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据调查显示,在当前传播媒介领域中,电影成为国外受众了解其他国家文化最直接、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介之一,促使电影承担起文化传播与文化输出的功能。因此,中国电影应当自觉肩负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职责,认真审视当前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助力。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票房收入已经达到525亿元,有望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但相较于国内电影市场的可喜发展形势而言,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前进步伐却频频受阻,在过去八年内中国共有188部影片在国际市场中上映,其总票房却仅为2.58亿美元。中国电影票房在国内外市场呈现出的巨大反差恰恰显示出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的结构性障碍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电影观众对于非英语电影存在一定的刻板认知,笼统将其划归于艺术院线类别当中,相较于商业院线而言自然不具备票房竞争优势,这也就导致中国电影很难进入北美主流市场中。
电影产业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属性,从国际视野角度出发,电影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国家关系与政治局势都会对电影的国际化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中美贸易战争日渐激烈,两国在经济、文化上都呈现出显著的竞争、博弈、对抗状态,将其延伸至电影领域更加剧了美国电影市场的抵抗与排斥态度,导致携带着中国文化元素、价值观念的中国电影难以顺利进军国际市场。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中,语言成为文化传播与输出所要攻克的第一关卡,我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社会文化形态导致汉语相较于其他语言而言带有较强的学习难度,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也导致部分电影作品呈现出中国人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思维逻辑状态与文化理念,因此在进行语言译配时难以确保电影中原有的语义与情感得到全面、精到的表达,难以确保海外观众真正理解电影所传递出的内容。同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教育模式也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价值观念,中国电影如何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求人类共同价值、获取其他文化语境下受众的理解,真正借助电影表达中国智慧与立场,也成为现如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受国家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电影产业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这也使得在电影创作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欠缺。中国电影在故事表达上难以确保清晰传递出中国文化形象,在题材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影类型化现象严重、内容较为狭隘,对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而言加大了理解难度。同时,中国电影在全球的传播范围较为狭窄,在不同区域中带有明显的差异性,难以确保覆盖不同年龄层次、教育水平、经济阶层的受众,无法切实结合目标国家的受众喜好进行精准传播,在传播诉求上呈现出显著的宣传、教化倾向,反而忽视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文化魅力。
面对以上问题,中国电影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寻求国际化发展,就务必要注重寻求有效的发展策略,在电影题材与内容方面彰显独有的中国特色。提起国际影响力最大的中国电影,李小龙“功夫系列”电影成为当仁不让的首选,《龙争虎斗》《精武门》等影片真正意义上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以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为代表的武侠动作电影也在世界影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这类电影彰显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功夫”文化,中国功夫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了民族文化印记,传递出显著的民族特征,因此中国电影寻求国际传播路径时便可以充分借鉴此类元素,确保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能够独树一帜,彰显出强大的竞争力。
除寻求民族特征之外,电影的宣传推广也是决定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在制定国际宣传策略时,要确保电影的内容与所要传递出的价值观念真正立足于全人类共同愿景,迎合人类普遍的主流价值观,彰显出人类对于自由、平等、英雄主义等理想的追求,并在电影选景、宣传策划中融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有效激发世界各国观影者的民族自信心与情感共鸣,从而依托文化价值观的输出提升宣传效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
总而言之,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战略实施未能够真正形成国际影响力,但国际化传播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要求电影行业工作者务必要树立国际化理念,真正全面审视中国电影自身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