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方式

2019-03-18 11:49杜君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课改

杜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出语文的智育和德育功能;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向,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语文核心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传统教学观念上勇于创新,转变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找到最为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相关路径。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考量,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会限制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虽然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这种学习往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成绩,并非自发主动学习,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语文的真正魅力所在,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

不重视对学生主动性的开掘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是课堂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限制了自身想象力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也会丧失学习的动力。

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和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很多学科的认知和理解接触点,只有通过不断地运用,小学生才能对语言和文字的掌握更加牢固。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仅仅让学生一遍遍死记硬背;没有通过互动性的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情境中,自主探究语文知识,从而形成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缺乏实践训练,也会影响学生的驾驭文字能力,无法触及语文学习的内核。

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转变

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好奇心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实际上,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的个体,促成个体在道德和审美方向的发展。所以,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课堂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和兵马俑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到秦军无比雄壮的军威之后,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继而开始后续的学习。这种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能够迅速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们的学习印象,让学生产生更加直接的观感,为后续开展相关学习埋下了精彩的伏笔。

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应当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主要表现为教师应当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设立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内容,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从而获得自我认知的价值认同。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更多的个人分享以及内容拓展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专门的分享环节,让学生将自己在上一周读到的优秀语文读物,在课堂上和大家展开讨论;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对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让学生找到能够发光发热的舞台。对于课堂学习来说,丰富的教学方式能一改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综合性以及实践性 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应当走向生活化,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学习内容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引导。此时,教师可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开展延伸教育。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司马迁在写史记的过程中有哪些品质的流露,而这些品质又对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品质应对困难?这些应用都能促成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想有哪些词语出自《史记》,这种内容的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能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结束语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提升,在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反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语文教学实现个体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巧玲.新课改呼唤新模式——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J].新课程(中),2016(4):328.

[2]马云飞.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如何运用“爱”与“心”[J].未来英才,2016(15):84.

[3]李兴涛.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創新[J].神州,2017(11):85.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射阳县海通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