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赛引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

2019-03-20 10:27:48孙丽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协会大赛

□孙丽丽

我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自举办以来,在职业教育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发展等多层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结合当下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将二者有机融合,寻求培养高质量会计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偏差。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抓手和制度创新的载体,通过层层选拔和逐级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素质,也提升了学校专业建设软实力,更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拓宽了通道。但技能大赛在不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严重偏差。

1.大赛有失公正性,与生产实践衔接不紧密,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一方面,技能大赛的赛项制度设计基本由设备提供商负责,因此承办院校具有先天优势,对其他参赛院校学生显失公平,使大赛难以保障其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比赛项目和难易程度是由承办企业软件开发水平决定的,没有真正反应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现状。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和赛项内容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技能大赛设置的各项目应注重对参赛选手综合应用能力的评比,由会计的理论知识、出纳、会计、税务的基本岗位技能向管理岗位转变,最终考核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2.被选拔参赛的学生完全按照大赛的要求“死训硬练”,应赛教育使专业学习的系统性难以保障。为了获得更高和更多大奖,不少教育行政部门会把参赛指标和得奖任务传导和下压给学校,学校为此又把指标和任务转移到教师和尖子生身上,迫使教师把有限的精力和心思,一股脑儿都集中在尖子生的辅导上,而对正常性教育教学就敷衍了事,尖子生们也只好为竞赛而“加班加点”。各个高职院校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往往在接到大赛通知后,一般要求参赛学生2~3个月作为停课训练时间,进行突击培训。也不惜让教师停课来保证训练参赛学生的时间,这造成了参赛学生学习中断,忽视了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也忽视了专业可持续发展教育,偏离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3.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技能诉求,导致教育教学的不公平。参赛学生精英化严重,会计类比赛多数选择已经考过初级会计师的学生,其他学生只能是望洋兴叹,没有机会参与。因此,需建立覆盖全体师生的技能竞赛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常态化组织比赛训练,做到人人能参与,惠及全体学生,细水长流。达到在选拔参赛时,水到渠成的结果。

(二)新兴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缺位。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完整明晰的课程体系,停留在课程层面。创新教育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内容,然而当今高职教育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一方面,创新创业师资多数是在校教师,他们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有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的经验,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没有充分认知,缺乏创业意识,不具备创业素质,不敢接受创业挑战。

二、职业技能比赛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一)职业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关联、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二者相同之处的体现:在培养主体与培养目标方面,均为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素质与培养能力方面,均为使学生具备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在实践成果转化方面,均为使学生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才。职业技能竞争不仅是竞争者之前的一项活动,也是推动提拔人才的有效手段。

(二)技能大赛有效地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在参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实际看出整个行业的趋势,操作最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处理和使用的最先进的技能和技术,这一系列可以大大提速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促进校企合作有效的转化和创新创业成果在高职院校的推广。

(三)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助推器”。技能竞赛在熟练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实践中研究,在竞赛中检验,把实践成果可以有效转化为创新成果。因此,技能培训是根据工业和企业标准制定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标准来培养和造就成才。整个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才能的高技能工人的过程。

(四)建立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保障。高等职业学院工作人员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并以强大的实用能力和创业精神运用这些人才。竞争是培养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创新和应用技术的有效手段,技能竞赛也是为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和应用人才提供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主题,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三、技能竞赛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以第二课堂为基础营造创新氛围。要培养创新性人才首先要在培养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校生都要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来。学校提供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会计协会、创新创业协会、金融协会、沙盘协会、市场营销协会等,每个学生自入学以来根据所学专业,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一到两个协会参加,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到大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跨专业的协会中,为知识的储备、创新创业的启发打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起到较大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学生在进入协会后,都会有指导学习的协会导师对他们进行教学指导,学习期间保证完成每个学期相应的课程时长,并在学期期末通过协会考试才可以进入到下一轮的协会选拔。

(二)以技能节为切入点培养创新意识。学校可以单独设置赛创办公室,主要负责学生校级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便于对接省级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可以每年年底举办技能节,技能节的项目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一是对接每年举办的年度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二是由学校的协会来设立相应的技能节的项目。一般来说,参与专业协会的学生要求都必须参加相应技能节比赛项目,其余学生自愿参赛。比赛由各项目第二课堂指导教师担任指导并发放复习资料。比赛时,裁判由赛创办公室人员和专业指导教师组成,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对于获奖的学生,在学校大会上颁奖并给与相应的奖金鼓励。同时,在认定第二课堂成绩以及班级量化考核中侧重给予优秀。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技能节的认可度,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技能节中,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以技能竞赛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每年的省级技能大赛都是安排在4~5月份,这样,正好给学校技能节中选出来的优秀选手半年的准备时间。而不会等出比赛通知时,在临时组队训练,而且有可能选不出最适合参赛的学生。一般来说,参赛学生除了技能优异以外,指导教师也要考虑梯队结合,保证每年参赛的学生有老有新,形成以老带新的长效机制,不用每年都重新培养,形成高效的良性循环的比赛机制。

省级的技能比赛更多的强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而创新创业大赛更偏向于在技能素养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市场调研、业务分析、团队协作、项目营销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跨专业的参与协会学习的学生更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整合资源,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的融合为发展方向,以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大会计专业群的建设,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形成长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协会大赛
“鸟人”大赛
环球时报(2023-03-13)2023-03-13 17:18:39
插秧大赛
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 15:18:41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6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8
协会 通联站
中华奇石(2015年11期)2015-07-09 18:34:16
协会 通联站
中华奇石(2015年5期)2015-07-09 18:31:07
协会 通联站
中华奇石(2015年1期)2015-07-09 18:30:31
说谎大赛
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