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卫
我在20世纪90年代与上海民进结缘,2002年正式加入民进,先后担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专职副主委。经民进组织推荐,先后担任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常委,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我见证和亲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
邓小平南巡发表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拉开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大幕。之后发展起来的民办教育,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借鉴,这给决策者、研究者和办学者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民办教育如何健康发展?政府应该怎样管理和服务?当时我作为上海市教科所研究员,深感中国民办教育的实践探索亟需理论支撑。20世纪90年代初在上海市教科所和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领导的支持下,我毅然牵头,创办了协和教育集团和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一手抓研究,一手抓实践,遵循“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为教育理论建构服务”的宗旨,构架起理论政策研究和实践办学相结合的桥梁。
彼时,民进上海市委会也正关注民办学校出现后政策真空的问题。双方关注的共振,让我和民进结缘,多次参加民进上海市委会召集的民办教育课题讨论会。
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列入了本届人大的立法规划。时任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十分重视,要求加强民办教育立法研究。2000年3月,民进中央在徐州召开民办教育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嘉宾几乎囊括了当时民办教育领域所有顶尖专家和名校长,我应邀参会并作演讲。这让我走进了民进中央的视野,也让我进一步了解到民进人的教育情怀和担当。
同年6月,上海民办教育研究所联合普陀区人民政府举行“全国民办教育发展研讨会”,我作为会议主办方负责人除了邀请全国人大、国务院、教育部有关领导和各地专家学者、办学机构代表外,还特地邀请民进中央副主席、社会学家邓伟志和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秘书戴萌睿参会。之后,戴萌睿参加了有关课题的研究。
戴萌睿返京后,向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虞音汇报了会议情况。鉴于我创办的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已成为民办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阵地,为了壮大在民办教育这一新兴领域的参政议政力量,形成全国民办教育政策研究的高地,民进中央有意吸纳其中的佼佼者。
2001年底民进中央全会期间,戴萌睿向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邓伟志汇报了发展民办教育界人才的想法,邓主席首先想到了我,并表示愿意做介绍人。回上海后,他和民进上海市委会组织部部长金培基两人一起介绍我入会,并很快办好了手续。至此,我正式由民进之友成为民进一员。
2000年,我组织力量撰写的《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一书出版。之前,有朋友建议请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同志撰写序言,于是我将书稿目录和代拟序言稿转给了许嘉璐同志。没隔多久,许嘉璐同志来了回复:“把全部书稿拿来给我看,是否写序,由我看过书稿后决定。”我马上把一厚摞手写书稿奉上。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许嘉璐同志在五一长假期间读完了60万字的书稿,并亲笔写下了6000字的序言,他写道:“这本书反映了近年来民办教育领域研究的成就,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收获……而其中许多见解实在值得所有从事或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一读。”由此,我和许嘉璐同志结缘。受许嘉璐同志的序言激励,此后,我连续主编并出版了七本“民办教育丛书”,大大拓宽了民办教育的研究视野。
2003年,我被提名为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又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当晚许嘉璐主席约我到住地谈话,希望我不辱使命,为中国教育发展多建真言、多献良策。同年末,许嘉璐主席和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严隽琪到上海民办教育研究所视察,并参观了协和教育集团所属的协和双语学校,听取了我的汇报,对“科研为中心,学校为基地,周边事业作保证”的运行体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谈到研究机构的体制创新时,许主席说,“教育本质是社会的,单靠思辨是不行的。这一点,我对胡卫非常钦佩,因为他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来自亲身实践的积累”。在了解了上海民办教育协会的运作机制,尤其是依托民办教育研究所实现其自律、维权、评价、研究功能后,许主席回应道:“我的构想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民办教育协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许主席当即表示返京后要尽力促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在许嘉璐主席的推动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正式成立,许嘉璐任名誉会长,陶西平任会长,我出任副会长。后来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落户上海,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出任院长,我担任常务副院长;若干年后,王佐书同志担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我接任研究院院长。
2003年,上海市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教育界也在热烈讨论如何为上海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当时我担任民进上海市委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建议利用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资源,举办一次教育论坛,在“世博会与新一轮上海发展”大讨论中发出民进对教育改革的声音。时任民进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王慧敏对此建议很重视,专门在一次主委会议结束后,安排我向时任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严隽琪作汇报。严主委问得很仔细,在了解了办会意图、主题、资源利用后,拍板支持举办第一届教育论坛。经过民进上海市委会和民办教育研究所的精心准备,2003年6月21日,“世博会与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义务教育制度创新专题研讨会”成功举行。这是“顺势而为”“集智聚力”的一次成功尝试。
16年的坚持和探索,“上海民进教育论坛”已成为民进上海市委会参政议政的重要品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引了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上海市教委等众多会内外单位参与协办;吸引了众多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名校长名教师参加建言。
在我的主持下,每届教育论坛主题力求既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又兼顾上海发展需求与民生关切。论坛成果由民进上海市委会及时提炼和转化为提案和社情民意,报送有关部门,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举办以来,先后形成了16件提案材料,多份提案被评为政协优秀提案。
我是教育论坛的发起者、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每届论坛,我都作专题发言,这是我立足本职,把教育研究和参政议政结合起来的尝试。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2007年底,我提出设立基金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想法得到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长天、赵丽宏和上海民进企业家联谊会会长邓莹的认同。于是,决定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上海民进企业家联谊会联合建立一个专项基金,隶属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正当基金紧锣密鼓筹建之时,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灾区一座座倒塌的学校和成百上千学生的死伤,让我们基金发起者无比震惊、悲悯,这促使基金三家发起单位决定把设立的基金和四川抗震救灾紧密结合起来,将基金的援助对象扩大到四川汶川地区。正因为把为青少年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提供精神援助和关怀,作为设立这个基金的目的,所以把它命名为“人文关怀阳光基金”。
2008年7月5日,“人文关怀阳光基金”成立大会和赈灾义卖活动在协和双语学校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蔡达峰,上海慈善基金会会长陈铁迪和沪上众多作家、书画家、校长、企业家等300多人出席活动。沪上10位著名作家拿出了自己的签名著作,众多画家、书法家拿出了自己的书画作品供现场义卖,民进艺术家登台献艺,还有许多校长、教师、家长代表、企业家也来和大家一起奉献爱心。现场共募得善款360多万元。
基金成立后,精心规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譬如,援助四川地震灾区需要帮助的学生;组织在沪农民工子女参加“上海一日游”,举办“我眼中的上海”征文比赛;为上海66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赠送图书;援助西部支教讲师团、西部教师培训等项目。
为了持续补充和壮大基金,我在民进上海市委会的支持下,还积极组织了两次筹款活动,分别是2009年的人文关怀阳光基金慈善酒会和2017年的“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庆祝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书画作品展揭幕仪式暨慈善捐赠义拍活动”,共募集善款350万元。
近年来,基金重点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更多投入到民进中央和上海市委会定点帮扶的贵州金沙、黔西南、湖南衡阳等地的精准扶贫项目中。
作为党派推荐的政协委员,我认为,组织推荐自己担任政协委员,是希望自己能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发出民进的声音。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就要努力担当起这份责任,不辜负组织托付。参政议政,履职为民,是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95年12月,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图为民办所全体同仁在上海市宝山路251号办公地合影。
身为研究人员,我认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年来,我先后赴江西、河南、贵州、甘肃、四川、吉林、湖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就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扶贫攻坚中教育信息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农村儿童营养餐计划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足迹遍及城市、农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还随全国政协代表团赴加拿大、美国调研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每次调研活动,我都努力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用眼睛看,寻找经验,发现问题;用耳朵听,了解政府和百姓的诉求,从而提出精准可行的建议。
多年的履职实践让我深感政协委员仅靠个人一己之力,闭门造车,难以形成高质量建议。唯有开拓参政议政平台和空间,汇聚多方力量和智慧,才能提出“接地气”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对此有过专访,报道我众多提案背后的“功课”。
其中的“功课”之一,就是定期组织参政议政沙龙,形成头脑风暴,组织撰写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的提案。如《创新政府管制模式 鼓励新兴业态发展》《激活社会资本参与 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抓住症结,加快“城市病”治理步伐》《切实推进居民自治实践,探索基层管理创新路径》等,这些提案的准备和生成,体现了界别呼声和各方智慧。
我先后提出100多件提案,涉及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管理等领域。其中,《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培育核心价值观》两篇提案分别被列为2013年、2015年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关于治理择校热需标本兼治》的提案被评为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有关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强化教育智库建设、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提案受到高度关注,及时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并转化为政策。关注多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法问题,201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我先后受邀在全国政协有关职业教育的专题协商会,以脱贫攻坚为专题的常委会,围绕学前教育、农村儿童营养餐计划实施等建言献策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发言。为了记录担任政协委员的心路历程和参政足迹,我出版了《言为心声:参政议政的足音》《有思有行:改变教育的视角》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