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在新疆乌鲁木齐,男人骑着自行车,载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往家赶。那时候的自行车,承载着整个家庭。
叮铃铃……叮铃铃……自行车上的铃铛声,对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自行车为首的“三转一响”是家庭生活的奢侈品;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进入21世纪,自行车有了时尚、运动、健身等新定位;如今,单车可以“共享”,还走出了国门。不可否认,中国人对自行车有着独特的记忆,自行车也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生活、爱情、梦想……接下来又会是什么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的自行车以平均每年四五十万辆的速度增长。壮观的自行车洪流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图为1976年,北京天安门前,自行车停放如车海。
上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约会耍帅都离不开自行车。小伙子骑一辆崭新的高档自行车去约会,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图为1995年成都街头,小伙子载着漂亮女孩,后座似乎还坐了个“电灯泡”。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小汽车梦”照进现实,中国开始由自行车王国向汽车大国转型。图为90年代后期,路上汽车量增加,与骑自行车的对比明显。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更关注对环境的保护。共享单车的兴起既实现了人们的绿色出行,也是共享经济的一大體现。图为2017年,成都某地铁站外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