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的有效构建

2019-03-20 03:26:38莫鸿雁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潮政治思想

□莫鸿雁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未有效形成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链,思想政治教育链存在主客体断裂、衔接点尚未牢固、缺乏弹性等重要问题。新思潮背景下,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主观意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驱动链,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以教师为导向的激活链,切实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构建适合教育延展的创新链,有效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协同作用。

一、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链主客体断链。大学生思想发展与形成的因素众多,但是各因素之间并非杂乱无章,能够形成无形的秩序、无形的链条推动学生的思想形成。这也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构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驱动性,好似正在运作的链条。但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链有出现断链现象,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质量。思想政治教育链是主体与客体共同作用,从而形成合力,但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被分离在两个世界,相互间的联系被割断,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缺少参与体验。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集体主义在人们心中逐渐淡漠,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消费观的不断冲击,出现了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类见利忘义的事件屡禁不止。大学生的思维尚未发展完善,心智尚未成熟,社会观念取向会面临着较大的冲击,部分良莠不齐的信息会削弱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结合新思潮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严重抑制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学生充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理论学习,教育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将学生设定为远离生活的存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只是针对思想政治内容来讲解知识,并未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增强实践技能,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剥离,学生面对的社会也失去了有效的中介,从而难以实现思想内化于思想外化。

(三)学生身心发展面临的问题。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活的环境也更加丰富多彩。由于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推进,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面逐渐拓展,学生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具有包容心,但是因为大学生社会阅历有限,难以有效的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再加之社会改革步伐加快,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对于走向心智成熟的大学生,仍然存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列主义知识灌溉与宣传中并未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关教学内容,只是讲解思想理论,导致学生缺乏思想政治学习兴趣,难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思潮背景下构建有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的具体方法

在新思潮背景下构建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教师必须准确认识学生的思想认知规律以及时代发展需求,能够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一)结合新思潮,构建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驱动链。怀疑是思想的起点,如果学生不怀疑他们接触到的事物,他们就没有思考的必要,也不会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就应当鼓励学生有所质疑,紧密结合新思潮发展背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带有批判思维看待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所思考探究,从而构建完善的思维框架。当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当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才能够驱动学生的学习力与自主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应当有效发挥作用,需要衔接点与驱动力。这就需要教育模式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自觉踊跃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校园内外教育的有效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性,从而驱动学生的思想与接触到的客观事物发生有效的联接,进而合并转变。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以教师为导向的激活链。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当构建以教师为导向的激活链。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与主体性,并且有效渗入思想政治教育整个链条,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条件下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能够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科学合理,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成为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养的人,通过榜样的力量,才能够带动学生发展。在新思潮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德树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标准要求,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案,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激活思政教育链。

(三)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构建适合教育延展的创新链。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就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以及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学生掌握历史典籍与知识、中国诸子百家思想财富、古今中外文学经典著作与鲁迅著作,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由于大部分学生外语学习水平较高,所以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用现代化教育管理理论武装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认清利弊,使学生正确了解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可以应用模范人物或者是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想觉悟。思想政治教育链的建立,应当有效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各类资源与要素,共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日之功,所以教师应当不懈努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有效创新教学内容,加强纵向与横向延伸,形成系统的教育网,最大程度的释放教育资源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渐深入,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且忧虑的问题。新思潮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鼓励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秉持质疑精神,通过独立思考与判断,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与学习主动性。

猜你喜欢
思潮政治思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