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华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产科病房,辽宁 大连 116200)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广大民众基本性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日趋加剧,我国青年期育龄女性群体的基础性思想观念认知结构,均逐渐发生了显著且深刻的转化变革,客观上诱导剖宫产手术分娩方式的选择应用率呈现了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诱导瘢痕子宫的报告发生率呈现了快速急剧增加的动态变化趋势[1-2]。从妊娠生理学角度阐释,瘢痕子宫产妇在再次妊娠和二次分娩过程中,通常更容易发生以前置胎盘和子宫器官破裂为代表的严重临床并发症,继而给患者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显著威胁[3]。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部分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方法,针对其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了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作为研究背景,以151例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组,年龄23~36岁,平均(28.66±5.36)岁,孕周36~41周,平均(38.6±1.2)周,以151例二次妊娠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作为参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28.70±5.40),孕周36~40周,平均(38.5±1.0)周。两组产妇在年龄,以及孕周等基础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本次研究过程中入选的302例二次妊娠产妇均在接受剖宫产分娩手术基础上完成分娩过程,选取实施的手术麻醉方法为持续硬膜外麻醉。针对参照组产妇实施基于下腹部位置,或者是子宫器官下段位置的手术切口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产妇娩出宫内胎儿。针对研究组产妇的原有子宫切口位置实施切开手术处理过程,在协助产妇完成宫内胎儿分娩过程条件下,针对产妇的子宫瘢痕组织实施切除处理,充分分离产妇腹腔部位的粘连组织,要选取产妇的子宫下段部位为其具体形成手术切口,确保切口与瘢痕组织之间的距离在2.00 cm之上。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持续时间指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指标、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针对患者的各项计数性数据资料(n,%)行卡方检验。针对患者的各项计量数据资料行t检验。在P<0.05下,证实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产妇的分娩持续时间指标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指标比较:研究组的分娩持续时间指标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指标,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分娩持续时间指标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指标比较
表1 两组产妇的分娩持续时间指标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指标比较
组别 患者例数 分娩标持(续m时in)间指剖量宫指产术标(中m出L)血参照组 151 8.83±1.72 170.86±22.00研究组 151 12.61±2.07 247.04±31.33 t值 17.245 24.453 P值 <0.05 <0.05
2.2 两组产妇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研究组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0.52%)高于参照组(1.99%),统计学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指标[n(%)]
遵照现有的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经验,剖宫产手术分娩方法和阴道自然分娩方法均是最为常见的分娩方法,剖宫产手术分娩方法的日渐成熟和临床普及运用,在改变产科临床发展路径,降低危重产妇病死率指标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4]。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现代医学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改善提升,剖宫产分娩手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剖宫产分娩手术通常会避免地给产妇的子宫器官造成外源性创伤,引致患者的子宫器官出现瘢痕创伤,增加产妇在接受二次妊娠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危险性,给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5]。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数据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在接受二次剖宫产手术治疗过程中,通常比较容易出现类型多样的临床并发症,适宜引起广泛关注。
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与二次妊娠非瘢痕子宫产妇相对照,在接受剖宫产分娩手术手术过程中,更容易发生临床并发症,因而在此类产妇的围手术期过程中为其制定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控制干预方案,对于改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具备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