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天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不同于成年人相对固化的思考模式,儿童的思维模式处于慢慢形成的阶段,他们周围的生活环境能影响甚至改变儿童行为习惯。当人们的设计对象是儿童时,设计师需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行为,让设计作品安全且舒适,给儿童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1]。
不同于成年人,儿童对空间的定义和需求不会那么明确,成年人脑海中对于空间的需求相对清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判断出自己想停留及意向生活空间的大概形态。如果说空间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选择,那么空间对于儿童就是引导。形态不同的空间不仅能引导儿童认知和探索世界,还能引导儿童生活、运动、玩耍、学习等。教育专家蒙特梭利的书中也提到:给孩子一个适合他们年纪的可以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像一个观察者一样尊重并捕捉他们的敏感期,由孩子来领导他们自己的成长和学习步调,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适当的天然的学习材料。
在使用性质方面,儿童的日常空间分为休息和玩耍2 大类。在大部分儿童头脑里,他们主观把不同使用空间进行混合,没有明确的空间定义。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空间在他们脑海里可能简单地分为熟悉的空间和不熟悉的空间。对于熟悉的空间就像亲人,在儿童心里是一种安慰和保护,在熟悉空间里,他们很快就会放松下来。在陌生空间里,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所以服务于儿童的公共空间需要温和的色彩、照明、温度,并且需要做一些儿童喜欢的细节(无家具的空地,局部不同造型和色彩的墙面装饰),尽可能让儿童适应和喜欢新的环境。不管是生活还是玩耍,任何空间设计都是基于安全和舒适前提下展开,儿童阶段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好的空间环境是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2]。
了解儿童需求才能设计出更适合他们成长的空间,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方面考虑和营造出更适合儿童的空间环境:
首先大部分儿童空间有成年人辅助参与,但主角应该是儿童。儿童专属空间的功能和尺度应充分考虑儿童使用前提下设计。结构上可能采用剪力墙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的同时减少柱边对儿童的磕碰。交通空间设计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心理及生理特点,设计中尽量降低踏步高度,楼梯扶手设计考虑成人和儿童双层扶手。空间设计中,根据儿童活动流线大多为折线或者曲线,设计时适当增加门厅和走道宽度,提供更多儿童折返后的交流活动空间门窗设计考虑儿童身高特点,在满足规范和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出满足儿童尺寸的门洞,增加儿童空间使用的趣味性。设计出满足儿童尺度的窗户,让儿童可以放眼看到室外,满足儿童不同的好奇心。
考虑增加特殊空间的设计,比如:凹空间。虽然这样的空间没有切实的功能,大多采用规则的设计避免这样的空间,但是,考虑孩子们在其中游戏,如原始人一般自由地建立对环境的认识,并在其中自得其乐。他们可以在其中躲藏、露面、休息、跑来跑去。空间互相分离或连接,通行或绕行,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空间[3]。
在孩子们的眼中感知到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感觉、体验、尺度以及色彩,如果这个世界还要与成人共处,就很有必要使用双重尺度,让每个人都能适应环境。然而,要适应的不仅有尺度,还有空间的感知特性。因此,设计师应该从建筑的内部开始思考最基本的思维模式。首先,中央空间作为公共空间,你可以从这里通往各个教室。这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空间,可在视觉和触觉上提升感知能力:圆形的庭院将户外引入室内;采光天窗深度超过了2m,将人带入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通往教室的通道带有可折叠的隔断和深深的窗口,这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允许孩子们进入的个人空间。这些都是提升触觉空间的资源,从而避免设计出一个纯粹的视觉空间。
无论运用哪种设计手法,真正好的建筑造型应该是有机的、有生命的。特别当受用群体是儿童的时候,一个有丰富造型的建筑从进入儿童眼帘的第一刻起,很容易在儿童的脑海里生根、发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4]。
儿童活动的轨迹不像成年人那么固定,流线也没有那么清晰。相对成年人固定时间有相对固定的空间来说。儿童的活动流线更加得随机,时间也不会那么固定。为儿童设计不同功能的房间或者建筑,可以在随机找出固定的一些规律,尽量空间联系紧密,扩大服务空间的辐射半径,儿童使用起来便捷。
为了培养一个儿童优秀的性格和习惯,设计师需要考虑怎么样营造出有秩序的空间。空间应该功能划分明确,把学校变成家,幼儿园或者学校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类似教育场所,而是要变成儿童学习玩耍的欢乐园地。赋予建筑更多细节和内涵,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设计出满足且适当制约他们行为的空间。
儿童空间设计中还原自然的空间环境尤为重要。儿童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单纯规范、满足绿地率。好的自然景观,可以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还原一种接近自然的生活模式,让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围绕着绿色植物,是每个设计师的义务。设计中考虑适度增加山、水、园、林,增加空间意境。可以培养儿童从小对美的认识,提高儿童欣赏水平及对美的追求。“家”为此次设计的原型,表现了对孩子们校园生活的特殊关怀。校园被分割成多座不同尺寸的小规模坡屋顶建筑,这些建筑围绕中央庭院设置,形成了一个微型村庄。每座建筑中的房间都面向中庭,形成了房间—中庭—庭院的关系,在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创造了多个层次的互动,这样的设计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满足了他们日常活动的需要。坡屋顶和方形窗户的想法最初源自孩子们所作的画,这些画是他们对家的想象——温暖且使他们的心灵有归属感[5]。
高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能这句话太空,目标太大。以设计师的角度如果能在设计细节处处考虑到儿童生理和心理,在有限资源和环境下用心设计出有细节的作品,服务儿童,帮助儿童,让美好空间变成他们未来欣欣向荣生活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