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聪 曹静韬
摘 要:2018年起我国开始了一轮规模相当的减税降费工作,配合我国正在稳步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目的是在于为我国企业发展降低成本,助力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加速推进企业价值的实现。这些减税降费政策在给企业带来优惠和便利的同时,也随之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对此企业应当积极应对。
关键词:减税降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引言:2018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我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减税降费,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层出不穷并相继持续发力。从2018年起我国两度下调增值税税率、增加进项税加计扣除规定、放宽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而后发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提高研发费用扣除比例,再到个人所得税的全面改革。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①2019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这些众多的减税政策,给企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应如何应对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减税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市场趋于饱和。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企业发展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正当其时,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而且激发了企业活力。其具体表现大致有三种:一是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二是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三是激励企业创新。
“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目前,成本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羁绊。通过推行“减税降费”政策,就能明显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负担,出于为企业的长足发展考虑,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有助于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的引进,从而推动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对于企业中现存比例较大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税负成本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他们生存的能力,有更多的能力发展产业,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发展。
“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利用国家“减税降费”的政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成本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更低,用于支持企业的生产以及投資的资金则会更为充足,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展企业。通过成本的降低,还可以用盈余的资本进行银行贷款,充盈企业的可支配资金,提升企业支付的能力,因资金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概率大大降低。或可以利用节约的资金清偿部分的债务,提高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偿债能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企业的高效运营可以增加债务人对其的信任程度,进而促进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对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十分有利。
“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有利于激励企业创新。税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45%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②。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增幅较2018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③减税降费促进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合理使用,使其在企业的创新和产业完善提升中得到更加有效地运用,因此,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增强。
“减税降费”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增强企业后劲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减税降费”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活力并提升了企业经营能力,从而减轻企业税负、扩大消费内需的双重激励作用得以实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而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的成本若基本不变,那么我国产品就可以在价格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节省下来的税收成本能够进一步得到有效的合理配置,使其更加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的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之中,可以助力企业开发一些新兴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创新性的产品会更加具有竞争优势,进而可以利用企业创新性的产品打造独创性品牌。
二、减税降费后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推行,其影响逐渐显现。整体来看,为大部分的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降低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税负成本,可以提升企业利润积累,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研发等再生产活动,有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但是,在这些政策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减税降费政策的设计问题,也有其执行过程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困惑。
1.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相关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门槛较高的问题,以高新技术企业优惠为例,企业为享受15%的优惠税率,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条件涉及多方面因素:科研人员比例、研发费用比例、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成果转化能力等等。并且从企业提交申请到认证批准时递交的资料需要科技、财政、税务多个部门的同时审核,耗费时间较长。另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企业还需在期满前3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否则,会导致其高新技术资格失效。企业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精力去使得自身符合这些条件,这就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减税的效果很难当年实现。企业会因认证成本高而失去主动性,最终导致政策本身的效率与减税降费的预期效果相差较远。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变更,申报手续及过程也会随其发生变化,频繁的变化会给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带来很多困惑与不适应,需要财务人员花时间研究和学习新的政策来适应新的变化,但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企业办事效率,增加企业纳税时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增值税减税政策的问题
我国目前现行的增值税减税降费相关政策覆盖面并不完整,并未考虑到人力成本的进项税抵扣问题,这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尤其不利于智力密集型企业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是以智力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高度依赖智力成果,大量聚集智力型员工,主要提供以智力、知识、技术、经验、信息、技能为核心生产要素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然而对于这种类型的企业而言,其成本中占据很大部分的都是人力成本,但现在的政策中并没有可以抵扣人力成本进项的相关规定,所以企业只能将高额的人工成本计入员工工资。虽然对研发人员的工资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计入研发费用并加计扣除,但无论以工资或是研发费用进行处理对于企业来讲都增加了成本费用,影响企业利润,不利于资金积累。较低的利润积累还可能会打消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不利于这类行业长期发展。这些研发新技术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进项税数额大、起步阶段利润低、资金周转慢等现实困难,应得到更多税收政策优惠支持。
增值税政策在全面“营改增”后,也不断地在进行税制的完善,但增值税链条仍不完整。造成这样结果主要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税率存在不一致。税率经过两次调整后,目前依然是13%、9%、6%三档,从税收收入的角度来讲,税率差异带来的影响相对明显。我国增值税采用间接计税方法,流转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应纳税额是用销项税减去进项税得出。这种条件下,倘若某个环节是销项税适用高税率而进项税适用低税率,则本环节纳税金额较高,反之亦然。二是简易计税所占比重较大。目前我国简易计税的比重高的有如下两点原因:一是小规模纳税人比重高。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的相关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592万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13万户,小规模纳税人479万户④。全行业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统一放宽为年累计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后,又在限定期限内允许原一般纳税人可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虽然未取得准确的公开数据统计,但可以预见该政策大概率会使小规模纳税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二是一般纳税人可选择简易计税的项目数量较多。具体包括的项目共计33项:例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为清包工、甲供工程等项目提供建筑服务,出售或出租“营改增”试点前取得的不动产、劳务派遣服务、安全保护服务等等。这些简易计税项目,适用的征收率又分为多种形式,除3%、5%两档征收率外,还有5%减按1.5%、3%减按2%的特殊规定,税制比较复杂。简易计税方法不允许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阻断了增值税链条,削弱了增值税“中性”优势。
种种原因累积导致同样收入水平的企业税负不一致,部分企业从中获益,部分企业未能真正受益。而这之中哪些企业受益或不受益,很难预料。且这与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时均衡税负的初衷相矛盾。
三、减税降费背景下企业优化财务管理的建议
1.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税收政策
随着减税降费进程的逐步推进,政策变动也将逐渐趋于稳定,然而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总的方向都是在为企业减轻负担。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可以不用再过度关注企业税负成本问题,能够更加开放地去进行考虑宏观决策,在制定长远规划时可以更加大胆一些。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去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优惠政策适用。以增值税中对纳税人身份的选择为例,尽管小规模纳税人划分标准进一步放宽,简易计税范围也有所扩大,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在简易计税的情况下都可以减轻自身税负。对于可以选择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而言,在选择简易计税后意味着不可以抵扣相关进项。简易计税方法虽然可能短期内税负较低,但其不可抵扣的进项税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拉低企业利润额,若企业处于增值税链条中的初始环节,可能无法取得能够抵扣进项的增值税发票,不存在大量进项税额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若企业处于增值税链条的后续环节,能够取得其大部分成本相关的进项,这种情况下选择一般计税方法往往是更加合适的选择。只有当按简易计税征收的应纳增值税低于按一般计税方法的应纳增值税时,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更为合适。而对于那些进项较少的一般纳税人而言可以选择转换纳税人身份或者适用简易计税办法。
2.关注纳税成本变化,做好财务核算
企业在进行专利运用的时候要充分做好成本核算,比较自行研发或是外购专利时可能发生的相关成本,并要权衡两种方式的利与弊。选择外购的方式可以取得相关进项税额进行抵扣,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水平,但外购的专利针对性相较于自行研发的而言可能相对较弱,且跟随企业发展计划变通的灵活性相对较低。自行研发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在企业今后改变发展方向时也可及时完善,但不能忽视研发时发生的相对高昂的成本并要承担可能的研发风险。
距离国家出台新的政策来解决人力成本进项税的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就目前来讲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智力型员工的工资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来提升利润收益。不妨考虑降低员工的部分工资,增加员工合理费用报销额度,这样一是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费用,二是可以降低员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员工实际可获得的收入,稳定员工情绪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与此同时,希望国家能够尽早出台有关人力成本进项税抵扣的相关政策,切实地为智力密集型产业减轻税收负担,提升相关企业获得感,促进行业更好地发展。
3.重视减税执行程序与要求,做好财务人员培训
由于目前出台的税收政策密度较大,涉及的税种也较为广泛,所以在执行中可能会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企业的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相对较为繁杂,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研读现行的法规文件,故而往往对新的法规文件只是略知一二,很难吃透其中内涵的政策精神,进而不能及时、准确地执行好相关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红利。财务人员对一些政策法规在执行中遇到难题和疑惑时,通常找不到合适的咨询渠道,导致咨询过程受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依靠相关基层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之外,企业也应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针对新政策法规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企业应督促财务人员尽快熟悉减税降费政策具体内容以及税法精神,以保证用更加端正科学的态度面对企业各项财务工作。同时,要根据企业所需的各项政策加强相关领域知识有针对性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避免因为能力不足或经验不足导致财务管理的改革陷入困境的情况发生。
四、结语
纵观前文所述,“减税降费”政策在推进并落实的过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有助于企业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的平稳发展,为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扶持保障,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大环境的稳定、高速发展。但是在推行“减税降费”政策的过程中,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阻碍相关政策落实和征收管理的关键所在,相关部门要对此予以重视,使“减税降费”政策推行过程中的阻碍得到及时清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尽快发现并解决问题。企业也要将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其作用,基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考虑,以“减税降费”政策为指引,调整其投资、融资策略和股利策略等财务策略,使得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未来的长久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顺应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http://www.chinatax.gov.cn/chinatax/ n810214/n810631/c5139495/content.html.
②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http://www.chinatax.gov.cn/chinatax/ n810214/n810631/c5139495/content.html.
③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http://www.chinatax.gov.cn/chinatax/ n810214/n810631/c5139495/content.ht.
④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603/t20160320_1916156.html.
参考文献:
[1]林卫明.“减税降费”的必要性以及对企业的影响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9(17):28.
[2]叶青,郭欣欣.财税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对企业会计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9(14):75-79.
[3]郝庆环.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J].中国中小企业,2019(10):108-109.
[4]孙慧君.我国减税降费的成效与企业财务策略浅谈[J].纳税,2019,13(25):29.
[5]刘洁.我国减税降费的成效与企业财务策略浅谈[J].现代经济信息,2019(08):280.
[6]张乘源.浅谈我国减税降费的成效与企业财务策略[J].現代商业,2018(34):148-149.
[7]赵广会.减税降费对企业与个人消费的影响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