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池
摘 要: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速度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之下,人工智能技術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潜移默化的进入到了人类的生活当中,在本文当中首先对现阶段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而后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当中人工智能的崭新发展方向,希望能够在日后工作中,相关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起到一定借鉴性作用,促使人工智能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新时期 人工智能 发展 新方向 分析
1.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1.1计算机学派或者是符号主义
符号是计算机学派认知的出发点,在返速计算和推理的过程当中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因此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实际上是计算机学派应用数学逻辑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而后应用现有的符号,凭借计算机处理功能,来对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模拟。以逻辑和知识为基础来表示和推理技术,是计算机学派的主要研究内容。
1.2仿生学派
这一学派的认识基础是对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认识,将人脑对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当成人类的认识过程,仿生学派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类大脑的机构以及工作模式,因此仿生学派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模仿的人类大脑工作模式以及组织结构,将人类智能在机器上做模拟实验,神经网络是仿生学派的重要研究内容。
1.3控制学派或称为行为主义
这一学派认为人身体的本能行为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其他各种智能行为其实是通过和现实世界中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出来的,人类的感知和行动的本能是行为主义的重要原理。控制论学派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种知识推理及行为假设研究。对人类各种本能的行为进行模仿是控制论学派的主要研究内容。
2.新时期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混合智能
生物智能、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各有所长,并且三者之间的互补性也比较强。机器智能的特征是储存量大、搜索速度快以及计算结果精准性强,但是人类智能是要比抽象思维、推理以及学习等高级智能活动优秀一些。与之相同,生物智能和人类智能也具备各自的特色。人类在计算检索、归纳演绎以及知觉常识等领域中展现出的优势比较明显。在自然进化的影响之下,动物在外界信息感知以及觅食等领域中展现出的优势比较明显,比方说大鼠的空间记忆以及蜜蜂在重复飞行一条路径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对自己的飞行路线进行优化,逐渐缩短飞行距离并减少接触障碍物的几率。某些模仿生物智能行为的算法,比方说以光流为基础的视频信息处理,逐渐在机器视觉以及无人机驾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操作简单、效率高等特征。
在脑机接口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速度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之下,生物脑、人脑以及机器脑三者之间的相互连接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详细分析怎样构建出集三者特长的创新型智能系统,促使创新型智能系统展现出性能更强的智能行为。脑机接口为构建出创新型智能形态提供必要的接口及互联手段。在神经学科、仿生学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和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进入到了智能科学探索的崭新阶段当中。首先对生物脑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机器智能来分析生物脑的工作原理,仿生实现智能特性更为强劲的机器脑;而后,凭借脑机接口技术将生物脑和机器脑相互连接起来,通过互联网让人脑和人脑以及人脑和机器脑相互连接起来,在此背景之下促使机器智能、生物智能以及人类智能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
混合智能实际上是将以往三种智能的深度融合作为最终目标的一种智能形态,在三者相互连接的背景之下,构建出来具备生物环境感知、信息整合以及推理能力的新型智能系统,逐步构建出三者相互融合的崭新智能模式,研究的出发点有三个。
第一,以生物脑为基础的逆向工程是机器智能端的重要研究内容,具体表现是,将生物脑的深井胜利机制以及认知流程当成生物仿生模型,开展具备连接主义、行为主义以及符号主义优势的认知建模活动,应用合适的工具构建智能计算模型以及泛化智能系统。
第二,凭借脑机接口技术,促使生物智能和人工智能相互连接起来,构建出生物——机器混合系统,基本零部件、基本结构以及创新型连接口是新型智能系统中的关键性技术。
第三,生物智能、机器智能以及人类智能的深层次相互融合是混合智能最终研究目标,不单单会将生物脑和人脑作为模型开展仿生机器智能端口研究工作,混合智能系统还会直接利用生物智能以及人类智能,逐步实现系统层次上的智能融合,从而也就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方向,在人工智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结 语
依据上文中的叙述能够了解到的是,在对新时期人工智能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的是,目前人工智能侧重于模拟人类智能,实现自我识别这一目标的同时,更应当重视的问题是将理论和实际相互联系起来,积极解决人工智能和现实生活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也就可以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人工智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帅.人工智能威胁论:逻辑考察与哲学辨析[J/OL].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5[2019-01-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413.G4.20190103.1538.013.html.
[2] 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统筹治理机制[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03(001).
[3] 刘先荣.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4):248-249[2019-01-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108.TP.20190102.132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