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媛
在高考改革进程中,各科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主动“接轨”。高中生物内容较多,也比较抽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是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钻研的问题。运用“5E”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
“5E”教学模式解读
“5E”教学模式分为5个学习阶段: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详细说明(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因为5个学习阶段都以“E”开头,所以又被称为“5E”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讲与练,过分强调应试能力,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模式被固定。学生被动学习,无法拓展自己的思维,牢牢束缚在了狭窄的课堂中。教师,不只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也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他们的情感意识比成人强,想象空间也很大。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该带领学生去探寻知识的海洋,因为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已使得许多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很难转變——课堂上学生盲目地学,教师主导着课堂,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滥用一些评价方式,分组学习过于形式化,没有实效等,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而“5E”教学模式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将“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将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成了基本任务,而自主学习空间的构建是实现的目标。运用“5E”教学模式如何实现呢?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
上好第一课
“绪论”是高中生物的起始课,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简单的一带而过。而笔者认为,认真上好绪论课非常重要。绪论将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具有统领地位。通过上好绪论,展示生物科学的成就和新进展,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就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方式,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充分体现“5E”教学模式中的“参与”,教师通过在讨论过程中做一些提示、解释,最后再由学生找出6个特征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与相关学科拉近距离,增强兴趣
语文中有许多课文、诗句,涉及到生物学的知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穿插语文知识,既有利于加强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又能帮助一些生物概念的理解;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未知知识,增强兴趣。例如,在讲第一堂生物课时,可以利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提问学生: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说明原因。这样使学生在语文的牵引下,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兴趣。又比如,唐朝诗人杜牧有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在学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时,让学生可以在诗情画意中来思考与萤火虫有关的3个生物学问题:①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②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③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利用“5E”教学模式中的“探究”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生物科学作为21世纪自然科学中的带头学科,也有它明显的优势。生物科学与农副业、渔业、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比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可以联系实际:当前全球人口越来越多,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什么方法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们吃饭问题?其中哪些方法不当会污染环境,有没有什么环保措施?根据物质循环特点,能否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在生物的新进展中,生物工程技术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他们积极投身于生物世界的探索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不再是单一、教条式的,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学生的探究、归纳和总结。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需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平时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才适当加以提示,教师的力气主要是花在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时候需要帮助以及怎样帮助学生方面。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自我评价。这是能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好方法。首先,讨论的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和自主讨论的行为。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的“未利用”是指哪些情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为什么生态农业还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呢?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自己发现问题、发表观点和评价观点,不受拘束,教师只是在旁边作指导,直到问题解决,找到有效答案。
最后“5E”教学模式中的“评价”阶段也非常重要。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需要及时引导和督促。在评价学生的归纳和总结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评价程度要不同。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懂得学习不只是结果;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而这个过程,如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是一位优秀教师需要做的基本任务。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