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
舞狮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都少不了精彩的舞狮表演来助兴。在舞狮表演中,狮子道具的作用至关重要。河北省正定县的王家龙狮道具造型活泼可爱,色彩艳丽持久,其制作技艺自清代道光年间开始,至今已传承6代。作为“北狮”的代表沧州舞狮的道具就来源于此。正定龙狮道具制作技艺,2011年被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年55岁的马小增,是正定龙狮道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从事舞狮道具制作已有30余年。他说,舞狮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舞狮道具制作技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舞狮耍狮头,舞狮道具制作工艺的关键在狮头
河北正定县王家龙狮道具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马小增,生于1963年。马小增的岳父王增明,是家族祖传做龙狮道具的第五代传承人。1987年,马小增和妻子王京结婚后,他平时在工厂里上班,下班后就到妻子家,给岳父搭把手制作狮头,渐渐入了行。“从制作头坯,到用柳条做骨架、刮腻子、上漆、组装等工序,学了3年,才算知道了个大概。”马小增说。
上世纪90年代,工厂不景气,马小增下岗了,此后他便跟着岳父王增明专门制作狮头。那时恰逢民间娱乐活动不断丰富,舞狮又是各地必备的传统项目,所以狮子道具销量不错。得益于在工厂做过钳工的优势,加上聪明好学,马小增对于造型、做模型得心应手,逐步掌握了舞狮道具制作的技艺。岳父见他喜爱这一行,便毫无保留地把这门手艺传给了他。
“舞狮耍狮头,舞龙看龙斗。”舞狮道具做得好不好,关键在狮头。相对于南狮的花哨秀气,北狮有着威武雄壮的特点。做一套狮子道具,狮头最费时,占了工时的一半。马小增说,首先要做泥模,制作前就要考虑狮头的每个部位,如眼睛、鼻子、狮头上的发髻等。待泥模做好后,接下来就要用特配的乳胶,把桑皮纸和布一层一层严密粘贴上去,其中桑皮纸要贴16层,布要贴两层。待纸布牢固后,再进行晾干、齐边、脱模、抛光、画纹路、上漆,狮头的基础造型就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描色、打孔,制作眼睛等工序。每进行一次涂色,大概有8道漆,都要晾干。整個流程下来,制作一个狮头短则一个月,若赶上阴雨天,则需3个月。
在狮头的造型上,马小增花的功夫最大。“过去老辈传下来的狮头造型,横眉立目,看起来凶猛有余而亲和不足,而年节的日子里,人们更喜欢喜庆的造型。”怎样才能既威武又生动,马小增发现,狮眼的定位十分关键,眼睛往上有喜感,同时必须保持好两只眼睛的距离,离得近了是对眼,离得远了是散眼,这个比例掌握好之后,远看这狮子是在眯眯笑。他还给狮眼设计了能开能合的眼皮,表演时艺人从头壳里边一拉绳子,狮子就做出眨眼的动作。经过马小增改进后的狮头,不仅端庄大气,而且不失欢快,因此他做的狮头有了“笑脸北狮”的美称。
一套舞狮道具60多道工序,为确保质量坚持采用传统材料
除了狮头,舞狮道具还包括狮皮、狮裤、狮褂和狮鞋,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特别的设计。而尤其珍贵的,要数狮子浑身的皮毛,它是用青海的牦牛毛做成的。从高原运过来的牦牛毛,要经过清洗、晾晒、捋顺、染色等诸多环节,最后用手工把同档长度的毛用一根绳子编好,这才可以往狮身布上缝制。整个狮皮有2米长,缝上毛后有6斤多重,需要四五头牦牛尾巴上的毛才够。如此做出来的狮毛非常漂亮,但制作过程却漫长而枯燥,非常考验艺人的耐心。
做一套舞狮道具的60多道工序,除了狮衣部分使用缝纫机,其余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
马小增做舞狮道具,特别讲究质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做工和选料好”,所有的原材料都使用环保材料。
马小增做狮头所用的桑皮纸,必须是河北迁安生产的,因为这种桑皮纸结实、有韧性,而且比较宽松,乳胶能均匀渗入,使其紧密相贴。近年来,制作狮头的主要原材料桑皮纸价格不断上涨,不少塑模道具企业选择新型玻璃钢材料为替代品,但马小增还是坚持用传统材料。因为纸和布做出的狮头不但重量轻,只有6斤左右,而且韧性好,关键时刻还能对舞狮艺人起到保护作用。传统狮头不管怎么摔,不会粉碎,而玻璃钢是会粉碎的。“耍狮子又上桩又踩球,动作危险,没有一个强韧的头壳作保护是不行的。”马小增说。
马小增制作舞狮道具的狮毛必须是耗牛毛,曾有人建议他用人造纤维代替牦牛毛,不但能降低成本,还能减少工序。“人造纤维当然效果不如牦牛毛好,爱断。”马小增对于有损品质的事儿,总是断然拒绝。舞狮道具的狮牙,马小增是用实木手工制作的,绝不用塑料替代。
创新造型改进制作工艺,使北狮道具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马小增对舞狮道具所有的设计,都十分在意使用者的舒适感。比如,他对狮头圈口直径和后脑隆起的角度,都有严格的尺寸要求。在一些细节上,还依照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便于艺人演出时灵活操作。
产品的品质是耐心打磨出来的。“要想做出上好的舞狮道具,最重要的就是有一股子耐心和钻劲儿。”马小增坦言,华丽的产品背后,其实是枯燥的工作和繁琐的工序,不静下心来是做不成的。
正定王家龙狮道具制作工艺,在马小增手上得到发扬光大。经过潜心研究,马小增将传统的工艺作了一些合理的改进,制定了更为规范的制作工艺,而且创新造型,增加产品的观赏性、耐用性,使制作的北狮道具,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质量都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
因为质量上乘,货真价实,马小增制作的舞狮道具,不仅在民间的节庆、舞台表演上受到欢迎,而且在香港回归庆典、国庆60周年庆典、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仪式及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上频频亮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几年,有舞狮队伍戴着马小增制作的狮头到南方比赛,被一个回乡探亲的华侨看到了,那个华侨通过舞狮队伍联系到马小增,专门定做了几只舞狮道具带出国。
在技艺传承方面,马小增也倾注了不少心血。他说,和从前“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保守做法不同,他坚持“开放式传承”,无论是谁,只要是真心热爱这门技艺,都可以来学。现在,马小增的舞狮道具作坊共有七八名工人,都是招聘来的,大家合作很愉快。在马小增看来,舞狮这种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现代人的欣赏需求,舞狮道具制作技艺虽然古老,但市场潜力很大。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