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校长专业成长路径探析

2019-03-22 09:15高文丽
中小学校长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家管理者办学

□ 高文丽

对于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而言,要实现校长从学校的管理者到教育家型校长的转变,已成为社会各界乃至众多校长们的普遍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力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办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由此可见,在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教育家办学已经上升为新时代国家及社会改革发展的教育战略目标,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我们需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因此,如何实现从学校的管理者到教育家的转变,并不断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分析校长专业成长的路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家型校长的形成及成长。

一、 校长专业成长路径指向:从管理者走向教育家

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教育家型校长,形成教育家办学局面的呼声在教育领域内日益高涨。这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各界对新时代教育家办学的呼唤和期盼。因此,实现校长从学校管理者到教育家的转型已在新时代社会各界形成了普遍共识。

(一)管理者型校长与教育家型校长的观念差异

通常而言,管理者就是利用现有的机构和程序来实现一个组织的目标或目的的行为能力人,其主要目的是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而不是转变已有的机构、程序或目标。[2]而教育家一般是指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满腔的教育热情、丰富的教育经历以及渊博的教育知识和鲜明的教育思想的人。[3]由此可见,校长作为学校的关键人物不能仅仅以管理者的角色和思维来对待学校事务及管理工作,更应以教育家办学的思维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学校的一切事务,以此实现校长的专业成长,进而办出国家、社会、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满足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然而处在不同角色位置上的校长会给其所在学校的发展造成不同的影响,亦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及差异 (见表1)。

(二)管理者型校长面临的现实困境

按照校长专业标准的划分,校长角色一般被划分为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之间相互联系,亦呈现不同特点。在我国,校长管理者的角色被过度强调,具体表现为忙于学校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忽视学校最核心、关键的业务——课堂教学,不仅没有足够的能力引领和促进学校教学与课程的改革,而且还对学校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全方位管理学校的能力较差。[4]对于管理者型校长而言,其自身的种种局限,使其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更无法顾及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位的长远发展,因此才造成了当下的种种困境。

1.教育管理观念与方式落后

目前,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管理理念与实际教学脱轨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校长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开始引入全新教学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无法实现对先进管理理念的优化应用,教学理念和课程教学活动的整合效果不理想,导致出现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制约整体管理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基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5]

表1 管理者型校长与教育家型校长观念比较分析表

2.唯分数至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管理者型校长一直以分数、升学率作为其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与方向,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胜枚举。同时,这也与强烈的社会竞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实施、加深与推广,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领导者及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还要关注和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如能力的培养、幸福感的获得等,更要懂得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不能一概而论,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然而迫于学校的升学率、家长的要求以及传统考试评价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致使这种应试风气依旧比较浓重,也很难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3.人员管理与评价方面存在不足

一般而言,校长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工作通常包括:选拔和聘用教师,关心和激励教职工,评价、监督教职工工作,鼓励和规划教师在职进修。[6]然而事实上,由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校长对于学校教师的选拔与聘用并未拥有充分的自主性。因此,往往容易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出现评价方式的随意性和评价结果的不合理、不公正等问题。此外,校长个人的情感态度、教育管理方式以及处理事务的能力与态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学校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成长。

二、教育家型校长的本质特征

鉴于管理者型校长自身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给学校、师生所带来的困境,意味着管理者型校长需要向教育家型校长的方向转变,也意味着校长们要在精神上追求独到的教育见解与理念,在工作上追求思考者式的专业成长。

(一)追求独到的教育见解与理念

教育家型校长对于教育的本质、教育与人类、教育与国家以及教育与社会等重大理论问题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家型校长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受他所处的审美境界和精神信念的驱使,具体表现为自然的、直接的、自觉的行为。普通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通常来自简单的实践经验及感悟,而教育家的信念则来自深刻的反思及敏锐的判断,并且将从判断和省思中获得的认识上升到个人的精神层面,作为一种教育信仰而在办学实践中身体力行。[7]通过这种坚定的信念追求,才能实现自身不断的发展和超越。

(二)追求思考者式的专业成长

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众所周知,校长肩负着一所学校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使命,而作为教育家型校长更应该承担起学校未来发展规划的使命。他需要能广思、细思、反思,方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大显身手,引领学校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及文化特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及成长,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管理者型校长通常看重的是一些外在性指标——职称、权力等,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内在性指标——学习力、反思力、实践力,然而这往往是教育家型校长专业成长的本质所在。教育家型校长的发展并非不需要这些外在性的指标,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些内在性的指标,在实践中学习和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和实践,追求的是思考者式的专业成长。

三、教育家型校长专业成长路向的实现:内外兼修,多效并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缘何现实中的诸多校长难以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家,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主体内生性以及主动进取的自觉性,尚停留在外界推动其改革、改进的被动期;二是缺少外部环境的支持,如完善的培训制度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外动力的保障。众所周知,教育家型校长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教育家型校长的专业成长是由内驱力和外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驱力表现为主体内在的自我修炼,外驱力表现为外在制度的培育及保障。因此,要实现教育家型校长的专业成长,还需要借助主体自觉与制度培育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 校长专业成长的动力:主体自觉

如何实现管理者型校长到教育家型校长角色的转变,关键动力是依靠主体内生性的养成,这种能动的、内在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也就是实现校长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1.培养校长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首先,作为学校主心骨的校长应该要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及信念,不断寻求自身教育素质的卓越化。如果校长不具备自愿、主动学习的进取精神,那么他们的学习就是刻板、被动和缺乏灵活性的,也无益于校长的专业成长及发展。其次,校长还要有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以及持续地进行专业学习的内在需求。校长自主专业成长离不开自身专业知识的支持,而自主学习就是获取专业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培养校长自主学习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校长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其将这种学习观念不断内化成为自身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促进校长努力朝着教育家型校长的目标迈进。

2.慎思、省思,促进校长专业成长、持续进步

从管理者型校长走向教育家型校长的过程,也是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锻炼地动态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在现实中,实践经验对校长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它是课本上或通过别人都很难学到的学问。而只有实践经验,没有反思总结也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布鲁克菲尔德的观点:“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结合已有知识从经验中获得知识,以调整自己的行为”。[8]这种反思基于实践经验得来,既可以是对过去的批判,可以是对自己行为的追问,可以是对自己思想的审视,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探索。[9]总之,校长只有不断地将实践经验与自我省思相结合,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适应现在与超越过去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与专业成长之间不断寻求平衡,才能成长为富有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以及高水平管理能力的教育家。

(二) 校长专业成长的保障:外驱于行

教育家型校长的专业成长固然离不开自身的主动作为和主观努力,但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也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还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的支持。然而在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制度自身的缺陷与问题,以及评价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造成校长难以在教育体系内很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一般而言,建立、完善评价和培训体系为重点的外动力机制,是为教育家型校长的产生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重要保障。

1.校长专业成长的途径——建构合理的培训体系

教育家型校长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而校长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帮助校长更快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科学合理的校长培训体系有着促进和推动校长专业成长的作用,反之,不合理的培训体系也容易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陈玉琨教授认为,对于教育家型校长而言,培训有用但不是万能的,培训可以为校长提供理论的支持、交流的场所和展现的舞台,但是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培训上也是万万不够的。[10]既然培训对于校长专业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建构新的更完善的培训体系来实现和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然而新型的培训体系并不是一般及简单的职前培训,而是需要建构一种新的适应教育家型校长专业成长需要的培训体系模式。一方面,培训要结合校长工作的实际,以校长实际办学和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来作为培养和训练校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训还要与学校的发展理念相契合,并且要深入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实施措施中,不断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2.校长专业成长的手段——科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般来说,在构成办学环境的诸多要素中,评价制度是最为基础的一环。当前,在校长专业化的过程中,评价无处不在,校长专业成长与校长评价制度关系密切。其中校长评价制度是校长专业成长的风向标,引导校长向着教育家的高度内涵式、纵深化发展;另外,校长专业成长的阶段与水平则又是校长评价制度构建与调整的重要依据。[11]要知道,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用来改善校长的工作方式,还可以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帮助其总结和凝练经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要培育更多的教育家,就要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建构一种以 “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理念和以特色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使校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实现校长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教育家管理者办学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窗口和镜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著名数学教育家熊斌荣获Erdos奖
当代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获聘光明教育家书院副院长
教育家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