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来 边 隽
(许昌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大学生通过新媒体的便利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这些新媒体来展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素养的培育。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的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等为我们利用新媒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目前关于新媒体传播与核心价值观培养与践行相结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此同时,大部分结果仍处于宏观讨论阶段。相关论文主要关注结合新媒体手段的必要性,以及实施中的宏观原则和运作机制。具体和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尚未完善。
以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促进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现在QQ、微信等应用程序是大多数学生交换和访问各种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些应用程序的开放和互动等功能使学生能够开发新的认知和思维技能。这些新的变化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状态。从现实来看,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实际应用,价值选择的矛盾等。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如何运用。运用得当,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的开展都有着良好影响。如果滥用、误用,会对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损害。因此,将新媒体与培养和践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继承者的必要条件。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法,有利于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的有效性,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新媒体一词是美国人彼得·戈德马克提出,与报纸、广播和电视相比互联网是一种全新形式的媒体,是当前主流的新媒体,它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新的特点。
(1)互动性。传统的报纸、广播等等媒体是单向传播,消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是完全的主被动关系,读者和听众只能被动地接收,很难表达自己意见。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绝对障碍。用户不仅可以选择是否查看,何时查看,还可以选择要查看的内容,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2)即时性。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定时传播的规律,可以通过网络在短时间内发布信息,不受制作周期与截稿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与传统的媒体对比,新媒体资讯可以随时发布即时传输,减少了中间环节,使观众获得最新信息保持最新最快的感知力。
(3)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利用强大的搜索功能和搜索引擎来帮助人们找到他们想要的几乎所有信息。人们能够通过新媒体来理解最新的想法并马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共享可以由具有相同信息的不同人共享,或者可以与每个人共享相同的信息。这种“需要”可以随时、随地用任何媒介形式发送和接收信息,打破传统的媒体广播观看、阅读和评论被动的接收模式,体现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同时,每个新媒体用户都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矩阵中的节点。这些节点基于各种聚集熟人和陌生人的“群体”,这些“群体”包括地区、行业、需求、兴趣和爱好。共同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群体。它的发展依据是用户沟通和共享需求的信息或主题。社群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公民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同时面临着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方向,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念和正确的价值方向,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更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生活的态度以及高尚的情操。另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且关乎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只有当代大学生将个人价值观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结合,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爱国敬业的栋梁之材,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国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媒体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单一落后,第二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第三是偏重理论没有在实践中贯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为正、负两方面,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影响避免受到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同时完善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与管理监督机制,注重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广阔而深层次的,是对中国近现代发展思想的浓缩。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途径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路径。对加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振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更快、更全面、更准确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为新媒体专业部门创建“中国梦”推广活动。通过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形式,将建立“中国梦”专题栏目,官方部门将发布信息和案例推广。加强对其他形式的新媒体关于“中国梦”的诠释,如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网上征文比赛,利用微博和朋友圈描述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在新媒体时代不仅让大学生要知道“中国梦”的存在也必须有机会利用新媒体推广和诠释“中国梦”。第三,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建立官方手机信息发布平台。开通校园手机号码群发信息功能,定期向大学生发送简单短信,通过手机短信来发送相关信息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另一方面,使用QQ和微信等应用程序定期向大学生推送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显性或隐性教育信息。
大学课堂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然而大学的思政课本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可以与微信、微博和QQ等流行的新媒体形式相结合,通过新的媒体渠道提前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当地情况探索在课堂生动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热门话题讨论的QQ群、微信群、微博上的双向互动和评论,以及网络平台上的学习任务。结合新媒体热点内容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要跟踪调查大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网上群聊、网上课堂任务测试和微信语音解释等方法收集问题意见,有效解决反馈问题。举办定期的党性培育视频讲座,增加培育次数,打破实际会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保证大学生思想的纯洁性。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和心理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但也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正面影响,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尤为重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学习内容的引导和拓展。一方面,通过即时通信的媒体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QQ群讨论、校园公众号发布真实信息和可靠答案等形式在有争议的问题和学生之间的突发问题方面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传统课堂作为培育的第一阵地主要是对知识的直接解释和教学。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培育人才的第二阵地可以利用网络课堂、高质量的视频教材和网络文学的收集与共享来组建,从而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情感认同,然而获得情感认同的关键是对事物的存在产生积极情绪。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首先,必须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才能让大学生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所有教学制度中,学校要以平等和公正为原则,尽可能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其次,学校可以将新媒体与传统形式的宣传和教育相结合,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把学校校报、海报、校园窗口和其他传统宣传方式与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相结合,在互联网上进行专题宣传等活动。另外,学校方面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培训话语方式,由于话语系统的官样化和刻板印象,传统的宣传方式一直不被学生喜爱。许多学生通常只看标题,不会继续关注。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之一是语言易于理解,更加接近生活,不乏味且易于接受。并且必须专注于利用新媒体之间的差异来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新媒体主业的功能不同,大学生使用方式也不同。这要求除了新媒体的共性外,高校还必须根据新媒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长期的培育机制。最后,情感认可是认可的低级阶段,很容易被环境所影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有一个从情感转变为意志的过程。这必然是一个长期开展和逐步适应的过程。这要求大学长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建立长期培育机制,通过新媒体和一些课外活动来帮助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学生的内心信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不动摇。
新媒体背景下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重道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影响,完善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与管理监督机制,以培育为核心将培育和践行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