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常州制造业发展之路径选择

2019-03-21 00:39鲍征烨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制造业大数据

摘 要:常州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中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本文系统分析了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的关系,以及大数据如何助力制造业的发展,最后针对大数据在常州制造业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制造;制造业

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体系,本质上来说是将更广泛的人的智力因素与制造技术的智能因素深度融合。这种结合为常州制造企业实现战略性转型升级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会。常州坚定不移地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这一战略目标,将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这充分显示了常州推进智能制造的决心,可以预见大数据必将成为推进常州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重要助力。

一、大数据如何助力常州制造业的发展

1.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的关系

智能制造体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解决过往工业化进程中人类脑力劳动效率低的难题,基本方法是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基础,在此之上建构集采集、分析、决策和执行于一体的智能化制造体系。我国所倡导的智能制造,是通过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深度融合,其目的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目前处于第二梯队,能否借助发展机会,实现进入由美、德、日组成的第一梯队的战略目标,成为摆在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机会选择。中国与美德日的不同之处在于:(1)中国拥有以BAT为代表的优秀电商平台,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先全球,中国具有将全球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及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造的市场活力;(2)中国的人口规模具有巨大优势,且地域辽阔和文化多样性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消费观念,因此在中国将大数据应用于智能制造有利于形成中国智造品牌和应用产品创新。中国制造业在兼具美德日制造优势的同时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预见,将大数据应用于智能制造体系在中国将强势成长,最终助力中国借助智能制造浪潮跃升为世界制造强国。

2.大数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大数据是通过处理海量的数据,从中发掘有用的信息,寻找新信息的有效价值并为人们所用的新型技术。因为处理对象是海量数据,这里的海量是远超人们可以辨识及处理的数量,因此将这种新型技术称之为“大”数据。无论何种应用,大数据并非是目的,而是帮助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技术。应用大数据并不是陷在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也不应将大数据视为必须使用的手段,而是让大数据帮助解决实际的问题,如果实际问题的解决不需要大数据,那么大数据就不是必然选择,这是始终需要清醒认识的一点。换句话说,不是为了要处理数据才需要大数据,而是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需要大数据,这是大数据运用的本质。

二、常州制造业应用工业大数据的前提

常州制造业基础深厚,是常州经济的主体和增长源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常州在应用工业大数据时仍需注意大数据的应用基础和条件,提高大数据应用于实践的效率。

1.自动化生产是基础

大数据的应用并不是白地起高楼,在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中数据采集既是基础也是难题。既要保证数据可采集又要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如果数据都无法收集,利用大数据解决分析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如果采集到的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处理的结果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要保证数据采集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必须采取自动化生产。如果让人工采集数据,会带来动作浪费和人为对数据采集的干扰,并且效率也非常低下。因此自动化生产是应用工业大数据的基础,但目前来说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实现全自动化生产还是不实际,甚至暂时无法替代人工作业。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虽然常州近年来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不少常州企业仍出于成本和保守考虑,使用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信息技术化水平整体较低。即使已经开始在实践中尝试应用工业大数据的常州企業也存在一部分的平台兼容问题。

2.合格的数据处理平台是保障

大数据应用于制造业,如前文所述对生产过程可以产生各种增益作用,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准确地处理和分析大数据的基础之上。要准确地处理大数据,既要架设云计算处理平台,又要架设合格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大数据来源众多、数量巨大、形式各异,要从中获得一目了然的信息,就需要真正高效、可靠的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否则就是空中楼阁。盲目引进他人成熟的数据处理平台未必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合格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应是量身打造而非直接引进,也只有量身打造才能更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保障大数据带来的效益。

3.大数据专业人才是关键

工业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进行维护和管理,有部分企业大力推进工业大数据的应用,提供大量的资金引进相应的设备和平台,然而落到实处时发现缺乏人才使用和进行维护,出现空有设备却无人能用的窘境。因为我国大数据相关成熟的人才培训体系还在起步阶段,与我国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规模不相匹配,人才缺口无法填补。在本国大数据人才稀缺的情形下,企业只能选择从海外引进或从其他行业跨界使用人才,仍然无法满足国内市场急速扩张导致的人才缺口,这也导致了大数据专业人才的薪资节节攀升。大数据专业人才并非可以速成,因此虽然培训机构和高校开始加强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但短期内仍会供不应求。而如果没有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充分供给,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问题。

三、常州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和应对

1.两化融合仍需大力推进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是常州制造业转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制造的前提,信息技术化水平达不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强行应用工业大数据必然事倍功半甚至白白浪费资源。因此常州推进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制造,发力点应始于两化融合。虽然常州近年来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不少常州企业仍出于成本和保守考虑,使用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信息技术化水平整体较低。即使已经开始在实践中尝试应用工业大数据的常州企业也存在一部分的平台兼容问题。因此推进企业的两化融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出发,明确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这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对于政府来说,要做好政策扶持、平台搭建、人才引进等工作。

2.推动大数据的普及应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

中小企业是常州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的注册数量数以十万计。而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需求和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与大型企业也不同,相应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和系统必然也不相同,能付出的资金成本也不一样。目前来看,在常州应用工业大数据的主要还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中小企业是否需要应用工业大数据呢?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要综合考量投入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自身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规划,不能盲目适用。而政府面对此种情形,应进行合理引导,结合大企业的工业大数据应用经验,推动跨企业、跨部门的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有意识地引进和研发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系统,根据中小企业实际需要帮助中小企业迈向智能制造,如此将更有效、更经济地推进常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3.进一步引进和培养稀缺人才

2017年,常州通过开展“职场精英引进计划”和“万名硕博常州行”两大品牌活动,共引进各类人才两万多名,其中高层次人才近1500名。但引进的高端人才中,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创业人才、管理人才依然紧缺。而从常州培训机构的基数和质量来看,开设大数据关专业的高校和培训机构并不多,培训的人才数量相对偏少。因此常州一方面应继续优化人才政策和人才待遇,尽可能多招揽大数据专业相关人才;另一方面应优化培训机构和高校的大数据专业培训方向和力度,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为常州大数据应用于制造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小结

常州制造业底蕴深厚,然而在面对大数据普及应用时不宜急于求成,仍应以產生效益的性价比来考察企业应用大数据的条件和基础。应用工业大数据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大数据对企业的助益应是提升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方面的效率,而不是花架子。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常州制造业要始终牢牢把握求质不求量的精神。最终让世界和市场信服的不是常州制造业是否使用了大数据或者其他新技术,而是常州制造业的产品和口碑。

参考文献:

[1]王钦,张隺.“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切入点与架构[J].中州学刊,2015(10).

[2]王淼,王湘念.智能制造的基础、组成与发展途径[J].航空制造技术,2015(13).

[3]肖静华,毛蕴诗,谢康.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体系与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J].产业经济评论,2016(3).

作者简介:鲍征烨(1982.02- ),男,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共常州市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网络法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制造业大数据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