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护理干预对策

2019-03-21 02:57刘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无菌部位切口

刘丽丽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属于外科手术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会对患者的临床效果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对伤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使患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1]。所以,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手术切口感染率有效降低[2]。为了探究护理干预对策对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04例手术患者,对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因素有效统计,分析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护理干预对策,报道如下。

表1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04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500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2.36±2.34)岁;排除急诊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者。

1.2 方法:调查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04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感染以及切口类型等因素有效统计。并对患者护理前后防护知识评分与防护行为评分予以统计。

1.3 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检查与诊断患者的切口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如防护知识评分等表示与检验分别为(±s)、t,计数资料如手术时间等表示与检验分别为%、χ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见表1:全部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所占比例1.79%。影响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切口类型、长度、引流管放置与手术时间。

2.2 护理前后防护知识评分与防护行为评分。见表2:全部患者在护理前后都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护理前患者的防护知识评分与防护行为评分均低于护理后(P<0.05)。

表2 防护知识评分与防护行为评分( ±s)

表2 防护知识评分与防护行为评分( ±s)

分组 例数 防护知识评分(分) 防护行为评分(分)护理前 504 74.18±8.76 74.18±8.76护理后 504 89.07±10.36 89.07±10.33 t - 24.6389 24.6806 P-0.0000 0.0000

3 讨 论

3.1 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显示,导致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切口类型、长度、引流管放置与手术时间等,首先,切口类型:1类手术切口属于手术切口中比较清洁的类型,出现感染的概率极低;3类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比例高于2类手术切口,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之一[3]。其次,引流管放置。手术切口感染的出现和是否放置引流管具有紧密联系,切口引流物没有合理放置,或放置时间较长,都会对切口愈合造成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感染的概率增加。并且和引流管接触的组织于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坏死有关,对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再次,手术时间。因为手术时间较长,会导致肌肉和组织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延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会导致组织受到感染、坏死,严重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手术过程中受到挤压或者钳夹,都会导致无菌性炎症的出现,对术后切口感染造成直接影响[4]。

3.2 护理干预对策:第一,对无菌范围有效确立,保证无菌范围内所应用的敷料以及器械等都处在无菌状态下,倘若手术人员对采用的材料是否无菌不能确定,需要马上更换。无菌范围的确立时间最大程度的等于使用时间,减少暴露与污染情况。无菌范围确立时间低于4 h。第二,腹腔探查以后,将切口保护器和洁净袋及时放置,手术部位切开前利用保护垫保护切口周围,避免受到感染。第三,无菌操作主要要点。术者前臂活动范围为腰平面以上、领口以下区域。肘部后靠低于腋中线。医护人员在打开无菌包的过程中,需要避免污染物侵入无菌区域。无菌物夹取过程中,需要利用持物钳或镊子,其使用时间低于4 h。利用无菌溶液瓶内液体以前,需要对瓶口有效冲洗,尽可能一次使用完,防止多次利用,使感染风险增加。术中医护人员对无菌车平面以下布巾禁止接触,所有手术台或无菌车掉落的器械等都当作已经污染物品。坠落在台面以下的电刀线等不需要再向上牵拉。无菌单受到血液浸透时,需要马上更换,还可以加盖干燥的无菌巾[5]。术中室内应确保安静,使不必要的谈话尽可能的减少。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避开无菌范围。护理人员帮助术者擦汗的过程中,需要叮嘱术者将头部与台面背离,防止汗珠落到切口处。第四,强化抗菌药物的管理。为了使感染患者病原体送检率的提升,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科学选择,并对细菌耐药性有效监测,其可使细菌耐药性明显减少,对手术切口感染具有预防效果。第五,对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细菌移位作用的免疫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包括毒素的单克隆抗体等,对切口感染有预防效果[6]。第六,术后强化营养干预,探究谷氨酰胺、膳食纤维以及脂肪酸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炎性反应得到有效调节,确保肠黏膜的正常功能,进而使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第七,对陪护人员数量与陪护时间合理控制,促使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进一步降低。

研究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包括确保无菌操作,根据规章制度操作,做好各个流程,加强药品与消毒管理工作,使切口感染发生率尽可能降低。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在护理前后都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护理前患者的防护知识评分(74.18±8.76)分,低于护理后的(89.07±10.36)分(P<0.05);护理前患者的防护行为评分(74.18±8.76)分,低于护理后的(89.07±10.36)分(P<0.05)。总之,对手术期间感染因素的充分注意,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可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无菌部位切口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