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君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081)
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阅读的方式明显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手机、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来进行阅读。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新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实现内容编排、流程控制、传播渠道等的网络化与数字化,有效拓宽了图书出版行业的视野与领域,同时也给传统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必须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
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创新,一方面是市场发展对于图书出版编辑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图书媒体实现自身转型与发展的客观趋势。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创新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不管是传统媒体或是新媒体,其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受众的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多,要求也不断提高。面对多样化的媒体,图书出版单位是否能实现长远发展,其关键在于能否“创新”。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势必会受到冲击,导致其市场份额减少。而为能吸引读者注意,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图书出版单位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逐步优化图书出版的内容与形式,站在新的角度,推出新的产品。
第二,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单位提高出版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就实际而言,图书出版行业的出版与传播形式确实稍逊于新媒体,这就意味着其必须不断创新内容,以吸引读者注意,确保自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持续发展。图书出版内容的创新关键于图书编辑创新,只有严格控制和创新图书策划、内容组织、内容编校加工等,才能有效弥补其在出版与传播方面的缺陷。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也有不少图书出版单位曾尝试通过创新其出版形式来实现长远发展,但实践结果表明,最终制胜的关键仍在于图书内容的新颖度。从这方面来看,图书编辑的创新就是图书出版单位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其出版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第三,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发展要求。虽然当前图书市场每年的图书发行量不断增加,但真正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图书量却并无明显变化。这其中虽有读者阅读需求不断变化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作品与读者需求契合度偏低所致。为此,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必须创新,以策划并出版更多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作品,以确保图书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直接影响着图书出版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图书出版编辑的效果,推动了图书出版行业的向前发展,同时也无形之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从读者方面来看,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关注精神生活,对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提升自我、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给予了读者精神上的享受。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技术的发展,如大数据、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不断刺激着读者对于图书出版的更高体验需求。相关调查显示,一部图书作品的内容、作者、装帧、出版社会、纸张等元素当中,内容是七成以上读者最为关注的。由此可以看出,多数读者在选择图书时,作品的内容仍是影响其最终选择的最主要因素。而当前市场上的图书作品却多数为快餐类、跟风类书籍,其内容浅薄、蕴意肤浅,根本无法满足受众对于图书的需求,导致读者丧失对图书出版行业的信心。此外,有部分图书出版单位为迅速获利,还会采取新奇的形式、炒作噱头等方式来获取短期利益,这也会使得图书内容质量大大下降,最终影响图书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进入新媒体时代,新产业形态的形成要求图书出版行业必须加快自身的转型速度,以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继续生存与发展。然而纵观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多数图书出版单位的出版模式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使得传统图书的生产、制作、传播、承载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图书出版行业的新方向在于数字化。为此,传统图书出版必须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但我国多数图书出版单位却仍是采取传统的管理运营方式,商业模式陈旧,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导致其无法实现数字化升级,产业转型的道路也是屡屡受阻。
编辑是图书出版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图书出版单位而言至关重要。一个图书出版单位的编辑不仅要做市场调研工作,而且还承担着收集与整理内容、市场营销与推广等责任。新媒体环境下,身为一个图书出版单位的编辑,不仅要具备传统图书出版编辑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掌握各门学科知识与技能,包括计算机、互联网、信息通讯、传播、市场营销等[2]。但就当前图书出版行业而言,部分图书出版单位的编辑对于新媒体的认知还不够到位,认为新媒体下的数字出版不过是对传统纸质出版内容的数字化转变,缺乏对新媒体的关注,对于新媒体下的新技术也了解甚少,不熟悉新媒体下的传播形式与营销方式,严重缺乏专业的新媒体图书出版编辑人才。
所谓意识决定行动。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实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创新,首先就必须从意识方面着手。新媒体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出版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必然会引起理念的更新。编辑是图书出版单位的核心,其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理念,提高自身创新意识,迅速转换自身角色,实现正确定位,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与新技术对于图书出版编辑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还要意识到其给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发挥新媒体与新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受众与社会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各种数字化的出版内容存在着强可复制性,同时其服务具有个性化特征,作品形态呈现多样化,因此,图书出版编辑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摒弃以往纸质媒体的平面思维,突破纸质媒体的各类限制,如封面的设计与装帧、纸张的大小、字数、版式等,采取立体化的思维,综合考虑受众的需求。将新技术与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进行融合,深入挖掘图书内容所蕴藏的内涵,适当增加一些受众所需的功能,如关键字搜索、内容链接、内容推广等,利用新技术来使图书出版行业呈现出新媒体的特征,从而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进步[3]。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核心,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应深入思考,跳出传统的的固定模式,通过不断创新来创作出更具特色的作品与内容。这就要求编辑必须深入市场,准确掌握市场发展需求,依市场发展方向,增强图书选题策划创新的针对性。传统图书出版编辑工作通常是采取市场问卷、实地调研等方式,以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信息及同类图书的销售情况。但传统方式费时、费力,且所获取的信息具一定片面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首先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不断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如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广泛收取各类信息资源,这样既方便又快捷。编辑还应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学会使用各类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增强所获取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利用各类网络社会交平台,如论坛、贴吧、微博等,拓宽获取数据的渠道。如在策划教辅类图书的选题时,需先了解此选题的市场出版情况,编辑即可在亚马逊、当当网等大型主流电商购物平台上搜索此类图书,以深入了解此类图书的出版品种、销售情况等,而且还可通过统计买家的数量与评论对此类图书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决定此类图书的具体选题。若想要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还可通过各种论坛如百度贴吧、豆瓣读书、天涯社区等进行查阅,这样就可了解市场与受众的很多需求信息,再通过分析,即可决定自身的选题,以创作出更符合市场与受众需求的作品[4]。
如今社会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很多图书出版单位都需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图书出版单位若想获取更高利润,就必须以读者为目标,做好图书的市场营销工作。传统图书出版编辑主要通过组织读书小组、读书会等方式来了解读者的心理,并通过书展来进行市场营销,以加强读者与编辑之间的联系。而新媒体的出现与应用毫无疑问地为图书的市场营销带来了更多机会,尤其是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征,更是为增强图书市场营销的时效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应用还解决了传统媒体市场营销针对性差、成本较高、模式单一等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可利用互联网,在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前提下随时随地实施图书宣传工作,并可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使得宣传更加立体、形象,有效增强了宣传的吸引力。如在日常工作当中,编辑可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图书的相关信息与新闻动态,包括官网、微博、微信、贴吧等,若有读者进行评论、转发或分享,图书的市场营销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提高用户黏性。编辑还可依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用习惯等,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发布信息。如豆瓣、贴吧等会对读者群进行细分,编辑在对图书进行推广时即可依读者群的特征向其推送具针对性的图书信息;官网、微信等读者类型相对广泛,编辑可利用其作问卷调研或是投票活动,以为后期的针对性宣传提供有效依据。此外,编辑还可主动配合各大电商平台,为其维护预售或已上架的图书。如编辑可及时为亚马逊、当当等提供新书简介、书评或在线试读样章,以便于购买者在进行挑选时能获取更多图书信息,增强其购买的选择性。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创新既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图书出版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主观需求。在实际工作当中,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应不断更新理念,转换自身角色;以市场发展为方向,做好图书选题策划的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不断优化市场营销途径,以提高整体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水平,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