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黔洪,郑 军,许廷进,吴高悦,张连阳
作者单位: 1. 565200,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 400042,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科
我国自2005年退耕还林后,森林覆盖率增加,黄蜂有了更多的栖息地,同时,发生蜂群蜇伤的事件也随之增多。德江县人民医院近4年收治了大量的蜂群蜇伤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止痛、抗过敏处理、抗休克、紧急输注血浆、脏器功能保护、甲强龙冲激治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现分析1例我院急诊科于2018-08-18收治的因毒蜂蜇伤致急性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积极抢救成功治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刘某,男,34岁,因“毒蜂蜇伤后疼痛伴全身瘙痒1 h”于2018-08-18 07:50急诊入院,经分诊,及时转入急诊抢救室。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及心脏病史。
1.2 入院查体及诊断 体温36.7 ℃,心率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呼吸21次/min,血压122/82 mmHg(1 mmHg=0.133 kPa)。随机血糖 5.6 mmol/L,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双侧瞳孔椭圆形等大,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专科情况:全身可见红色样皮丘疹,皮肤温度稍高,压之褪色,无渗血渗液,左大腿内侧可见1处皮肤蜇伤点,无明显出血,周围组织肿胀。初步诊断:毒蜂蜇伤。
1.3 诊治过程 患者于08:10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全身红色样皮丘疹,双肺呼吸音粗,满肺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5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监护示:呼吸16次/min,心率56次/min,血氧饱和度91%,血压未测出,随机血糖7.7 mmol/L。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30 ml静脉滴注,氨茶碱0.25 g静脉滴注。在抢救过程中发现心电监护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图1A、图1B),急诊请心血管内科会诊,考虑中毒性心肌损伤,不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查体发现患者全身皮疹消失,于08:38心电监护示:血压92/50 mmHg,心率60次/min,呼吸24次/min,血氧饱和度97%,立即予多巴胺5 mg静脉推注,心痛定1片舌下含服,预留置导尿。
1.4 辅助检查 08:49查肌钙蛋白 20.27 ng/ml,08:50查床旁心电图示广泛前壁ST段抬高(图1B),但较前回落(图1C),于 08:55测心率 58次 /min,呼吸 16次 /min,血压132/70 mmHg,血氧饱和度98%。于09:00测心率68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36/90 mmHg,血氧饱和度98%,予硫酸镁10 ml+氯化钾10 ml+胰岛素12U+10%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维生素C 3 g+辅酶A 100 U+维生素B6 0.2 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09:05测呼吸86次/min,心率16次/min,血压110/65 mmHg,血氧饱和度98%。于09:10查看患者处于嗜睡状,能对答。辅助查体:心率6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6/58 mmHg,血氧饱和度100%;全身皮疹消失,双侧瞳孔圆形等大,直径约3.0 mm,对光反应灵敏。双肺哮鸣音减轻,心界不大,心率66次/min,心音有力。转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进一步治疗2 d,复查血清肌红蛋白测定(化学发光):超敏肌钙蛋白2.089 ng/ml、肌红蛋白226.01 ug/L,较前增高。电解质:钙2.00 mmol/L、磷0.49 mmol/L,较前降低。血气分析:pH 7.34,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38 mmHg,氧分压 148 mmHg,吸氧后乳酸值1.3 mmol/L,碳酸氢根离子20.5 mmol/L,碱剩余-4.8 mmol/L。血气分析:pH 7.34,PCO238 mmHg,氧分压148 mmHg,乳酸值1.3 mmol/L,碳酸氢根离子20.5 mmol/L,碱剩余4.8 mmol/L。转出至ICU后复查超敏肌钙蛋白1.064 ug/L、肌红蛋白80.43 ug/L,较前增高。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择期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5 预后 患者入院后第3天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前降支和左冠状后回旋支都畅通,且冠状动脉无狭窄,无血栓阻塞、无心肌桥病变。第5天复查超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稍偏高,生命征均正常,全身皮疹完全消退。经临床治疗5 d痊愈出院。
图1 心电图检查
据患者口述,此次攻击人的毒蜂可能为胡蜂。胡峰攻击后产生的蜂毒主要含磷脂酶、透明质酸酶、蜂毒肽、蜂神经毒素、组胺等,蜂毒进入人体内引发急性过敏反应、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心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继而引发全身炎性反应,从而进一步加重多系统器官损伤,重者可迅速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而死亡[1-5]。毒蜂蜇伤致过敏反应是常见症状,致严重过敏性休克是致命急诊,其临床症状与蜂种及蜂群数量即蜂毒量大小有很大关系。我院2015—2017年收治的毒蜂蜇伤致死亡患者,均是发生急性溶血,继而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本例患者被1只毒蜂蜇伤,时间短,病情发展很快,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难忍,全身出现红色样荨麻疹,在救治过程中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之不应,立即测生命征,血压低(92/50 mmHg),心率律齐(60次/min),呼吸增快(24次/min),血氧饱和度正常(97%),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说明患者对蜂毒高度过敏。心电监护出现S-T弓背向上抬高,类似ACS表现,在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同时,立即作床旁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抽血急查心肌三联: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均增高,按照胸痛中心处理流程,急诊请心内科会诊。通过会诊分析毒蜂蜇伤,在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时,冠状动脉发生痉挛,致心肌供血不足,临床上出现类似ACS症状,毒蜂毒素导致急性心肌损伤临床也常见,而大多并没有临床症状,且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并无异常,而有的患者可潜在有心肌桥病变,在情绪激动时,可表现出心肌缺血症状,因此要高度重视,收到ICU进行生命支持治疗。我院近4年收治的毒蜂蜇伤发生急性心肌损伤致类似ACS症状尚属首例。
在救治本类疾病时,认真分析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是关键。肾上素作为血管强烈收缩剂,在临床上用作蜂蜇伤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常规首选药物[1],均未出现类似症状,在抢救过程中也只用了1 mg,理应不会导致冠脉血管痉挛。毒蜂蜇伤致心律失常时有所见,多为频发室性早博、短阵室速、Q-T间期延长、心肌损伤及室性心动过速心颤动并急性左心衰竭[6-8]。结合患者年龄、既往史,该例患者因毒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提示,不论院内还是院前救治,常规心电监护、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及时救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毒蜂蜇伤致急性心肌损伤多见,类似ACS症状较少,如有发生,应高度重视,采取正确干预措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同时近年森林覆盖率增加,胡蜂有了栖息地,在野外作业时要加强防护胡蜂蜇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