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9-03-19 15:35童永生
创意与设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夫斯书评文化遗产

文/ 童永生

人居环境设计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这不是允诺,也不是预言,而是设计创新与生活实践。一直以来,我们常常把眼光放在环境设计“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上,即如何做好一个环境与空间的设计问题,而较少去研究设计与人的价值关系以及设计对人的意义。人居环境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设计,正是从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心理出发,为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人文化、个性化的居住与生活空间。

在本期的“特别策划”栏目,我们从2019年11月在江南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暨教育年会”的会议来稿中精选了部分论文作为特别推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黄艳的《传统艺术生态智慧与当代可持续景观设计》一文结合设计案例,通过传统生态原则的阐释,具体论证了传统艺术的生态智慧在当今可持续环境建设中的运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聂影的《乡村景观重构与乡村文化更新》则是试图在理论上构建一种基于当代视角的传统乡村传承、改造与景观建设的新型认识和思考模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韩凝玉的《景观艺术的伦理传播维度》一文从景观艺术的伦理意蕴三个传播维度的释读出发,论证了景观艺术的伦理意蕴是人类从精神到责任的自我追问与反思,体现了景观艺术的本质与核心。

李克强总理曾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希望籍此激发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在创意设计界,创新也就意味着挑战和改变现状,以提高设计的体验,并带来新的价值形式。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难题。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张波来稿《创意时代知识产权的伦理性之争》正是基于当下的设计现状,论证了如何解决创意设计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解放的矛盾,并进一步阐明如何将知识产权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来综合提高创造力。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陈原川的《意匠汉字文化内涵及装饰性构造的美学特征》一文创造性地提出“意匠汉字”的概念,从“意匠汉字”的形成溯源到文化内涵、装饰特征的阐释予以详细论述,观点独特,论证严密。

“设计遗产”专栏中,特别推荐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长北老师的《管窥“双牙”世界文化遗产精华》,该文以散文游记的文体,记录了作者对葡萄牙、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的考察心得和体会。文笔轻松,图文并茂,读来饶有兴趣。中国美术学院何振纪的《从美术史到设计史:佩夫斯纳对现代设计史研究的开掘》以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著作《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为研究中心,从佩夫斯纳的学术背景出发,探讨其美术史与设计史的叙事特点。

在“设计书评”中,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过伟敏教授的书评《系统的‘还原’和新的‘解释’——评〈无锡传统历史建筑〉》可读性非常高,他站在设计史学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凝炼了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研究的关键词:“还原”“解释”。“还原”即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方法去对建筑历史加以归纳、总结;“解释”即以描述与阐释的方法对建筑文化遗产加以分析与演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李超德教授在书评“宏大叙事背景下家电设计研究的新视域——《中国家电设计三十年历史、特征及思考(1949-1979) 》中指出:“设计史的解读,离不开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和设计美学的解释路径,对特有体制下设计发展进程中一些本源性、结构性问题作出剖析,则是未来研究值得拓展的研究思路。”为设计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时光匆匆,又值年末岁初,回顾2019年,《创意与设计》在栏目设置上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有“专题策划”“创新设计”“设计遗产”“设计教育”“国际视野”“设计书评”等栏目,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以设计为中心,并涉及其他学科,使杂志本身具有了更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更宽容的学科包容度。展望2020年,《创意与设计》将更为关注学术前沿,把握学科动态,推进学科创新,扩大《创意与设计》的学术影响力,为进一步助推设计学发展提供学术阵地。

猜你喜欢
夫斯书评文化遗产
书评
与文化遗产相遇
书评
书评
布罗卜丁奈格之行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重读〈石头记〉》书评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天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