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丽
(浙江新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000)
在监测工作阶段,需要进行采样孔的选择与挖设。需要根据周围的监测环境与项目的需求,保证管道处于负压状态。在这种基本条件下,监测工作可以在确定的监测定位点,准确无误地开展监测工作。
进行监测工作前,首先要对监测对象进行了解与分析,根据监测的内容、性质以及危害的级别,选择适合监测工作的防护工作,尽可能地降低监测设备耗损以及监测工作人员安全问题产生。
开展监测工作需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与职业素养。从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来看,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应重视安全意识与保护观念的培育工作,保证操作人员依据规范开展监测工作。
废气监测工作需要将监测数据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监测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工作,通过对监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深入了解现场情况,对污染源的性质特点、污染源的排放设施的位置与排放口的分配进行分析,进而将各项报告结果进行分析汇总。通过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与调试,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与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采样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照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执行。在废气监测阶段,需要布设采样点,并根据国家环境污染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排放点的测算。采样位置应避开对监测人员的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并优先选择垂直管段,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在检测的基本需求下,找出最佳采样位置。样品采集阶段,应对采集过程进行控制,把握检测截面,进而保证监测流量的稳定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在检测过程中,采样点的调整工作需要根据现场的基本条件进行,进行排放点的布置与周围监测环境的情况处理,这种环境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因此,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的有效性,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对采样点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克服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采样点设置完成后,要经过合理的布置与分配进行样品的采集。考虑监测质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需要将样品采集的各个环节做好。根据污染源的排放方式,选用适当的样品采集方式。监测部门通常采用的监测方式主要是连续采样与间隔采样2种。采样操作仪器需要提前设置日期、时间、气压,确认其圆形烟道的输入环数、直径等参数,并在烟尘采集样管上标注。通过自动或跟踪取样的形式,输入滤筒的编号以及采样时间。在采样工作开始前与结束阶段,需要将采样嘴背对着气流,防止出现正吹或倒抽。经过全面的废气检测工作,保障其中相关参数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尽量避免参数存在的偏差问题,保证样品的采集时间与目标需求保持一致[1]。
环境污染废气的监测工作,需要根据生产项目需求选择方法,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例如,针对火电厂颗粒物监测,我国的火电企业通常会采用多种处理技术控制烟气中的污染物,但此时排气筒检测位置中的含湿量相对较大。经过对照我国相关颗粒测定与气态污染的政策与文件内容,滤筒需要在称量前后进行约1h的静置,并保持温度在105℃,称量后的结果较高,如果没能完全烘干,会导致颗粒物排放量超标。现阶段我国部分仪器研发公司在开发新型采样器,可以对监测过程中温度过高的问题进行处理,但新技术的应运而生导致我国相关制度规范建立没有跟上技术革新的节奏,进而造成监测工作的实际也有很大程度的偏离。因此,重视新型技术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确认,是现阶段的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
滤筒的质量是污染废气检测阶段必要的器具,通过对样品进行衡量,可以找到适合的检测技术指标运用。因此,在这个阶段中,滤筒的质量非常关键。在前期采购以及选择阶段,需要对滤筒的质量进行把关,经验收后,要能够保证监测工作符合现场监测的基本需求。其中,管壁的质量非常重要,需要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不出现穿孔或粗糙现象。
针对不同的生产项目,需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环境质量废气监测。整个过程中,废气的产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排放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另外,工况的具体要求不同,排放的废气组成也不尽相同。在这个阶段,检测结果的质量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是监测单位与人员重点关注的环节。现阶段的监测工作,应明确不同时段的废气排放量,采用合理的监测方法保证监测参数的准确性。进行监测工作时,可以采用分段的测量方法可以控制不同时间段之内的测量值变化,然后进行合理分析,进而搜集需要的参量[3]。
环境质量问题是关系民生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我国复杂的环境监测条件和实际监测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并且监测工作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影响因素的限制,对专业监测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经验能力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根据确定性的监测方案,进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参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