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视角下苏州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研究

2019-03-21 08:05:30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深圳苏州杭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苏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 年发展转型,成为全国工业总产值第二大城市、经济总量第一大地级市。当前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苏州面临着“量转质”的关键跃升期,一场转型的蜕变正在发生。如何在这场蜕变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苏州在精耕自身的同时也需要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本文通过和深圳、杭州典型的国内先进城市对比,分析苏州经济发展优势和不足,以期助力苏州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主要指标把脉经济现状

(一)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深、杭

2017 年三市对比,苏州从总量上仍居第二位,但增速低于深圳、杭州。2017 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2438 亿元,增速8.8%;苏州17320亿元,增速7.1%;杭州12556 亿元,增速8%。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低于深圳5119 亿元,高于杭州4764 亿元,增速分别低于深圳和杭州1.7和0.9 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杭州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高,且提升较 快,2017 年 达62.6%,较上年提高1.4 个百分点;深圳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6%,较上年下降0.9 个百分点;苏州占比51.2%,较上年提高0.3 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行业发展侧重看,苏州第三产业产值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占比25.2%,深圳批发和零售业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17.7%,杭州占12.3%;深圳金融保险业占比较高达23.3%,苏州16%,杭州13.4%;杭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比较高,2016 年就达15.3%,苏州2017 年仅达5.7%。

图1 2017 年深圳、杭州、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

(二)苏州外贸依存度高,实际使用外资需发力

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2017 年进出口总额三市对比,深圳总量最高28011 亿元,苏州21395 亿元,杭州5085 亿元;增速苏州最快为18.5%,杭州13.3%,深圳6.4%。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看,深圳和苏州均较高,2017 年深圳124.84,苏州123.53,杭州为40.5。从出口占进出口比重看,苏州和深圳相当,2017 年分别为59.2%和59%,杭州为68%。和同为对外贸易大市的深圳对比,苏州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出口占比较高,2017 年占比70.6%,深圳占比41.8%;深圳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高于苏州,2017 年为43.1%,苏州为32.4%。深圳出口主要市场是香港,2017 年占深圳出口总额的39.2%,对美国出口占15.3%,对欧盟出口占12.9%;苏州对美国出口占28.5%,对欧盟占20.2%。

从实际使用外资情况看,深圳最高且正增长,2017 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74.01 亿美元,增长9.9%;杭州66.1 亿美元,下降8.3%;苏州45.04 亿 美元,下 降7.1%。2017 年深圳新签外资合同项目6757 个,同比增长63.5%,苏州985 个,同比增长25.6%。

(三)苏州制造业总量大,工业增加值率需提高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规模以上工业三市对比,2017 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最高31468.77 亿 元,增 长10.4%;深 圳30702.65 亿元,增长9.9%,杭州制造业相对深圳、苏州产值较低,201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2963.76 亿元。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看,苏州低于深圳、杭州,2017 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87.62 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6.3%;杭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04.63 亿元,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4.7%;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28.26 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1.7%,分别低于深圳、杭州4.6 个和3 个百分点。

(四)苏州工业投资比重大,民间投资占比高

图2 2017 年深圳、杭州、苏州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及对外贸易依存度

固定资产投资既反映经济发展潜力,其结构也反映经济发展的方向。2017 年三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杭州最高,增速深圳最高。杭州固定资产投资5856.65 亿元,增长1.4%;深 圳5147.32 亿 元,增 长23.8%;苏 州5629.59 亿 元,下 降0.3%。从投资产业结构看,深圳、杭州第三产业投资高于苏州,2017年杭州第三产业投资4956 亿元,占比84.6%,深圳4235.88 亿元,占比82.3%,苏 州3637.94 亿 元,占 比64.6%。从投资项目看,杭州房地产开发项目占比最高,2017 年杭州房地产开发投资2734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6.7%,苏州2305.82 亿 元,占 比41%,深 圳2135.86 亿元,占比41.5%。从工业投资情况看,2017 年苏州工业投资1983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2%,是深圳和杭州的2 倍左右。2017 年深圳工业投资916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7.8%;杭州工业投资861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4.7%。从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看,杭州占比74.6%,略高于苏州(71.3%),但均远高于深圳(38.5%)。从投资主体看,苏州民间投资占比最高,2017 年苏州民间投资3468.76 亿元,占比61.6%,杭州3301 亿元,占比56.4%,深圳2627.29 亿元,占比51%。

(五)苏州财政优于金融,金融后劲需加强

财政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从一般预算收入看,三市中深圳一般预算收入远高于苏、杭。2017 年深圳一般预算收入3332.13 亿元,增长10.1%,苏州一般预算收入1908.10 亿元,增长10.3%,杭州一般预算收入1567.42 亿元,增长17.4%。从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看,深圳高于杭州高于苏州。2017 年深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9668.31 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6329.33 亿元,存贷比1.5;杭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483.2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9270.94 亿元,存贷比1.25;苏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547.77 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4897.5 亿元,存贷比1.15。从存款来源看,苏州住户存款占比高于杭州高于深圳,2017 年苏州住户存款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0.9%,杭州占比24.1%,深圳占比16.8%。

苏州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和深圳、杭州的对标中,苏州在产业链条发育、民营经济支撑、标杆企业打造、金融机构培育、人才体系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

(一)重点行业结构不平衡,现代产业体系链条发育不充分

目前苏州制造业最大的支柱行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在上世纪90 年代改革开放环境下,苏州从乡镇企业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但外商投资为主的模式将苏州的行业发展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导致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不完善,未能形成高附加值产业。同制造业总量相似的深圳相比,苏州产销两端的外资加工工业明显,工业效益明显低于深圳。2017 年苏州外资及港澳台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占比64.5%,深圳占比41.1%。深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5.73%,苏州为248.21%;深圳在体现附加值的财务指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均高于苏州,深圳分别为10.21%、58.33% 和7.36%,苏 州 为9.14%、52.56% 和6.51%;苏州则在体现产品周转频率的指标——产销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上高于深圳,苏州分别为99.4%和1.74 次,深圳为97%和1.4 次。近年来,深圳形成了以腾讯、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巨头,杭州形成了从电子商务向全面互联网发展的阿里巴巴,本土企业引领的互联网经济颠覆着传统模式,而苏州依然是外商投资为主体的电子信息行业作为最大的重点支柱行业,制造经济结构的转型在这轮互联网浪潮下,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矛盾凸显,也一定程度加剧了苏州稳增长和促转型的矛盾。

(二)民营产业布局不平衡,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

对比深圳、杭州,苏州民营经济发展和结构分布仍不平衡不充分,2017 年苏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10530 亿元,规模以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20300 亿元,民营工业总产值仅为外商投资的一半左右。从产业分布看,民营经济总产值最高的行业是钢铁和纺织行业,2017 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1695 亿元,纺织及纺织服装服饰业1228 亿元,其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61 亿元,三个产业占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38.8%。

(三)金融机构培育不平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

2017 年苏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8.7%,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占比14.6%,苏州的金融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苏州的金融机构主体相对传统,银行业仍是苏州贷款的主体,2017 年苏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4 万亿元中,银行业占了超九成。2017 年苏州银行机构67 家,2016 年杭州银行业机构74 家,深圳有银行业法人机构33家,分行级机构90 家(支行级机构1825 家)。2017 年,苏州备案创投企业126 家,2016 年杭州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基金机构513 家,深圳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合计3383 家。

(四)人才结构不平衡,人才吸引不充分

苏州人才总量在引才、聚才力度不断加大下,人才的规模有了明显提升,但相对深圳、杭州,苏州由于城市能级、工资待遇、高校数量、产业结构等因素偏弱,人才在自主选择流向上引力不足,使得苏州的人才呈现中端人才缺口较大的沙漏型结构。中端人才要素供给的缺乏,制约了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良性互动的格局形成。

苏州经济发展建议

(一)坚定城市定位,规划引领布局

城市定位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空间,国家的城市布局、国家和省赋予苏州的使命、苏州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是决定苏州发展规划的定位和城市格局首要因素。从国家赋予城市定位,上海大都市圈和全球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打造,都和苏州的发展息息相关,苏州的城市发展要从国家大局的角度,在融入、协调、合作、借鉴上做好文章,在城市群中发挥好苏州的作用,借力上海发展,助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在月空中打造熠熠生辉的城市之星。苏州在对接上海,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和定位上,要进一步发挥规划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立足苏州全市,明确苏州在长三角城市群定位,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化格局,从政策导向、基础交通、人才引进等方面全方位对接上海,以构建无障碍资源要素流通网络为目标,主动对接融入合作、共享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

(二)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前瞻星火

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但一些发展模式和产业方向却不能照搬。深圳、杭州、北京,分别诞生了基于“互联网+”模式的BAT(百度、阿里、腾讯),苏州作为制造业大市未来孕育出综合全域的互联网公司的可能性已不大,在产业布局上更要立足苏州各方面资源禀赋,形成苏州特色的未来产业。一是从前向后延伸,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产业链条的前端,输出不同的元器件,最终装配成型的产品少,而装备制造业以最终产品为主,市场反应灵敏,定价权和话语权相对灵活。在当前智能制造、质量强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苏州本身制造业大市的定位及制造业基础相呼应。二是从古向今延伸,做大文化旅游业。苏州传统文化满足了世界对中国、对江南,在时间、空间和人类社会发展变迁上的无穷想象,这些都是苏州得天独厚且无法复制的资源。打造苏州特色文旅,是苏州走向世界,站在世界舞台的独特的名片。三是从好向优延伸,做优会展业。会展业与城市发展挂钩,对于行业地位的宣示作用,在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时期显得尤为明显。四是从内向外延伸,做精港口贸易。在国家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苏州港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和出海口连接,又紧邻全球最大港口上海港,仍有发展提升空间。

(三)加大金融准入,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对比先进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苏州的金融以传统金融为主,主体不够多元化,开放力度偏低。金融是一把双刃剑,苏州还要在“小心驶得万年船”和“乘风破浪会有时”之间进一步取舍,达到新的平衡。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金融准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伴随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百姓的理财方式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存款转向互联网,外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本地金融机构的存款面临外流。虽然互联网金融下,企业也能取得贷款,但不论政府对其监管和引导力度,还是企业取得贷款的便利程度及成本,都不能和本地金融机构相比。另一方面要加快多元信用体系和信用评级的建设及推广运用。企业需求和银行风控不匹配制约了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让银行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要从银行内的信用体系评价过渡到政府多元的信用体系,要加快对现有信用体系的运用推广,快速搭建企业和银行了解的渠道。

(四)加强引才宣传,形成多元化人才结构

城市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离不开人才的打造。一要设立城市建设和人才聚集一体化目标。城市和人才之间有着双向的循环关系,苏州要以产业发展和人才聚集双向互动原则,立足自身产业特色,以提升产业层次为目标,以国际化的视野,立足世界范围,高起点聚集人才,建立以人才竞争力的增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层次提升目标。二要把握新形势下弹性引才新模式。从城市能级看,苏州和北上广深比对一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尚不足,但信息化的发展,使人才智力可以网络流通,并随着网络手段不断丰富,人才智力引入的信息新模式将引才方式的不断开源。三要营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环境。苏州需要较多的中端人才更是市场化流动主体,因此苏州在宜居和创业就业上要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务成本和发展机会,让中端人才能在苏州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深圳苏州杭州
杭州
幼儿画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 01:48:12
苏州一光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深圳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杭州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深圳医改破与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4
杭州旧影
看天下(2016年24期)2016-09-10 20:44:10
苏州十二忆
苏州杂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1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