分类基本涵盖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基本类的选取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可以更直观地对湘西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乡村文化及民俗、乡村聚落和乡村历史景观3个主类是对人文资源较全面地概括,对开发湘西少数民族的人文旅游具有借鉴价值。

表1 湘西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续表1

3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参考前人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11],根据上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采用多目标多因子评价方法并结合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现状,从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发展现状及专家对发展前景展望进行赋分,分值大小可以反映资源单体的开发条件, 3个评价指标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起决定作用,是乡村吸引游客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其文化研究价值与美学观赏价值更具教育意义,因此赋值50分,开发条件由交通、基建和市场前景决定,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赋值为30分,社会效应是乡村旅游所产生的良性结果,体现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产业带动效应,赋值为20分。3个指标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乡村的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观赏性、文化价值,所处的位置和知名度,以及环境是否优美是游客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的开发具有产业扶贫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的作用,对当地优秀文化遗产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主要单体进行打分,定量评价乡村旅游资源的等级,定量评分的标准见表2。

3.2 分级标准

通过对评价因子的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分值分布情况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分为5个等级,得分在100≥X≥90之间的为五星旅游资源,五星旅游资源为湘西的优质旅游资源,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的影响力,能够反映湘西旅游资源的整体特征,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从长远的发展看,五星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内外游客以及促进旅游收入的重要资源。得分在89≥X≥70之间的为四星旅游资源,四星级旅游资源是国内重要旅游资源,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得分在69≥X≥60之间的为三星旅游资源。三星旅游资源为省级优质资源,是吸引该省和周边地区的重要旅游地。

表2 乡村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目标层综合评价层评价因子层评分标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100)旅游资源价值(50)资源奇特度(8)十分奇特(8~6)奇特(5~4)一般(3~1)资源完整性(6)完整(6)缺失(5~4)严重缺失(3~1)景点规模(6)非常大(6)很大(5)一般(4~1)知名度(4)全国知名(4)省内知名(3)一般(2~1)文化研究价值(8)很高(8~7)高(6~5)一般(4~1)美学观赏价值(8)很高(8~7)高(6~5)一般(4~1)参与性(10)极强(10~8)强(7~5)一般(4~1)资源开发条件(30)交通便捷性(8)非常便捷(8)便捷(7~6)一般(5~1)基础设施(7)非常完善(7)完善(6~5)一般(4~1)市场前景(10)非常大(10~9)大(8~6)一般(5~1)适游期(5)非常好(5)好(4)一般(3~1)社会效应(20)教育性(6)很强(6)强(5~4)一般(3~1)休闲性(4)非常好(4)好(3)一般(2~1)经济性(3)很强(3)强(2)一般(1)产业带动(7)很强(7~6)强(5~4)一般(3~1)

4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组织专家对主要单体进行打分,得出最终评价结果。古城遗址类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不二门遗址、乾州古城、里耶古城等,景区类德夯风景区、猛洞河风景区、吕洞山风景区、栖凤湖风景区、沅水风景区等,古镇苗寨边城镇、芙蓉镇、浦市镇、热吧拉村等,以及民俗类的唱苗歌、摆手舞、猴儿鼓舞、赶年等共32处为五星级旅游资源,五星级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有很好的观光价值、开发条件和产业带动作用。红色塔卧景区、苏维埃旧址、乌龙山大峡谷、红色岩石林、边城茶峒翠翠岛等73处为四星级旅游资源。吊脚楼、凤凰蜡染、沱江古街等91处为三星级旅游资源。

通过分级标准对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得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优良级以上乡村旅游资源共196处,占资源单体总数的83%,说明其资源条件优越,开发价值巨大。从分类情况和综合得分情况来看,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天然的优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本活的中国民俗教科书,独特的山川地貌更是大自然的造景厂,但是,众多的资源单体较分散,主题不鲜明,因此如何把众多的资源单体综合起来,提高观赏效率成为湘西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制定合理的旅游线路,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规划,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并结合湘西旅游现状得出如下结论: (1)湘西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乡村文化及民俗、乡村聚落和乡村历史景观)单体数量占绝对优势,占单体总数的65%,表明湘西乡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很强的开发潜力。(2)乡村自然资源景观特征明显,优级旅游单体数量较多,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3)乡村民俗类资源单体众多,包括饮食传统、节庆活动、乡土特产和乡土名人等,多为民族独有文化,具有很大旅游吸引力。

5.2 讨论

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分类体系来看,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乡村旅游资源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应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以凤凰古城、里耶古城和猛洞河景区等五星级旅游资源为依托,带动其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其次,应立足特色资源,湘西独有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影视剧和宣传片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苗哥、苗服和土家族美食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另外,湘西独特的地貌风光和众多的历史遗址,成为众多影视剧的重要取景地,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资源禀赋,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克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注重生态的保护和文化的保护,避免过度的商业开发对生态和文化的破坏,加强政策引导,使村民积极参与且真实受益,真正起到旅游扶贫的作用。湘西的旅游资源单体众多,乡村旅游的规划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合适的旅游线路和有吸引力的旅游主题,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民素质为基础,使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湘西少数民族分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湘西 国画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