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俊 贾 静 曾 宇 韦丽杰 张婧怡 郭细娇 王少帅 冯 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30,电子邮箱:yjtj2010@163.com)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主要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发病率为5%~12%[1]。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PIH的病因尚不明确,硫酸镁是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的首选药物,但仍不能代替降压药的使用。不可控的高血压可加重母亲靶器官的损害,增加子痫、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2]。研究表明,适时合理的降压治疗,可减轻重度高血压导致的病理损伤[3]。目前普遍认为,对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舒张压≥110 mmHg或收缩压≥160 mmHg)必须给予降压治疗[4],但对于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是否应用降压药物,尚无定论[5]。尼卡地平和硝苯地平是临床治疗PIH的常用药物。本文比较尼卡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PIH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 745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标准:符合《妇产科学》[1]中关于PIH的诊断标准;入院时血压≥140/90 mmHg,年龄≥20岁,孕28周以上分娩单胎活产儿的孕妇。排除标准:双胎及多胎妊娠孕妇;合并其他严重妊娠并发症;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及资料不完全的孕妇;分娩死胎的孕妇。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孕妇917例,所有住院患者均伴有尿蛋白≥0.3 g/24 h或随机尿蛋白大于等于±,符合子痫前期诊断标准[1]。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尼卡地平组445例及硝苯地平组472例。年龄(28.8±2.3)岁,入组时孕周(33.8±1.12)周,血压水平(148±6.1)/(91±6.0)mmHg;硝苯地平组孕妇年龄(28.5±2.4)岁,入组时孕周(33.7±1.63)周,血压水平(147±5.7)/(90±5.8)mmHg。两组孕妇年龄、孕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治疗方法 硝苯地平组给予硝苯地平(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2020385)治疗,起始剂量为10 mg/次,3次/d,此后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直至分娩后,最大剂量不超过120 mg/d。尼卡地平组给予尼卡地平(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号:H20030233)治疗,起始剂量为40 mg/次,2次/d,此后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直至分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及分娩孕周、产后出血量。治疗24 h后,连续6 d,每天上午8时测量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计算血压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100%[6],获得血压变异指标,即收缩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CVSBP)及舒张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CVDBP)。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尼卡地平组CVDBP和CVSBP分别为(8.6±1.9)%、(8.5±2.3)%,硝苯地平组CVDBP和CVSBP分别为(13.7±2.2)%、(14.4±3.1)%,尼卡地平组CVDBP、CVSBP均小于硝苯地平组(t=-31.872,P<0.001;t=-37.548,P<0.001)。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尼卡地平组445例患者中,发生子痫8例(1.8%),发生胎盘早剥9例(2.0%);硝苯地平组472例患者中,发生子痫11例(2.3%),发生胎盘早剥13例(2.8%);两组患者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P=0.571;χ2=0.524,P=0.469)。尼卡地平组患者分娩时孕周为(37.6±1.1)周,产后出血量(454.3±39.2)mL;硝苯地平组患者分娩的孕周为(35.2±1.2)周,产后出血量(564.5±42.7)mL;尼卡地平组患者分娩时孕周大于硝苯地平组,产后出血量少于硝苯地平组(t=32.53,P<0.001;t=-40.650,P<0.001)。
PIH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导致母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报告PIH的发病率为7%~1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5%~12%[1],其中2011年武汉市PIH的发病率为3.66%[7]。PIH严重影响母婴生命安全,也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8]。目前PI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显示,PIH患者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危害越大,发生胎盘早剥、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亦随之增加[8-9]。因此,控制血压对PIH患者至关重要,是改善孕妇身体状况,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
孕期使用降压药物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还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以及药物对母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尼卡地平和硝苯地平是临床常用的PIH降压药物,两者均为钙离子拮抗剂,药性温和,均能抑制动脉血管收缩,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与其他钙离子拮抗剂相比,尼卡地平对血管平滑肌的选择性更高(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的选择性之比为10 000 ∶1),因此其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少,不容易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10]。有学者报告,应用尼卡地平治疗PIH降压效果好,安全性高,治疗后无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结果发生[10]。尼卡地平可以选择性降低后负荷,在增加心排血量的同时,对微循环、胎盘、胎儿灌注无影响,可有效降低母体动脉压并且不改变子宫胎盘灌注[11]。Bartels等[12]也发现,应用尼卡地平不影响胎儿及新生儿,孕期及哺乳期用药安全性高。
本研究比较尼卡地平与硝苯地平对PIH的降压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尼卡地平组的CVDBP、CVSBP均小于硝苯地平组的CVDBP、CVSBP(P<0.05),说明尼卡地平治疗PIH的降压效果更好,并且患者血压波动小。有学者认为,控制血压波动幅度可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并能延长孕周[13]。PIH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严重威胁母婴安全,影响妊娠结局[14]。本研究结果显示,尼卡地平组与硝苯地平组患者的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预防子痫、胎盘早剥的效果相似。此外,尼卡地平组分娩时孕周大于硝苯地平组,而产后出血量少于硝苯地平组(P<0.05),说明尼卡地平在延长孕周、减少产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与硝苯地平比较,应用尼卡地平治疗PIH的降压效果更好,在延长孕周、减少产后出血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