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芳
摘 要:为了防止、纠正幼儿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会运用多种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些管理方式背后隐藏的教师的教育观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本文主要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 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问题行为
引 言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模式下,无论何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幼儿课堂问题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为了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活动目标,教师会进行相应的课堂管理,如:课堂纪律管理、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等。然而大量的课堂管理行为中,有些管理行为并不仅仅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而是教师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行为。教师的这种管理行为引人深思,其背后的机制、观念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语言管理
语言管理,是教师运用比较多的管理方式,不仅如此,它是教师管理幼儿的强效方式之一。教师所运用的言辞,大部分都是指令、要求、规则,表面上是为了维持课堂活动秩序,实际上是为了约束幼儿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不论是什么样的话语形式,教师始终是话语的中心,更是权力的中心。因此,教师制定课堂规则,约束幼儿行为,然后通过语言将这些规则与纪律告知幼儿并且要求其遵守。教师与幼儿形成了要求——服从,指责——忍受,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系。表面上为了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维持课堂活动的良好秩序、为了幼儿以后的发展,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对幼儿控制的目的。幼儿听从教师的要求,受到教师价值观的影响,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熟悉,接受,习惯,服从教师所要求的规范。教师的种种规定,逐渐成为了一个班级固定的价值取向,并且在这样的集体中,没有人会质疑规则,没有人会反抗规则。
2.动作管理
除上述语言管理外,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动作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它是指教师不依靠语言信号,在不发出声音的情况下,通过肢体动作的表现,向幼儿传递信息。这类管理分为:与幼儿身体接触和不与幼儿身体接触两种。与幼儿身体接触包括:摸,点,拍等小幅度动作;拽,拉,推等大幅度动作;还包括发生位移与不发生位移的动作。不与幼儿发生肢体接触的管理包括:教师做出一些动作,师幼双方对这些动作所代表的意義都心领神会。
3.面部神态管理
在细致的管理方式分类里,面部神态的管理多体现于眼神。课堂上教师的眼神通常向幼儿传递特殊的信息,因而具备了一种意义载体的功用。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传达出的都是对幼儿行为限制的信号。她们认为一些小错误,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训斥幼儿,于是采用简约有力的方式——眼神传递信息,幼儿接收了信息,就会调整自己当前的行为。长此以往,幼儿接受教师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可以识别教师眼神传递出的含义。
4.特殊管理
特殊管理方式在日常的教学中实际运用的相对较少,少数管理方式只出现在个别教师身上,而非普遍存在。观察中,忽视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标签”幼儿——对教师的管理无动于衷的孩子。教师会带着有色眼镜对待这类幼儿。信号管理和说教管理一般为较有经验的教师使用,因为他们更加了解幼儿的习性,管理起来也比较灵活。
5.预防性管理
课堂活动管理不仅包括反应性,还包括预防性管理,教师预先的管理是为了预防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直观说来,预防性管理就是提前给孩子们提出一些课堂规则和一些具体的要求甚至警告。教师预先提出的课堂规则,是教师与幼儿共同认可的,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可以做。当发现幼儿有问题行为的苗头,教师会敏锐地觉察到并提前进行提示或者制止。在观察过程中,提前给幼儿提出规则或行为要求,这种预防性的管理被教师明确出来之后,可以起到推迟幼儿做小动作、说话等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直接管理。教师的预先告知就是为了让幼儿按照要求的标准去做,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日常管理中,教师对幼儿的坐姿、课堂纪律、活动常规都做了精细化的要求,条理非常清晰。教师要等幼儿听清楚并且给予回应之后,才继续说下一条要求。教师这样步步紧跟,不给幼儿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的机会,对教师来说不失为有效的管理方式。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受到家长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一方面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优势社会地位,同时教师的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责任和权力,一旦教师的地位和形象确立了,教师的责任和权力就会确定,教师被赋予教书育人的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时会将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受教育者,但是有时教师自己所持有的价值取向与个性特征或者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并不完全相符。在课堂上教师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语言、行动罩上合理的外套,并且让幼儿效仿。二是教师对幼儿评价的合法化。不论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如何,也不论教师职责或者权利的大小,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主宰,教师享有他人无法干预的课堂控制权,教师可以直接对幼儿进行要求或者评价。
结 语
本文是站在审视教师管理行为的角度,旨在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管理行为,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适当的减少管理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方明荣.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走班制'的实践与探索[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
[2] 李相禹,刘焱.师幼比对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6(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