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2019-03-21 17:43
传媒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器材基础摄影

(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高校摄影课普遍为艺术类专业开设的课程,摄影的特点是通过对光影的巧妙运用以及合理的构图,再加上摄影师的审美意识用机器描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提供一个了解艺术专业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的思考观察角度,同时传授学生基础入门的摄影知识,具有开创引导方面的重大意义,是今后教学环节中打牢基础的重要一环。摄影课程关联着许多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辅相成,能够在摄影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能代表自身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对日后的艺术道路起到铺垫作用。迅猛的科技发展使得摄影器材越来越智能化、多功能,解决了许多拍摄的技术层面问题,甚至拍摄一张值得欣赏的照片已经可以不再依赖于专业器材,类似轻量化的可移动设备如手机通过加装配件或单纯的相机功能即可满足条件。在硬件已不再束缚人们拍摄具有专业水准的照片时,给予照片更多的内涵意义,引起观赏者情感层面的波动和对呈现出的画面做出深思等行为或许成为现代基础摄影课一个有效可靠的教学方法。

一、基础摄影课程中的现存问题

摄影就是人们眼中美好事物的艺术化、情感化,其中成像的结果必然会受到个人阅历、经验、知识和审美等多种感性因素的影响,所以个性化较强并且受个人天赋的影响。目前高校的基础摄影课程评判方式仍以结课分数为主,这就容易导致很多问题。首先,美的定义是无法统一的,评判一个学生的作品时不应以作品的美或不美作为判定标准。其次,如果学生历经精心挑选的场地,设计灯光和构图,捕捉到精彩的一瞬间按下了快门,所得到的拍摄成果只得到老师潦草的评判和冰冷的分数,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继续学习摄影以及了解艺术的兴趣。基础摄影课应以积极向上的鼓励式教学去培养学生,除了对摄影器材的入门和拍摄照片的基本构图与色彩等原则的学习,更加注重对学生之后学习道路的引导与启发,获得不同寻常的审美态度。

在对笔者所在高校的基础摄影课调查中发现,学习摄影的理论书面知识与实地拍摄实践应用存在不平衡。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并下发到笔者所在高校文化传媒学院中的学生,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6份,其中有两项选项分别是你认为在你校开设的摄影课程中有没有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存在不合理的分配比例和你认为你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否顺利地应用在拍摄过程中。针对此两项问题,有67%的学生认为学习摄影课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存在不合理的分配,另有62%的学生认为学习到的书本理论知识无法顺利地应用在实际拍摄过程中。

另外,除了学校在课程上的设置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存在需要完善和与时俱进的问题,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78%的学生对摄影课程非常感兴趣,但是这些同学中仅有26%的人会考虑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摄影。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并没有了解到艺术类学科的特性,缺少学习意识和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

最后,摄影课程是一门耗资大、成本高的课程,可供学生使用的摄影实验室需要大量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器材支撑。

二、高校基础摄影课新教学方法探究

(一)建立新型课程教育评价体系

以课程分数作为唯一考查学生学习成果为标准的高校课程评价的统一系统应该革新,应该更加人性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新体系,从多维度、多层次检验阶段性学习。基础摄影课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基础器材知识和提高审美水准,对于基础的器材和摄影知识可以采用原有的书面、网络考试以分数的形式判定成果,之后的实践操作所得到的拍摄成果则可以采用学生教师共同投票评价的方式,在课堂上专门开展班级群体多方观察评价的集合考查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评价体系。

(二)与新技术结合开创崭新教学方式

增强现实技术、互联网、可移动设备智能化技术等成为近年来的热门新技术,在学习与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新技术,还要善用新技术。与新技术的结合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加便利,使学生更易清楚知识原理,方便应用。摄影课作为一门特殊独立的艺术门类,课堂上应抛弃单一的传统书本教学,采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网络课堂、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都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摄影的兴趣。考虑专业摄影器材昂贵而又笨重,在课程学习中人手一台是不符合现实的,但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互联网和可移动智能设备的结合,打造虚拟摄影模拟应用,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器材的纹理构造、维修养护、参数设置调整、光圈与快门速度的关系和焦距的不同引起的变化等基础知识外,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拍摄时对焦的不同、参数的不同,在灵活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体会灵活的相机参数调设带来的乐趣,不再被昂贵、体积大且多类型配件组合使用拍摄所束缚。

(三)实践与理论知识课程合理分配

在基础摄影课程上应使实践操作部分的分配大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分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审美意识,并不强迫学生一开始就能拍出高专业水平、充满艺术意蕴的摄影作品,应是感到积极向上情绪的一门课程。理论知识的设定应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时,用实际操作的演示或视频讲解、VR技术的亲身体验等脱离文字的束缚。

另外,与学生今后的专业方向接轨,建立个性化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方案,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均衡分组。例如产品设计的学生以产品商业摄影为主导,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以建筑、风景等摄影为主要方式,辅以其他各类专业领域所需拍摄的物体后进行拍摄目标互换,各专业作品交叉互评等方式。

(四)多样的课程作业练习布置方式

课程作业不应只为检验课堂学习内容,而是拓展课堂学习内容,加强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实行个性化开放式的课程作业布置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如何拍摄出高质量作品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不断实践探索外,还需要参考借鉴现存的高水平拍摄作品,对作品分析评价,提取拍摄亮点并借鉴应用。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先确定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找出某些建立在学生自身审美水平上的作品,分析其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出彩的地方,参照其中的内容去模仿借鉴拍摄,然后进行课堂演讲讨论。讨论期间,重点是各专业学生的发言,老师以聆听记录和评价为主,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再以多方面点评结尾。

三、结语

高校基础摄影课程多是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使学生提前了解学习艺术所应具备的条件,使实物与艺术从事者的思想相结合。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永远不应被使用工具的基础层面所困扰束缚,所以教学目标应重新规划,并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创意的培养价值远远大于培养学生对器材的认知和了解。艺术类学科教程不应一成不变,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应该通过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探索艺术世界,寻找到自己对艺术的感觉,发散思维,发现不一样的美,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整个世界。

猜你喜欢
器材基础摄影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