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银行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货币供给

2019-03-21 00:39吴峻远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增长率存款

一、货币供给及其相关概念

从古至今,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都是一个最重要的元素。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货币进行支付,企业用货币支付某些特定的开支,政府机构用货币进行采办物资,国际间进行货币间的等价交换等等。对于任何人,毫无疑问,货币都是至关重要的。

1.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这种行为过程势必会在实体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量,也即我们常说的货币供给量。上面提到,经济中的货币均是由银行系统供给的,而这些供给的货币并不是银行所有的,而是银行系统的负债,从这个角度看,货币供给量又可以认为是一国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2.货币供给增长率

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货币供给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使货币供给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各国就需要预定货币供给增长率,以便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和依据。货币供给增长率是指本期与上期的货币供给量之比,各国在预定货币供给增长率时主要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①已实现的经济增长率;②当年可能的经济增长率;③潜在经济增长率。

(2)就业增长率

实现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四大目标之一,当就业率上升时,产量得以提高,国民收入得以增加,相应的,货币需求也会增加,从而货币供给量也会相应的增加。

(3)物价变动率

物价和货币数量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货币数量过多时,由货币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会使得人民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反之人民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因此,在衡量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时候往往会考虑一个由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代表的物价变动率。由于各国的制度和经济状况不一,对以上三种因素的取舍也是不一样的。而在我国,很长时期都是以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变动率之和来确定预期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称为“基本公式法”。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or内生性

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中,货币供给过多过少都会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控制好货币供给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确定合适的货币供给量之前,需要明白貨币供给量这一变量的性质。一直以来,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一问题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控制货币供给量;另一派则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原因在于它受经济体系内许多经济因素影响,尽管是中央银行也无法有效的左右货币供给量。

这两种说法都各有各自的理论依据,不过笔者更赞同的是第三种说法:货币供给量同时具有外生性和内生性双重性质。

一般来讲,市场有着自动调节机制,可以通过调节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内在因素使得市场均衡,也可以通过经济中货币的需求状况进而调整货币供给量,但是市场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了限度之后,可能会出现很多对社会经济运行发展不利的现象,因此就需要中央银行通过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相应的控制。除此之外,货币供给量免不了被许多经济体系内的各种因素影响着,也免不了被中央银行牵制着。因此,从现实状况角度,我更倾向于货币供给量双重性质的说法。

二、货币供给模型

我们知道,银行系统不可能随意创造货币供给量,而是要根据一定的科学依据,来合理地满足人们的货币需求,维持货币体系的稳定。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货币供给的评判标准便是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同时,一个高度简化的基本模型式也是我们研究货币供给的起点。在研究基本模型之前,我们先利用模型法来了解一下货币供给机制的演变过程。

首先,经济体系的特点简而言之是由“计划性”转变为了“自由性”,这一点不必多说。而银行体制的特点与发行货币的特点是相对应的。其次,之前是“复合性”,即货币发行与货币经营是一体的。中国人民银行一家独大,其他银行既履行之后的货币发行银行的职责,又要为自己的生存而开展经营活动。而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变为了中央银行,其他银行则不再履行货币发行的职能,只是作为商业银行实行货币的经营活动。最后,我们看到货币需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是改革开放后增加了资产性这一特点。而金融市场也从无到有。这是我最想说的一点,个人认为这两者与其他方面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为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经济,因此国家管控性极强,这时不可能产生金融市场。因为金融市场本身是根据投资者自身对于一家公司看好或不看好而进行的一项投资活动。是一项主观行为的“博弈论”。因此,强调客观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会产生“资产性”的金融市场,因为资产性正是证券、股票、期货所具有的特点。因此改革开放之前货币需求的特点不包含资产性,而改革开放之后货币需求的特点包括资产性。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到最后一个数学表达式是货币供给量的核心公式: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其中货币供给量用Ms表示,基础货币用B表示,货币乘数用m表示,则可得到其英文的数学表达式:Ms=Bm……①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公式。其中基础货币B由流通中的现金C和存款准备金R构成,货币供给量Ms由现金C和存款货币D构成。其表达式分别为:B=C+R……②Ms=C+D……③将①变形可得:m=Ms/B……④将②③代入④中,得到:m=(C+D)/(C+R)……⑤定量分析:m=(C+D)/(C+R)单个变量的定量分析:(1)当D增大时,m增大,则当Ms一定时,B减小。同理,R变化亦如此分析。(2)当C增大时,由于分子分母都有C变量,因此直接看表达式无法得出结论,因此我们采用对变量C进行通分的方法来对C进行分析。这样C只在分母中出现,而由于D>R,故C增大,m减小,当Ms一定时B增大。多个变量的定量分析:将⑤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D,得到:m=(C/D+1)/(C/D+R/D)……⑥这个表达式中,C/D为通货-存款比率,其全称为:流通中的货币量除以存款货币;R/D为准备-存款比率,其全称为:存款准备金除以存款货币。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当C与D同时变化时,或R与D同时变化时,m的变化,进而得到当Ms不变时,B如何进行变化。

我们知道,货币的供给量需要中央银行进行严密的管控,因为一旦不合理地增发货币,就会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不正常的通货膨胀现象,而一旦不合理地减少货币,就会出现消费下降,商品积压的通货紧缩现象。而货币供给量表达式可以很好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定量的分析,有利于中央银行作出正确的货币发行决策,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

市场经济下,各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经济活动的理性化程度较高,同时,居民和企业的存贷款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利率具有十分灵敏的调节作用。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作为一个经济杠杆,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则给出了关于利率的决定公示。利率由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共同决定。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需求取决于三方面,分别是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根据货币需求函数我们可知:L=K*Y-h*r。而货币的供给m则由中央银行决定。其中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央行的货币增发量,调节山歌银行的可调用资金量等。央行作为市场金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拥有最快速、最准确地对市场的把握以及第一手的信息。在决定货币供给量的时候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所以,我们设货币供给量为m,m=k*y-h*r,得到r=k/y-h/r即为利率的决定公式。

而利率决定之后,则会反作用于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等。在其中,利率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因素。现在我们以金融市场中的同业拆借市场与股票市场为例。解释利率是如何影响市场经济的。

我们都知道,同业拆借市场是由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而形成的。而同业拆借利率也是金融市场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利率,它的特点就是及时、灵敏与准确。而中央银行通过一些货币政策,例如规定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整货币供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那么相应的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额也就会增加,也就相当于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那么同业拆借市場的利率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升了。这个就是货币供给对同业拆借市场的影响机制。而股票市场由于其参与者众多,资金规模大,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利率对其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利率与股市间存在着杠杆效应。利率主要决定两个因素。首先是投资者的心理,当利率升高时,投资者更愿意将资金放到银行里而非市场中,导致股票市场资金减少,股市下跌。其次是经营者的成本,当利率升高,对外交易与内部交易成本以及生产成本全部上升,导致企业盈利减少,进而使一个行业陷入低迷,最终导致股市下跌。这就是货币供给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

作者简介:吴峻远(1996- ),男,江西鹰潭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FRM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增长率存款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台2016GDP“成功保1”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