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会丽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0080)
编辑被看作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其自身的素养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转型期,媒介融合、大数据冲刺、浅阅读习惯等对编辑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冲击。对于从事编辑业务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结合时代的改变进行分析,精准把握角色定位,对全媒体时代下自身的素养进行思考。
从结构主义角度解读现代信息传播过程,编辑是信息传播的主体源之一,与之相配合的信息传播要素包括信息传播客体、信息传播介体、信息传播环体。时代的发展,诸多现代性因素使得这些传播要素发生变化,继而也直接作用于作为主体的现代编辑的素养要求。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当下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或扩大,开放、多元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价值观与政治性。对于编辑而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各类矛盾集中凸显、社会观念空前多元、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在传媒行业自身面临媒介转型及新旧价值观更替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现代编辑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对编辑所从事的事业而言,传统与现代的撞击,封闭与开放的冲突,竞争对协同的挑战,都促使编辑人员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正视21世纪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
1.内容介体——“大数据时代”。媒介信息是编辑工作的内容介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平台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加趋于便捷高效,逐步迈入全媒体时代,而全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拥有海量信息。编辑的角色决定了其是信息媒介的传播者和服务者,编辑的自身定位面临着冲突的二元对立,其传播理念和素养也均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编辑的信息提供的角色被弱化。“互联网+”下的大数据、数字信息完全充斥着网络世界,网络真正将信息权以低门槛的方式还原到每个个体的身上,人人随手可获得即时信息的现状削弱了编辑的信息控制权,个体间的信息交换流程则减去编辑的中间人环节;另一方面,编辑的信息把关的角色被强化,多元、复杂的大数据、信息库面前,需要编辑加强对信息进行筛选以及强化信息重构能力。
2.技术介体——媒体多样化。媒体是编辑工作的技术介体。除海量信息外,全媒体时代的另一特征是承载信息的媒体始终在“创新与改变中”前行。从传统的纸媒,比如各类报刊、书籍等,到现代化的信息传播途径,例如电视、广播、电子书籍、网站、网络直播平台、手机APP客户端,等等,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工具种类繁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是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编辑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服务者,除了利用传统的纸张,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通过多种媒体融合的方式实现编辑工作,甚至编辑面对分化的受众群体,须思考多元媒体背后的受众心理与倾向性媒体,继而吸引受众,这意味着,从技术层面到工作方式上全面拷问现代编辑的工作素养。
20世纪末,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全球化3.0理论,认为从沟通到实现,从设想到传播,快捷化的生存方式及即兴型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致了浅阅读的诞生。[1]事实上,社会转型的浮躁心理与媚俗文化的大众化、消费文化的热衷,加之爆炸的信息时代,阅读的大环境已然发生改变,受众疲于选择,倾向碎片化阅读、感官式阅读,对内容不作深入细致的思考与分析,仅走马观花式浏览。可以说,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的互联网环境,方便了人们即时获取信息,这也是数字时代文化传播与消费的一个特征。但海量信息涌入人们视野,导致碎片化阅读、感官式阅读等这种“浅阅读”方式在大众中愈发普及。在数字时代,现代编辑必须回答和解决数字时代面向深度阅读的内容组织与知识传播问题。
编辑素养是指编辑在从事文化成果传播、出版活动过程中,作为实践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并对社会文化积累、社会道德形成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活动质量和实际水平,是通过内化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美国学者巴兰曾从媒介的角度把媒介工作者的素养分成三个层面:(1)语言、语义、美学和价值观层面,即获取、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2)技术和应用层面,即能从事媒介部门工作和传播信息的能力;(3)结构层面,即了解媒介部门的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理解文化、经济、政治和科技对讯息的创造、生产和传播的制约”等知识。编辑作为媒介工作者之一,这三个层面的素养亦是其基本的素养要求。现代性因素下,编辑的生态环境发生变革,社会的期望和要求使其扮演不同的角色,而素养作为角色规范的现实表现在其基本上呈现出新的要求。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存在一些把关人,在报刊发行、图书出版、各种网站平台、手机APP客户端推送信息服务等文化成果传播过程中,会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只有符合价值标准或传播范式的内容,才能通过各种传播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编辑即为把关人之一,这样的角色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
1.政治素养。大众传媒是传播党的声音、实施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政治素养是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及浅阅读时代下编辑必须具备的首要素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特别强调:“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这充分说明了,对于编辑工作而言,对政治性的要求是首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舆论导向出现偏差,没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甚至有的还存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符等现象,如有的理论文章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不符,但有些报刊却公开发表了。现代编辑必须高标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把关人的责任,这也是其职业精神的体现。这样的政治素养要求编辑具备优秀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在思想上、政治上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统一,持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海量信息,头脑清醒,坚守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将正能量的传递贯穿在信息传播中。
2.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从事业内工作的前置规范。就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而言,是指编辑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和要求。编辑不仅要对照《公民道德艰涩实施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为人、从业的实践中,同时,严守《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要求,以良好的事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做到真正肩负社会责任,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对作者负责、对受众负责、对人民负责,坚守把关人的素养,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这也是新时代对于编辑的道德要求,更是编辑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编辑作为一个社会职业,作为从事这一职业的工作者而言,这种职业人角色要求其必须具备能够承担这一业务工作的知识素养、心态素养和能力素养。
1.知识素养。现代编辑在传递信息的价值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知识文化素养是无法实现的。事实上,无论是从事纸媒的编辑,或者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的编辑,其所涉及的内容范畴都相当广泛,如科教、文化、政治、民生、社会等。同时,不同文章的内容层次也不可统一而论,从浅显通俗的报道性编辑到理论学识的研究性编辑,要想实现从容应对,编辑人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知识素养的培育与文化的积累,这种知识素养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深厚的预言文字功底,还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到既是专家,又是杂家。
2.心态素养。编辑的心态素养,不仅涉及编辑的认知能力、兴趣、意志、气质、性格特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征等。在全媒时代,编辑人员的心态素养中虚拟空间的认知和适应能力、风险认知和应急能力、复杂关系的认知和协调能力等同样值得关注,在细微处而言,编辑作为一种细致的工作,也要求编辑人员具有缜密的心思、严谨的态度、包容的心态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数字化时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带来全新的审美视野,新兴网络文化所折射出的审美平民化和通俗化等倾向日益显现,社会的话语表达方式也呈现出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特点,这些变化使得编辑在大众传媒理念上既要与时俱进,切中时代的命题,又要有清醒的头脑,防止在“意义消解后”,导致“价值的失落、思考的停止、理想的丧失、崇高的颠覆、信念的瓦解、道德的失范、判断力的迷失、创造力的死亡”。编辑要在根本上以包容的心态、严瑾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待社会矛盾、新生事物,承担起舆论监管的责任,解决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
3.能力素养。编辑所拥有的能力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所从事的编辑工作的成效。对信息提供者而言,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选择能力,选择合适的议题,选择合适的作者,选择合适的信息成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编辑意图;对信息本身而言,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稿能力,包括审稿、修改、校对等编辑功底,以及在采编一体化下的采写能力;对信息接受者而言,编辑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受众对象中,把握受众的心态和阅读习惯,切实了解对象的需求,从而实现其信息作品的畅销对路。此外,现代编辑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王振铎在《编辑学原理论》中曾指出:“编辑活动作为一种精神劳动,最需要发挥编辑个人的主观创造性。离开了编辑个性创造,社会文化就不可能生机勃勃的发展。”这种创新能力是编辑从选题、版式到内容,都要达到另辟蹊径,适应时代的需求。
这里所谈到的中介者,更多的是从信息传播的中介者而言。也就是说,编辑并不是信息的原始创造者,而是信息与受众之间传递的中介者,这种角色的存在要求其具备信息素养。大数据时代下,编辑的角色决定了必须面对海量信息,处理和运用海量信息,因此,编辑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用“information literacy”来指经过训练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作为与信息打交道的职业编辑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与数字化时代下海量信息与大数据相适应。从信息产业化链条来看,这种信息素养包括:(1)新旧媒体融合下,通过各种途径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信息爆炸时代下,在烦冗的信息中甄别、评价信息价值的能力;(3)在收集信息和辨识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和高效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4)以碎片化的视角纳入选题策划,同时有效利用系统平台将信息应用于编辑传播过程的能力;(5)遵守信息伦理的能力。简言之,编辑要不断提高信息思维能力、信息敏感度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