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朦,周丽敏
(忻州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山西 忻州 034000)
一百多年来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的《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双城记》全书共三卷(books)四十五章(chapters),情节曲折离奇,结构简练完美,笔墨精雅深奥,语言优美精炼,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其中围绕主人公露西展开的爱情故事更是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第二卷金线(the Golden Thread)的第十到十三章共四章围绕露西身边的三位年轻男性查尔斯·达奈(Chales Darnay),斯特莱弗先生(Mr. Stryver),西德尼·卡顿(Sydney Carton)展开。他们三位同时出现在公元1780 年英国伦敦的一件叛国案庭审中。查尔斯·达奈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以被告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斯特莱弗是律师,以被告律师的身份出席;西德尼·卡顿是斯特莱弗的助手,也来到法庭上。而露西是和她父亲马内特医生一起作为证人现身法庭的。也就是在这次庭审之后,这三位年轻男性经常出现在马内特医生家里。一年之后,三位男性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露西的爱情。从这三位男性对爱情的认识、对待爱情的态度、表白的方式、对待失恋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不同的爱情观,也可以从露西的选择中理解小说作者狄更所斯赞美的爱情观。
达奈认为爱情是美好的。他放弃了法国贵族身份和地位只身来到英国自谋生计,并以法语教师身份在英国确立其地位。达奈很有毅力,不知疲倦,辛勤努力,从工作中获得成功。在达奈被人诬陷,以英国叛国者的罪名将被判处死刑时,露西以证人身份出现,法庭上她表达了对达奈不幸遭遇的真切同情,正是这次危难中的相助,让达奈明白自己爱上了露西。正如同小说第二卷第十章“两个承诺(Two Promises)”中写到:“他从未听见别的声音比得上她同情的话音那样亲切动听,也没有见过别的脸蛋像她那样温柔美丽,那是一张他被推到死亡边缘时依然正视着他的脸[1]142(He had never heard a sound so sweet and dear as the sound of her compassionate voice; he had never seen a face so tenderly beautiful,as hers when it was confronted with his own on the edge of the grave that had been dug for him.)”[2]191
大律师斯特莱弗认为爱情是调剂品(change)。他过腻了平淡的生活,想找点调剂品。他并不是真心爱露西,只是说露西是个迷人的妞,能给他脸上争光。斯特莱弗把自己看得很重,以自己是高等法院的大律师为荣,而且认为他富裕,正在步步高升,又相当有名气,觉得和露西结婚是要宽宏大量地赐福给医生的女儿,是施舍。可见,斯特莱弗认为爱情是调剂品,视爱情为儿戏;爱情是美貌,是用来满足他虚荣心的;爱情是金钱、地位、名气;他对露西的爱情是施舍,是儿戏,当做是他自己生活中的调剂品。
西德尼·卡顿的爱情就是牺牲(sacrifice)。是露西的善良美丽和对他的鼓励重新激活了他的生命,把他这一堆灰烬一下子点燃成火(to kindle heap of ashes into fire),使他重新意识到生命的美好,让他再次有了梦,使他又有了重新开始再做努力的念头。他虽不敢奢望获得爱情,但他对自己的爱情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认识,他的爱情承载了理想中的自己和最好的爱人。他可以为爱情去牺牲自己。他向露西承诺,“如果在我的生涯中有任何做出牺牲的机会或我能这样干,我一定抓住这机会,为你也为对你最亲的人做出牺牲。”[1]139(If my career were of that better kind that there was any opportunity or capacity of sacrifice in it, I would embrace any sacrifice for you and for those dear to you.)[2]188
达奈看重爱情,尊重爱情,慎重地对待爱情。达奈的爱情是深沉真挚的,热烈无私的,全身心投入的。当他爱上露西时,他没有直接向露西表白,而是先与露西十分珍爱的父亲马内特医生进行了一次长谈。尽管马内特医生心有抗拒,但是达奈用热烈倾慕、真诚敬仰、深厚的爱的态度向马奈特医生谈及他对露西的爱时,马内特医生相信了他的爱情是纯洁高贵的,便放下心防接受达奈,并将露西赐给他。达奈向医生表白:“世上如有爱也就是我这样的了[1]165(If ever there were love in the world, I love her.[2]191”他还表白道:上天作证我爱她[1]165(Heaven is the witness that I love her![2]191)。
斯特莱弗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张狂的,随意的,善变的。小说中写到:斯特莱弗先是向众人炫耀自己要同马内特小姐结婚,遭到露西的拒绝后,为了保全颜面向众人说马内特小姐才是错误的一方,在洛里先生替他询问露西的意愿后,一改常态地否认绝无求婚之事。斯特莱弗的人生观就是善变的,为了自己的颜面可以做出任何改变,因此他对待爱情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是善变的、随意的。
西德尼·卡顿对待爱情的态度低调且深沉。他内心深爱着露西,甚至爱屋及乌,对医生家周围的街道和铺路石子都产生了几分感情。曾经消极、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使他觉得不配得到露西的爱,但他爱并且感激露西,所以他的表白实际上是心灵的感激,爱的诺言,为爱甘愿牺牲自我。
面对失恋,斯特莱弗先生和卡顿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
失恋后,斯特莱弗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不惜撒谎去欺骗他人,而求得自己内心的安稳与泰然。他这样做反而更是体现出了他自己内心的卑鄙与龌龊。斯特莱弗在后来娶了一个满面红光的寡妇,带着一大笔财产和三个男孩。当他又用施舍的口气让三个孩子当达奈的学生时,他被婉言拒绝了,他气愤至极,竟然说达奈是穷要饭的,还自命不凡。他还编造谎言,一次一次地向他太太造谣达奈太太为了“逮住”他怎么想办法,最后竟然连他自己也信以为真,真是可恶!
与斯特莱弗先生大不一样的是,小说第二卷第二十章“请求(A Plea)”里写到在露西和达奈结婚后,卡顿是第一个向他们来表示祝贺的,他心境坦然地与这家人保持友好的联系和交往,也赢得了这家人的尊重。达奈被监禁后,卡顿也悄悄来到法国随时准备出面救助。为了营救达奈他变得意志坚定起来,他的神色开朗,与过去很不一样,当他来到监狱要替换达奈出狱时,甚至连达奈乍一看竟以为出现了另一个自我,是自己的幻觉。说明卡顿因爱已恢复成了他本来的样子,不再颓废。最后他以生命来实现爱的诺言,为他心爱之人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卡顿失恋后是有尊严的,是清醒的也是仁爱的。卡顿面对失恋的态度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帮助所爱之人,以真实不做作的高尚人格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钦佩。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在露西生命中重要的一笔。
《双城记》中狄更斯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同时爱上露西的三位男性不同的爱情行为,洋洋洒洒的描写中巧妙地形成鲜明对比,三位男性迥异的爱情观跃然纸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
小说女主人公露西的选择就是作家狄更斯的选择。狄更斯尊重爱情,赞美美好的爱情。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从卡顿这个人物身上理解狄更斯推崇的人道主义爱情观,那就是:“为爱而牺牲”[4]。卡顿虽然没有得到露西的爱,但他从达奈身上看到了自己没有堕落前的样子,从露西身上找到了自己最后的最好的一个梦想,所以他的爱情承载了更多的东西,承载了理想中的自己和最好的爱人。他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爱,他感激露西的爱,是爱滋养了他,又升华了他,他的爱是高尚的,是圣洁的,不求回报的,是爱让他敢于直面断头台,用自己的生命实现爱的承诺[5]。
至于斯特莱弗先生,他只知道一味的踩着别人往上爬,步步高升,争名夺利,一心想过体面的生活。他的爱情观是庸俗的,自私的,得不到爱时反过来贬低爱,只能说他不配谈爱情。他与达奈和卡顿形成鲜明对比,是狄更斯所不耻的一个人物。
狄更斯通过对比的描写手法,使得小说中三位男性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人物印象更加清晰深刻,使人们对法国大革命期间英法两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不同性格人物的命运走向更为了解,也让人们意识到只有真诚与善良而不是欲望与物质,才会在这世界上永久流传。
狄更斯以正面的达奈和反面的斯特莱弗这二者的形象,警告英国贵族阶级,只有放弃特权,废除不仁道的暴政,才能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避免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浩劫狄更斯所描写的卡顿这个人物形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仁爱精神的充分体现。
查尔斯·狄更斯写作《双城记》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了警钟。再读《双城记》,从小说中像达奈、卡顿等具有宽宏、博爱、仁爱之心的人物形象身上体会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小说中这种仁爱和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