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娜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农业科技》编辑部,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科技期刊的论文摘要是论文的重要附加部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将摘要定义为:文摘(Abstracts)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1-3]。文摘分为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指示性文摘3种[4-6]。摘要的质量至关重要,一篇好的摘要不仅可以方便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利于文献检索。目前,一些作者由于缺乏科技论文写作经验,撰写的学术论文错误较多,其中摘要撰写也存在较多问题。论文投稿至编辑部后,一些编辑只注重对文章质量的把关,没有加强对摘要的编辑修改,最终导致较多出版的学术论文摘要不规范,影响了论文的阅读量。《福建农业科技》经过40年的发展,期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自2013年本刊改为中英文摘要的论著格式以来,本刊自由来稿中均有附带中文摘要,只有少部分稿件未撰写摘要,虽然来稿中撰写摘要的比例比较高,但写作水平普遍较低,需要大修改甚至重新写作的摘要占80%以上。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福建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实践,对本刊一些来稿中摘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正意见,以期对作者、读者以及编者提供参考。
例1:《太子参芜菁花叶病毒时空动态定性初步检测》一文。原摘要:采用RT-PCR法对太子参同株有无病斑叶片及不同部位、未表现病毒症状植株与表现病症植株、生长期不同海拔植株、太子参定株后不同生长期芜菁花叶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测部位全部携带芜菁花叶病毒,其中花部位的病毒含量相对较少,此结果为太子参病毒综合防治研究提供一定数据基础。
虽然摘要应简明扼要,但需要提供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4]。上述论文的摘要内容介绍模糊不清,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不明,试验目的不明,摘要并没有按照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等基本要素来撰写。因此,读者通过阅读论文摘要并不能得到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
改正后摘要:为明确柘荣县太子参携带芜菁花叶病毒情况,采用RT-PCR法对太子参植株进行芜菁花叶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同株太子参有无病斑的叶片、根部、茎部都可检测到病毒,未表现病毒症状与表现病毒症状太子参植株的9个部位均可检测病毒。未表现病毒症状的太子参植株中叶脉及茎下部病毒含量相对较高,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太子参植株10个部位均可检测到病毒,花部位的病毒含量相对较少;对不同生长期太子参定株叶片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生长末期部分植株未检测到病毒,除此之外所取样品均携带芜菁花叶病毒。
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明确规定摘要“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因此,摘要的主语不应出现“该文”“文章”“作者”“本文”“论文”“笔者”等,而应以论文研究的对象为主语。这在本刊来稿中大量存在这个问题,作者对摘要撰写中的人称使用规范并不清楚,大多数作者使用第一人称来撰写。
例2:《智能虫害防治系统防控假眼小绿叶蝉技术初探》一文。原摘要:大量使用农药防治茶园虫害导致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用药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其危害很大。为改变农药防治茶园虫害的传统做法,探索一种零农药、纯物理的绿色防控技术。本文通过安溪县三个茶园基地分别采用农药以及智能虫害防治技术进行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介绍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在防治茶园虫害的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在防治茶园虫害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茶园虫害的虫口,对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茶园中广泛推广使用。
上述文章摘要第一句属背景知识介绍,出现“本文”等第一人称字眼,且结论内容很笼统,让读者看不出文章的创新点,同时还出现了评价性语言。
修改后摘要:为探索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在安溪县3个茶园基地进行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20d后,大宝峰花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为9头·m-2,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区。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10d后,历山茶仙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稳定在5头·m-2左右,均低于对照区,对照区出现2次高峰期,最高虫口密度为24头·m-2;山国饮艺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稳定在8头·m-2左右,均低于对照区,对照区出现3次高峰期。说明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且对茶树及天敌种群安全,适合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例3:《紫花苜蓿新品种“赛迪10”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一文。原摘要:赛迪10在福建省首次引进种植,表现出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良特性。该文介绍了赛迪10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今后赛迪10的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例4:《南方早熟异常落叶的原因及防控技术》一文。原摘要:该文介绍了南方早熟梨落叶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并提出强化果园肥水管理、加强病虫综合防治、合理整形修剪、适量挂果与分批采收等栽培管理措施,旨在为减轻或消除梨异常落果现象的发生提供参考。
学术论文的摘要应紧扣科技写作的语言特征,即朴实、直述、紧凑,在摘要编写时不应出现评价[7]。以上2篇科技论文摘要中均在结尾添加了不合理的评论,即“旨在为今后赛迪10的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旨在为减轻或消除梨异常落果现象的发生提供参考”,建议编辑在修改科技论文摘要时,此类文字可直接删除。
有的摘要字数偏少,提供信息不足,起不到摘要的作用。字数偏少是目前摘要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摘要撰写过于简略,有可能就会漏掉重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许多读者[3]。由于编辑在修改过程中没有重视摘要的修改,在本刊已发表的论文中就发现有许多摘要过于简短。这在今后的编辑过程中值得编辑加以重视。
例5:《浅析政和县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一文。原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解决当前这些问题的途径。如《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一文原摘要:从田地选择、品种选择、催芽育苗及大田管理各个环节,总结茡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例6:《毛豆-豇豆-鲜食玉米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技术》一文。原摘要:毛豆-豇豆-鲜食玉米一年三熟在水源乡推广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该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如《福建金线莲原生态栽培技术》一文的摘要:对比金线莲原生态栽培与当前常见栽培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金线莲原生态栽培技术。
摘要叙述论文的研究目的不明确,且内容过于简略,使读者无法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7:《厌氧干发酵装置的设计与运行研究》一文。原摘要:厌氧干发酵装置在福建省农科院种猪场运行结果表明:厌氧干发酵装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
修改后摘要:为促进干发酵产业化发展,设计了1种10m3的玻璃钢厌氧干发酵装置。介绍厌氧干发酵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制作材料,确定了该装置的运行工作参数,通过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运行状况良好,原料产气率0.032m3·kg-1·TS-1,平均每天产沼气3.1m3,经济效益较高,沼肥年收益达2920元;该玻璃钢厌氧干发酵装置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运输安装方便、经济效益较高、市场前景广阔。
论文摘要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例8:《芹峰淮山浅生定向PVC板置放试验》一文。原摘要:以淮山品种芹峰淮山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浅生槽PVC板置放斜度处理,分析各处理块茎的纵径、横径、单株块茎鲜重、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PVC板置放斜度的增大,纵径、横径与单株块茎重随之增加,而其产量呈先增高后下降的态势。经济效益对比结果为:A3>A4>A5>A1(CK)。本试验条件下,A3处理(20°)的增产效果极显著且经济效益最高,可在本地淮山生产上应用。
上述摘要缺乏自明性,从摘要中看不出是什么处理的效果最好,因为没有写明处理具体是什么名称,只用代号表示处理是很难有自明性,修改后从摘要的阅读中即可很明确地知道PVC板置放斜度20°处理的效果最好。
改正后摘要:以淮山品种芹峰淮山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浅生槽PVC板置放斜度处理对淮山块茎性状、块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C板置放斜度的增大,淮山纵径、横径与单株块茎重随之增加,而其产量呈先增高后下降的态势,经济效益大小顺序为PVC板置放斜度20°处理>PVC板置放斜度25°处理>PVC板置放斜度15°处理>PVC板置放斜度10°处理。本试验条件下,PVC板置放斜度20°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例9:《基于Cytb基因序列的双齿围沙蚕分子鉴定》一文。原摘要:沙蚕是重要的无脊椎海洋经济物种,在饵料利用和人工养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的沙蚕有19属81种,不同种之间的沙蚕的形态较为相近,通过普通的外观鉴定难以区分。本研究针对福建省沿海养殖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展开了分子鉴定方法的探究。首先提取双齿围沙蚕的DNA,并针对双齿围沙蚕的Cytb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其次,将得到的PCR产物经测序和Blast比对后,发现与NCBI数据库双齿围沙蚕有97%~99%的相似度,并没有与其他种沙蚕具有相似度。最后,本研究还采用NJ法构建沙蚕亚科Cytb基因的进化树,探究了沙蚕亚科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成功建立双齿围沙蚕的分子鉴定方法,对于沙蚕物种的鉴定和分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例9论文的摘要,就属于要素不合,缺少试验目的、方法等,结果也不具体,还出现评价性语言。
修改后摘要:为构建基于Cytb基因双齿围沙蚕的分子鉴定方法,以福建省沿海养殖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供试材料,采用DNA测序方法获得双齿围沙蚕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同时,采用Mega4软件的邻接法(NJ法)构建沙蚕亚科Cytb基因的进化树。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的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和Blast比对后,双齿围沙蚕的Cytb序列长度为349bp,与NCBI数据库双齿围沙蚕有97%~99%的相似度,与其他种沙蚕没有相似度;沙蚕亚科进化树中,双齿围沙蚕与多齿围沙蚕相聚,两者相聚后再与阔沙蚕属相聚,沙蚕属与环唇沙蚕属相聚、拟突沙蚕属与刺沙蚕属相聚;本研究初步证实了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可用于双齿围沙蚕的分子鉴定。
摘要用来揭示文章最主要的观点或结论,是全文语言浓缩出来的,其信息大致与原文等同。笔者发现来稿论文中存在摘要大量介绍背景知识,误把引言内容当作摘要来写,体现不出全文创新点等问题。
例10:《福鼎市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效及对策》一文。原摘要: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茶叶是福鼎传统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福鼎白茶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为人所不知的小茶类,发展成为六大茶类之一白茶的代表茶类,品牌价值逐年提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其中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如何维护福鼎白茶这块金字招牌,加强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关键。多年来,福鼎市始终坚持把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放在茶产业发展的首位,通过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即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工作机制,有效增强了涉茶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了全市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本文还总结了福鼎市近年来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一些成效,提出了目前茶叶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原因,对今后茶叶质量安全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以供其他茶区参考。
这篇文章摘要用了305个字来阐述福鼎白茶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福鼎市如何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很显然是将摘要写成引言格式,不仅冗长,而且不符合摘要规范。笔者认真阅读该篇文章后发现,文章主要是介绍福鼎市茶叶安全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主要做法和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六个方面提出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
修改后摘要:总结了福鼎市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广泛开展宣传引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联合执法、完善标准化体系、完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鼓励合作化经营等方面提出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例11:《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治理农业污染——以嘉兴市海盐县为例》一文。原摘要:总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义,分析了海盐县农业污染现状,并提出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治理农业污染的措施与对策。
上述论文正文的一级标题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义,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策,与摘要内容一致,即文章的摘要为正文的一级标题的罗列。
例12:《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一文。原摘要:2017年福建省清流县种子管理站承担了7个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品种,在清流县进行区域试验,根据区域试验结果为,华夏2号产量最高,产量顺序为华夏2号>桂夏7号>华夏14号>华夏3号(CK2)>华夏9号(CK1)>桂1306>桂夏豆109。华夏14、桂1306、华夏2号,生育期91天,熟期较早;桂夏7号生育期101天,属中熟中;桂夏豆109生育期105天属迟熟,参试品种生育期均符合我省夏(秋)大豆种植要求。桂1306和对照华夏3号、华夏9号抗倒伏性2级,华夏2号、桂夏7号和桂夏豆109抗倒伏性1级,华夏14号抗倒伏性0级。品种综合评价:华夏2号比对照品种华夏9号(CK1)增产27.30%,增产极显著,比对照华夏3号(CK2)增产21.01%,增产极显著,居第1位。桂夏7号比对照品种华夏3号(CK1)增产8.26%,增产不显著,比对照华夏9号(CK2)增产2.91%,增产不显著,居第2位。华夏12号平比对照品种华夏3号(CK1)增产9.02%,增产不显著,比对照华夏9号(CK2)增产5.50%,增产不显著,居第3位。华夏14号比对照品种华夏9号(CK1)增产6.86%,增产不显著,比对照华夏3号(CK2)增产1.59%,增产不显著,居第5位。桂1306平均产量173.1kg/666.7m2,居第6位。桂夏豆109平均产量163.6kg/666.7m2,居第7位。华夏3号平均产量184.2kg/666.7m2,居第4位。建议华夏2号、华夏14号、桂夏豆109继续区域试验,桂夏7号进入生产试验;建议桂1306退出区域试验。
上述文章摘要原封不动地将结论用来代替摘要,显得冗长,而且没有必要。
修改后摘要:福建省清流县种子管理站承担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引进7个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品种(系)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华夏2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343.5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21.01%、27.30%,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桂夏7号产量居第2位,平均产量为2844.0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2.91%、8.26%,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华夏14号平均产量为2806.5kg·hm-2,居第5位,比对照品种增产1.59%、6.86%,增产未达显著水平;桂1306居第6位,平均产量2596.5kg·hm-2,比对照品种减产1.13%、6.02%,减产不显著;桂夏豆109产量居第7位,平均产量为2454.0kg·hm-2,比对照品种华夏9号(CK1)减产6.59%,减产不显著,比对照华夏3号(CK2)减产11.20%,减产极显著;华夏3号(CK2)产量居第4位,平均产量2763.0kg;华夏9号(CK1)产量居第5位,平均产量为2626.5kg·hm-2。综合各品种生育期、产量、商品性(籽粒大小)、株高等特征特性考察,建议桂夏7号进入生产试验,华夏2号、华夏14号等2个品种继续参加区域试验;桂1306、桂夏豆109等两个品种终止试验;华夏9号、华夏3号继续作为对照品种。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知,《福建农业科技》来稿中大部分科技论文的摘要质量不是很高,几乎所有的摘要都需要编辑重新编写,这与本刊作者群有一定关系,本刊有大部分作者来自基层农业部门以及高校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以及作者不注重摘要的撰写才导致摘要质量偏低。一篇好的摘要不仅能够吸引大量读者阅读,而且还可以提高论文被检索率和被引用率,对扩大期刊影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注重文摘的写作,避免目前文摘编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文摘质量。编辑应引导作者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掌握正确的方法,使论文摘要真正体现其价值。首先,摘要应真实反映原文,要用第三人称或省略主语的写作方法,不可加入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其次,摘要语言要简明、概括、规范,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最丰富的研究内容。最后,常识性摘要不应出现在摘要中,还应注意摘要应与引言内容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