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猪的急性传染病,病猪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可感染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1]。1902年匈牙利学者Aujeszky等首次发现该病[2]。1931年由美国科学家Shope从牛体内分离到PRV,1934年Sabin等证实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随后该病在很多养猪国家均有发生[3]。1947年,我国首次在猫体内分离到PRV,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大量病例,虽然进行了疫苗接种,但仍呈现流行趋势[4]。自2011年以来,PRV变种导致我国养猪场Bartha-K61疫苗接种猪群中PRV感染频繁暴发,各年龄段猪死亡率高[5]。该病现已成为危害世界养殖业的灾难性疫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疫病[6,7]。目前,关于PRV变异毒株的报道越来越多,对其研究也日趋成为热点[8]。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为双链DNA,全长约150 kb,基因组GC含量最高达73%,包括70多个开放性阅读框,可以编码70~100种病毒蛋白[9]。PRV是1种抵抗力较强的疱疹病毒[10],有多种蛋白质,在这些蛋白质中,包膜成分蛋白质gB、gC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11,12],而gE作为猪的主要毒力决定因子。这3种基因通常用于监测PRV的净化[13]。
PRV在全世界广泛分布,自然条件下猪、牛、羊、犬、猫,兔、鼠等实验动物最易感,禽类也能感染,貂、貉、狐、熊等多种野生肉食动物也易感。马属动物对该病毒有较强抵抗力。偶尔感染人,局部发痒,但不引起死亡。目前在已知的自然宿主中,猪最具耐受性,猪和鼠类是自然界中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和排毒者,是引起其他动物发病的疫源动物,在PRV的传播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是重要传染源。PRV主要从病猪的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猪感染后24周内经口鼻排毒,康复6个月后的猪三叉神经节和扁桃体内仍可分离到病毒,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1年。其他动物的感染与接触带毒猪和鼠类有关。猪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病猪、带毒猪传染,可以通过饲喂被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带有PRV的空气飞沫使9 km远的猪群经呼吸道黏膜感染,还可通过配种经生殖系统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而母源抗体却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对胎儿的感染是致命的。泌乳母猪感染后1周左右乳中即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天,此时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猫、犬等其他动物主要由于吃食含病毒的尸体、内脏及饲料经消化道感染。该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冬、春等低温季节易发,但在常年产仔的情况下季节性不明显,分娩高峰期的母猪群通常先发病。有易感动物种类增多、传播方式多样、混合感染为主、病症加重、隐性感染、免疫与野毒感染现象普遍等特点[14,15]。
不同年龄段的猪发病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哺乳仔猪最易感,日龄越小病情越严重。7日龄以内的仔猪常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过72小时,病死率可达100%。主要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腹泻、呕吐,以及四肢划水样动作、间歇性抽搐等神经症状。2周龄以内仔猪多表现为高热不退、不愿采食、呼吸困难,继而出现震颤、共济失调、昏迷等神经症状,最终死亡。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病死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轻微临床症状,耐过后呈隐性感染。成年猪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猪在感染后会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公猪感染后睾丸肿大、萎缩,丧失种用能力[16,17]。
4.1 抗原检测方法首先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阶段猪血清中是否存在PR野毒抗体[18]。再使用PCR技术检测抗原,该技术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等特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床诊断[19],OIE将其作为诊断PRV的首选方法。
4.2 抗体检测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1种免疫酶测定试验,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为检测PRV提供了1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但是抗体水平会与猪的日龄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因此对仔猪进行gE抗体检测时应考虑抗体水平程度[20]。
5.1 传统疫苗最开始应用的是灭活疫苗,是把病毒用合适的灭活剂灭活后,加入适当的佐剂乳化制备而成[21]。2001年陈焕春等应用PRV分离株Ea株研制成功我国第1个全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22]。
5.2 弱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可以分为第1代和第2代弱毒活疫苗,但受到条件的限制(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等),必须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现实很难保证,这就大大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23]。
5.3 基因工程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R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病毒疫苗。DNA疫苗最大的优点是能克服PRV的潜伏感染,而且能激发细胞免疫,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安全等特点,颇具开发潜力。
自2011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免疫猪群中发生严重的猪伪狂犬病[24,25],这意味着现有疫苗不能对当前流行株提供完全的有效的保护,中国各地的生猪养殖业依然面临着巨大风险[26]。所以仅仅依靠现有疫苗还不能实现该病的净化。
6.1 国外净化现状糖蛋白E可以从病毒中消除而不损害病毒复制或免疫原性。使用疫苗接种策略根除AD-DIVA测试已成功地在包括德国和美国在内的几个国家进行[27]。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已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疫苗免疫、扑杀和根除政策,成功净化了PR,比如美国于2002年宣布净化PR成功。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检测、淘汰病猪、及时更新猪群、严格控制猪群流动等。其净化经验主要包括:制定并严格执行控制净化措施、强制性的猪群净化、严密监控与监督等[28,29]。
6.2 我国常用的防控净化措施目前我国针对PR采用的净化措施主要有以下4种。
6.2.1淘汰扩群法:根据当地猪价与气候,选择最适宜的季节淘汰猪场内所有的PRV阳性猪,然后对猪场、设备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2次,中间留有适当时间间隔。最后引进PRV阴性种猪。这种方法简单、成功率高,但是费用较高,适合阳性率高的猪场。
6.2.2后代隔离法:仔猪及早断奶,并转移到无PRV的区域。这种方法可以阻断环境对仔猪的影响,但要求母猪必须不感染PRV或者不排毒,对管理要求高,难操作。
6.2.3检测淘汰法:对猪场进行PRV抗体检测,淘汰野毒抗体阳性的猪,引种时只引进PRV阴性猪进行扩群。这种方法实施方便,但是检测费用高,需要反复检验,不适合阳性率较高的猪场。
6.2.4管理免疫法:即综合净化的方法,大多数猪场均适合。加强饲养管理,引进猪时确保全部为PRV阴性,同时对全场猪群进行PRV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免疫接种。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30]。
目前我国猪场PR疫情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当前使用的净化技术方案存在诸多盲点和漏洞,净化难度大。PR已被列为“中国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规划(2012—2020年)重点猪病之一。该方案自2012年开始实施,列出了27种动物疫病,其中的任务之一是到2020年彻底消除国内生猪养殖场的猪伪狂犬病[31]。PR已经成为我国养猪区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生长,作为一种被强制净化的传染病势在必行。另外从种猪销售方面来讲,净化PR也迫在眉睫,引种时都要求供种单位提供PR阴性的检测报告。总之,开展对PR净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应深入探索该病的流行特点、流行趋势,研究病毒毒株类型、野毒株变异情况、疫苗毒株搭配,建立1套包括猪场硬件建设标准、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等在内的成熟的PR净化技术体系,为该病在国内种猪场的彻底净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