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诉诸内心的一代人

2019-03-20 06:03张丁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拉黑鲍尔莱恩

张丁歌

一位随机选取的微博用户,他拥有999个粉丝,和已达上限的2000个关注。他每日跟随关注人的万千发帖,过着一种应接不暇的“生活方式外包式生活”。跟随养生ID吃三餐和确定睡觉的时间;跟随阅读ID,随时放下左手的书,右手点击亚马逊;跟随电影ID,告诉自己“哦,我一生还有一百部该看的电影”;跟随星座ID,同水逆的男友分手;跟随财经ID,把攒来出国的钱,去读个国产商学院;跟随忽左忽右公知ID,动辄颠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更多时间,每隔10分钟点击一次刷新,实时观摩闺密、同事、领导、情敌、男友、男友的前女友们均在做什么;每晚临睡前,跟至少10个仁波切说晚安,听他们默念:修身养性,专注自我。却无人发问:微博设置为何不能关注自己?

你是否有勇气拉黑自己,再以指向内心的食指,重新关注一次自己?

这个问题愚蠢吗?也许,翻一翻马克·鲍尔莱恩那本《最愚蠢的一代》,你会纵容这种发问,并不安于他直指一代人的危险窘境。虽然,这位美国埃默里大学的教授,在以近9000万美国青年的尴尬生态为案例,但对于病灶相似度极高的我们,书页仿佛变成一面面镜子。

他在书中提到: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历史频道、维基百科、《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一切都在你的鼠标下,但我们没有看到年轻人,至少是美国年轻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阅读成绩、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提高。为什么?

“他们把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社交网站和手机短信上。而没有在自己的生命中保留更多的空间,与历史、与艺术、与公民理念相遇。”在鲍尔莱恩教授这里,“愚蠢”二字也没有那么刻薄。它不是瞄准这一代人的智力开枪,而是叹息,他们生于一个资源最丰厚的时代,却丧失甚至放弃了有望成为最有见识的一代人的机会。

这是一个被过度@了的时代。你在@与@搭连起的界面,感知外界,以为这就是世界。你的内心,如同那个在一次次转发之间,被弄丢或残缺的原始帖,不复原貌。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勇气拉黑自己,再以指向内心的食指,重新关注一次自己?

你舍不得那些伟大的灵魂,那就把自己也诉诸内心。以期再次遇见那些伟大,认出彼此。

正如一个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进口物品的国家,才是最幸运的国家。同样,如果一个人内在充足、丰富,不需要从自身之外寻求娱乐,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最幸运的人。因为进口物品使国家花费不菲,仰仗他人,同时又带来危险、制造麻烦。

这个仿佛被按下快进键的时代,人们没有能力独立,忍受不了孤独,甚至无法独处。从肉体到精神,你已成为一个仰仗外物来不断充血复活的人。这听上去有些可怕,是的,你把你的灵魂软禁了。

人们的外化,来自时代病下的痛苦和恐惧。歌德曾在《诗与真》中评论:无论经历任何事情,每个人最终都得返求于己。

我们渴望真正诉诸内心的一代,他们是自己的旁观者和仰仗者,是自己的交流者和发明者,要让自己预留生命和经典对话。他们为世界写生,却画出這个时代的疼痛。他们可以生产笑声,却更冲动于去历史深处抚摸苦难。他们把自己活成自己——足以和这个时代对话的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拉黑鲍尔莱恩
冯德莱恩 七个孩子的妈妈出任欧盟掌门
Sixteen Years’Promise
接班人?朗佐·鲍尔
科莱恩“催化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利安杰罗·鲍尔 一念之差
朗佐·鲍尔的菜鸟赛季会取得怎样的成绩?
学会“拉黑”自己
我们拥有彼此
群发微信真能看出谁拉黑了你?
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