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与新世纪文学: 历史、现状与未来

2019-03-20 05:18李杨多多
西部论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学期刊数字化

李杨多多

摘 要:文学期刊既是文学作品的载体,也是文学作品的传播手段。在20 世纪,文学期刊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21 世纪后,文学期刊的影响力在多方力量的冲击下呈下降趋势,但其仍有不可替代的原创性、权威性和经典性。要对新世纪文学进行研究,文学期刊仍是不可小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文学期刊 新世纪文学 数字化

文学期刊作为文学作品的载体和传播手段,其对文学各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兼审美性与生活性于一身,并与文学的方方面面紧密融合,从而对文学的创作、阅读、传播育等施以莫大影响。政治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学期刊作为一种文化存在难免会受到一定政治意识形态的掣肘。步入21世纪以来,文学期刊不断收到网络传媒及新媒体等的强力冲击,其影响力比20世纪有所减弱。[1]但是,文学期刊权威性與经典性仍是无可替代的。正因此,我们应将文学期刊与新世纪文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重新整理清楚,为新世纪文学的传媒研究提供参考。

1文学期刊的“小众化”危机

文学期刊与读者亲密关系的疏离从20世纪50年代萌芽,在90期间尤为突出。其外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等;内因则包括文学期刊自身的所谓“精英化”和“小众化”、办刊机制与方法的落后等。

首先是文学期刊的“精英化”。自80 年代中始,先锋文学蔚然成风。这种在文学形式的标新立异虽然有着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其内容空泛,背离了现实主义传统,其写作内容与写作方式都没有契合广大读者的需求。故,对先锋文学一窍不通者只能转身离去。进入90 年代后,文学又掀起了所谓 “专业化”思潮,进一步地疏远了大众。尽管形式确实新颖,但只是文学的“自我狂欢”。

其次是文学期刊的“守旧化”,这主要指文学期刊固守旧有的办刊机制与办刊方式没能与现代市场相契合。“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已成为主导,而文学期刊依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不为市场和读者服务,同时还欠缺创意。相较而言,同时代的大众期刊、时尚期刊和时政期刊等,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远胜于文学期刊[2]。

在整个90 年代,文学期刊的情况不容乐观。其发行量急速下跌,市场也大幅缩小。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文学期刊被迫进行了一次范围广、规模大的改革。客观而言,文学期刊的这次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体制陈旧、经验不足等因素,离预期的目标还相去甚远。事实上,这些年来,不管是“改版” 还是 “不改版” 的文学期刊也还存活着。这并不代表它们真正在变强,而是国家政府一直以来在政策与资金上的帮扶才使其得以保存。但从实际的角度看,这对守旧的文学期刊未必是好事。毕竟国家的扶持与供养可能会再度激起它们的自恋情结。说到底,因循守旧的文学期刊是没有未来的。

2文学期刊的 “大众化” 策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学期刊不得不走上变革之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基于市场、读者接受考虑的“大众化”策略。

置身于市场经济时代中的文学期刊必须解放思想,将注意力和工作重心进行转移。比如说迎合读者的需求和兴趣,大量地发行通俗文学甚至是亚文学。这时,文学期刊在尽可能地服务大众,追求雅俗共赏,以求做到最大范围地拓宽读者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更新换代,文学期刊的“大众化”策略也在不断升级。这促使“以读者为中心”甚至是“读者至上”的观念得以全面推行。为了抓住更多读者的眼球,他们不仅要做到形式大众化,还要使内容通俗化。比如,装帧更加精致优美、版式更为新颖有趣。

在世纪之交,文学期刊还在重重压力下不遗余力地发起了一次极富力量的抗争——“改刊改版”。其中,不少权威期刊都投身于此。文学期刊的改刊改版,不仅仅是文学期刊形式的变更,实质上是文学功能与文学理念的创新。在改刊改版后,文学期刊不再唯“行政指令”是从,转而服从于“市场律令”。文学期刊从承担着思想启蒙的作用转变为承担对文化市场的服务功能与对大众的娱乐功能。换言之,文学期刊的改刊改版,实质上是对精英文化的摒弃同时也是对大众文化及市场的屈服。

需要反思的是,文学期刊改刊改版,其本质本身就是一种“消费神话”,制造事件旨在吸引读者进行群体式消费。所谓的“下半身写作”、“美女作家”、“8090 后”、“三农文学”和“底层写作”等都是该刊改版时扩大消费的体现。毋庸置疑的是,文学期刊的“大众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复兴。然而同时也导致其“产品”在诞生之始就掺进了大量“非文学”的杂质,一时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它们具有良好的品质。

3文学期刊的 “数字化” 生存

在21世纪中,文学期刊还必须面对科技蓬勃发展而带来的新挑战,尤其是网络4G、5G时代所不可避免的“数字化生存”问题。目前,网络已成为与报纸、广播和影视齐驱并进的“第四媒体”,网络传播已跃居大众传播形态的主体甚至主导地位。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文学期刊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网络时代和数字阅读来势汹汹,文学期刊也在探索 “数字化生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针对目前的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来构建通向未来的道路:

一,要保持“内容优势”。大多数文学期刊在长期的办刊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累积了广阔的人脉。文学期刊的内容原创度及精品率是文学网站无法相提并论的。客观而言,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网络文学的水平还是相当有限的,它和期刊文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文学期刊要想扎根于数字化背景中,就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内容质量上的优势,扬长避短。

二,要特别重视“品牌价值”。品牌文化是文学期刊的核心所在,要立足于文学期刊既有的品牌文化和价值,不断深挖其内涵,着力于打造自身独特的品牌价值。否则,期刊的整体辨识度以及读者对品牌的粘度就难保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三,不能忽视“宣传推广”。如今已进入了资讯与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想要保持或提升自身的名气并拓宽读者市场,文学期刊就必须要从多个途径去加强宣传和推广。比如,借助权威性高和读者数量大的门户网站、移动多媒体等进行推广;创办自己的“官微”和微信公众号作推广宣传等。

参考文献

[1] 王本朝 .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M] .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7: 2.

[2] 孙燕君, 康建中等 . 期刊中国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欢
文学期刊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重识叶公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说,就是往小里说
文学期刊版权保护工作座谈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