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9-03-20 10:03陈巧邱继伟
文教资料 2019年33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状

陈巧 邱继伟

摘    要: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代生活的新常态、新风尚,既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又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状,从志愿服务活动主体、活动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探讨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    现状    机制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员教育,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更应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争当志愿服务精神的倡导者、弘扬者和践行者,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北理珠”)为例,从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状、问题出发,探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

北理珠历来十分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截至目前,校内已形成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比如校党委领导下的党团总支、校院两级志愿服务社团组织及各学院专业班级志愿服务队等。2014年以来,各二级学院先后挂牌成立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从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实际看,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多,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效果总体反馈良好,呈现如下特点:

1.立足校园,服务地方。

志愿服务,党员先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北理珠的校园里,无论是迎新现场,还是毕业典礼现场;无论是操场还是课室,无论是校内活动还是校外实践,无论是校园社区小型活动还是珠海航展等大型文体活动,都能看到北理珠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者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立足校园、服务地方的理念,践行着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稳中求“新”。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理珠的学生党员一直在路上。校院两级党组织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力求在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紧跟时代发展。目前,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领域广泛,涵盖迎新送旧、访老爱幼、卫生环保、交通指引、社区义教、科普活动、电脑维护、法律援助、心理健康、社会考察、政策宣讲等。

3.组织牵头,党员参与。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各学院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学院党总支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与专业优势,组织多种形式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根据个人所属支部、个人时间等参与支部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组织牵头,党员参与”的志愿服务组织模式。党员在支部,支部在学院,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

4.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初步形成。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从2014年起,北理珠创新实施院校两级党课制度,加强对入党前后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都有着志愿服务的相关要求。各学院为学习贯彻落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强化党员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在做中学、在学中思。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善意变成行动,把小爱凝聚成大爱。经过几年努力,各学院已初步建立起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一些常态化、持续性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北理珠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进展顺利,校内外评价较高。大学生党员投身志愿服务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基本实现了党员全覆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1.部分党员自我认识不足,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学校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属于自上而下的组織模式,学生党员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对较少。长期的组织牵头,党员参与模式,使部分学生党员可能习惯了被动接受所在党组织的安排,较少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自我认识不足,自觉性不强。此外,部分学生党员可能是迫于种种压力加入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认同,或者带着某种情绪敷衍了事,服务意识不强,影响服务质量和效果。

2.志愿服务内容丰富,但不够深入。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各院党总支积极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迎新送旧、访老爱幼、卫生环保、交通指引、社区义教、电脑维护、科普活动、法律援助、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考察等。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服务范围广泛,既服务校内,又辐射学校周边的社区街道。但服务活动大多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和便民服务上。在数量上占优势,在质量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如有的志愿服务活动,由于没能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加之个别学生党员在活动过程中敷衍了事,使活动流于形式,止于表层,难以深入,无法体现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特色和优势。

3.专业化、品牌化志愿服务活动较少。

专业化、品牌化是志愿服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打造专业化、品牌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既可以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特色,又可以展示党员的服务能力和光辉形象。近年来,北理珠各学院党总支集思广益,结合学院专业优势,形成了一些具有专业优势和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比如工业自动化学院党总支成立了工院e车行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特长,将科技文化带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无水洗车”志愿服务。多次将“无水洗车”设备带到社区,向社区居民讲解“无水洗车”的原理及技术,让社区居民体验无水洗车的技术魅力。航空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发起“党建+”科普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航空历史、起源和发展故事的讲述,航模组装和飞行比赛及航模表演等活动的开展,社区的孩子和家长了解到更多航空知识,增强学习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逐梦航空。计算机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紧跟时代发展,结合专业特长,在校内外开展义务电脑维修、云计算等技术宣传,为大众普及IT文化知识和提供技术服务。外国语学院党员学子发挥外语优势,参与珠海大型文体活动,运用所学知识,礼貌接待外宾,为其答疑解惑,完成相关翻译工作等。

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虽已有,但总体而言,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的。这类志愿服务项目既可调动学生党员的積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又可提高党员个人专业能力和素养,为他人提供服务,为城市或校园建设贡献力量,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我们花更大的力气创造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项目。

4.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相对分散。

目前北理珠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各学院党总支组织安排工作。从学校层面看,暂没建立起统一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招募、组织、管理、教育的平台,学院间协作相对较少,志愿服务活动较分散。基本是各学院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学院的优势,不能在协作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结合学校实际,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从志愿服务活动主体、活动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入手,实现志愿服务长效有序地开展。

1.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激励机制。

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首先应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党员着手,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动力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只有在生活的情景中通过体验,学生才能深切感到观念、原则的重要意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党员真正意识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将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积极主动地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领悟志愿服务的意义,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还应完善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完善支部志愿服务档案。各支部党员填写《个人志愿服务意向表》,详细记录党员个人基本信息、特长、志愿服务意愿及能提供的专业技能类服务项目等。支部归档保管,建立支部志愿服务库。

校院两级党组织定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先进组织表彰活动。通过表彰,树立模范和标杆,带动校院两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以外在的肯定和激励,增强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和内在驱动力,强化自我认知和服务意识。细化过程指导,量化考核项目,严抓过程管理,增强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外在约束力。

2.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

组织管理机制是关系志愿服务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关键。

首先,搭建校级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全校党员资源,必要时可发挥各院党员优势,通力合作完成相关服务活动。通过平台进行志愿者招募、业务培训、管理考核等,准确记录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科学公正评估服务绩效,为党员考核评优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推进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运作。结合各学院专业优势,整合分散的、短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在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时,紧密结合专业设置,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形成“志愿服务+专业特长”的服务模式,调动大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新专业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凸显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特色和优势。

再次,拓宽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渠道,创新志愿服务形式。立足学校实际,多措并举,服务地方。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各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居民或者学生到校内参与各种活动;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既有常规志愿服务活动,又有因事因势变化的特定活动,顺应时代发展,顺应现实需要。

3.完善志愿服务后勤保障机制。

作为无偿奉献性质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比如志愿服务活动的资料费、工具费、往返交通费等。因此,完善志愿服务后勤保障机制成为关系志愿服务活动长效运作的重要条件。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可设立党员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以支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免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维护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有序开展。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力量,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意,郭广伟.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6).

[2]黄万丽.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2).

[3]章洁.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1).

[4]仝泽民,鞠斌杰,仝丽.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

[5]潘霄雅.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独立学院的现状[J].商,2016(14).

[6]奚少敏.构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状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