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沈线上坐火车途经河北境内的滦河大桥时,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同现行铁路桥比肩矗立的另一座大铁桥,那就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工,由我国著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设计的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大桥,历经100 多年的风雨和唐山大地震的考验仍巍然屹立,默默地诉说着中国铁路建设史的辉煌。
詹天佑,广东南海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出生。12 岁便考取了“幼童出洋预习班”,187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1881年他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是120 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两名获得学位的其中一位。
当时,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把唐山推到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前沿,使唐山有幸成为近代中国的“煤根路源”。1881年开平煤矿建成后,为便于向外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雇佣英国技师金达在滦州西部筑成唐山至胥各庄10.2 公里的轻便铁路。为向天津运煤,铁路向西延至天津,向东修到开平,共计230 里,是为商路。当时风气未开,商股不足,于是筹集官款。十七年(1891)三月,钦奉特旨开办关东铁路,所需经费,每年由户部筹拨银120 万两,直隶、河南、山东、陕西、江苏、江宁、浙江、安徽、闽海关、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16 省,每省每年拨解银5 万两,共拨银200 万两,自古冶展筑至山海关,计程250 里,合岔道、夹道共长283 里,是为官路。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派记名提督周兰亭、直隶候补道李树棠,沿途分设工程局,逐段兴修,是为官路。除派委员司经理,并延请英国人金达充总工程司,李吉士、狄连德、穆和德充副工程司。铁路修至滦河时,需要建造一座横跨滦河的大铁桥,金达特请英国著名桥梁专家喀克斯承建。桥址选在了榆山和武山南麓,距入海口50 公里。水面较窄,易于搭梁,但水流湍急,又因河底淤沙极深,数次打桩均以失败告终。喀克斯转而求助日本工程师,依然是“屡建屡塌”。无奈,喀克斯又把此工程承包给德国工程师。此人性情骄悍、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他特意调来德国“机匠”,决定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空气打桩法”修筑桥墩,但因水势太猛,一切努力也付之东流。德国工程师急红了眼,竟不顾后果,用炸药炸掉了滦河西岸的“独石山”。
独石山是研山伸进滦河“水流”的一块巨石,高数十丈,从上游飞泻而来的激流撞在独石山上,轰然折回东流,所以自此石以下滦河一直是靠东岸昌黎县一带流淌,此石炸毁后,激流不再东折,而是紧靠州城西岸啃咬。此后,几万亩良田、480 个村庄付之东流。即便如此,德国工程师仍无法打桩建墩。光绪十八年(1892),在金达的授意下,喀克斯被迫向詹天佑求援。此时,年方32 岁的詹天佑正在卢龙县石门镇,任分段铁路建设工程师。他认真勘察了现场,仔细研究了前几任工程师用过的各种施工办法,并分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在对河床地质条件缜密考察的基础上,改变了原来的设计桥位。即把桥墩改建在西岸横山与东岸武山山脚的岩床上,虽然桥的长度加大,但水流稍缓。采用“空气沉箱法”下桩抛料,用渡船载置机器,雇用谙习水性德国机匠。置备下水器具,下挖八丈四五尺,剔尽浮砂碎石,露见实底。再用俄国长松木密钉梅花桩,上面铺放长方大石。讨得宫廷秘方修建地下陵墓的“万年牢”三合土砌之,历经两年零八个月告竣。
滦河大铁桥,长二百一十七丈四尺六寸(实测为670.56 米),宽两丈,水面高两丈九尺,桥墩十六,计十七空。中五空,各宽二十丈,余各宽数丈不等,每墩各长两丈二尺,宽一丈。用经费银七十八万两千四百九十五两九钱一分四厘。
滦河大铁桥的修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所有的外国工程师对詹天佑均刮目相看,金达特推荐他加入“英国皇家工程协会”,成为该会第一位中国籍会员。该桥的修建,也为詹天佑15年后,修建京张铁路,特别是首创“人字形轨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滦河铁路大桥安全使用了40年,直到1939年被其上游修建的另一座铁路桥所代替。1948年11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前,用炸药将詹天佑修建的铁路桥三号桥墩炸毁。东北人民军入关后,立即进行了修复,为解放唐山及平津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詹天佑与滦河大桥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