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模式与体系优化研究

2019-03-19 22:52:04贾清兰王晓飞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2期

贾清兰 王晓飞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一、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性质概述

民族体育作为国家体育学下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体育学科的建立不仅对促进民族体育的研究,丰富民族体育的时代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少数民族优秀体育人才模式的建立与完善。民族体育学科的建设是国家促进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迎合时代发展需求,推动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相互交融的重大体育教学实践变革。为更好地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与模式的发展,需要从了解基础的民族体育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入手,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优化。

(一)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来源并服务于少数民族体育的实践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是对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体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规律揭示,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民族体育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来源,没有实践作为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是民族文化的本质,是与民族传统体育实践经验结合的高度提炼与概括,是民族传统体育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导。所以少数民族体育学科既来源于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服务,也指导其实际发展运用。

(二)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兼顾理论性与实用性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践规律与文化特点,具体是指,民族体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与自然要素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以及民族所在地区的民族特点对民族体育内容的影响等等。了解与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目的在于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关系的研究,探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折射的民族文化,高度概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进一步探究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推进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是独立的,其内容又与体育学科理论存在紧密的联系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来源于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知识理论内容体系与体育学科理论领域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理论知识、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与体育学的一般理论、构建在体育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技能基础之上的专业的理论与技能体系。

二、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与加强完善其体系的意义分析

在认识与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性质以及与民族体育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发展。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事业长远发展,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影响力,需要建设合理、专业、高效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应该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立发展应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互结合,从民族体育发展的具体实践出发,从民族体育学科建设的基础要素、传统要素与环境要素等方面着眼,认真落实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时代文化的相互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与民族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等时代课题,以此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随着民族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冲击,新时期不断发展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全面高效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在现代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激荡中,坚持与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不仅可以为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大量优秀的专业体育人才,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理论研究与价值开发,更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舞台之上的传播,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探讨的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内涵外延与功能价值等。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单一的体育项目上,导致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仅仅局限在相对狭隘的一面,从现在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状况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缺乏宏观上的把控,虽然与其他三科同为二级学科,理论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大多数依靠其他学科的解释,缺乏完整的、独立的理论框架,进而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相对落后。新时代想要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发展与完善,需要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概念与体系内容缺乏统一规制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一直多以单一的武术作为研究的主题,对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研究不足,传统体育研究内容过于单薄,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的支撑。学术界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各家所持观点互不相同,各有说法。高校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立也是观点不一。由于没有统一的学科建设标准,院校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章程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标准统一的规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说法同样适用于当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没有统一的学科建设标准,行之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就很难建立起来。

(二)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缺乏专业的理论框架与核心要素

虽然传统体育是体育学下的二级学科,但是由于历史遗留与学科自身的特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稍显单薄,与其他三门学科相比,缺乏自成体系的理论支撑。加之长期只重视竞技,缺乏相对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轻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征与社会价值,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失去本质意义。

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包含其他三门学科的大部分内容,比较而言,体育人文学、人体运动学、人体训练学都有自己的核心学科,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却没有这一支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自建立以来,由于缺乏核心的支撑与引导,多种课程的开设之间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课程体系总体上繁多杂乱,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所在。

(三)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具体规定详见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规范》。 《规范》要求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具备民族传统体育知识、能够从事武术与体育养生及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实际调查的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培养的人才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高校过于重视体育竞技的作用与价值,忽视体育市场对于人才精细全面的需求。现代体育经济文化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具备高素质体育技能的体育人员,同样也需要能够从事体育活动的人才。目前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对于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与《规范》和体育文化市场的需求是不尽一致的,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与改进空间。

(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建设规划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科学设立与稳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精密规划。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自觉投身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人员十分紧缺,高校对于引进的学科建设人才也是没有较高的统一标准,这些十分不利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立与完善。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全面系统有效地建立,需要素质极高人才的专业规划与努力,对于一些较为偏僻的学科所受的重视不足,高校与学者也往往不予以关注与研究,对于此类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课题,往往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少,这也是目前束缚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的瓶颈所在。

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体系与模式优化的可行性建议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为了符合时代发展与国家体育总局的《规范》要求,需要积极正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阻碍,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建立科学的、全面系统的、专业的、有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

(一)制定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设置的统一标准,规范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相关概念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单薄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学术界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规定,高校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认定也是各自为政,所以为了减少与避免将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设立混乱的状况,需要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明确的规定,明确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传统体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理论关系,以使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具有统一的、规范的理论体系。

明确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理论体系之后,应该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用科学合理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指导民族体育实践的顺利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应该坚持民族特色,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应该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但是也应该结合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核心课程设立,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制定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知识框架

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框架,需要设立核心学科加以支持与保障其顺利开展。由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基础理论框架体系比较薄弱,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所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立与模式优化可以借鉴其他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成果,但是应该与其他学科的核心课程加以区别。民族传统体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理论联系十分紧密,但是不应该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学科的理论,应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学自身的特点性质,高校也应该注重民族体育学科的特色,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合新时代先进的科技手段,更新传统教学模式。

(三)注重政府与体育文化市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全面的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更应该深入调查民族体育文化市场对于体育人才的时代要求,不应该仅仅将目标局限在单一的竞技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详细分析市场对于全面高素质体育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在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课程目标制定上,将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提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日程上来。

(四)鼓励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专业人员积极投身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建设队伍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设立与教学模式优化,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参与,因此,专业人员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要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问题并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研究人员应该从物质与精神上给予支持,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建立与完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学模式的优化既应该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多样化的相互结合,还应该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设,以适应体育文化市场对于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求,以此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开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民族地区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