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鹏
摘 要:乡村振兴是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主要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具体工作落实的体现,更是“三农”工作开展中的指导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做到将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成为了这一工作开展的重点,这不但关系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而且还关系到党在农村工作的政策落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保障。因此,本文以桐梓县官仓镇为例阐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服务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党建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一、官仓镇的基本情况
官仓镇位于桐梓县西南面,距离县城26公里,是一个纯农业乡镇,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4.2万,4个贫困村共计贫困户805户2634人,已脱贫485户1848人,贫困发生率1.8%。全镇有党支部23个,党员817名。
4年前的官仓,“脏乱差弱”远近闻名。脏的是环境,乱的是人心,差的是基础设施,弱的是产业。2013年1月贵州省把桐梓县官仓镇列为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之一进行打造,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山上种包谷,坝上种水稻,同年在全省100个现代农业高级示范园区中排倒数第四位,被挂黄牌警告。
现在的官仓“脏”变为“美”。以前,污水遍地,烂泥成堆;而今,官仓是“国家级卫生乡镇”。召开建设“最美田园官仓”动员大会,到会人数达一万五千人。“差”变为“好”:以前,官仓只有一条油路,14个村有10个村用房顶上的水煮饭。而今,油路、水泥路四通八达,老百姓出门就上车、走路不沾泥,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清净水。“弱”变成“强”,以前,满山都是玉米地,农业园区建设全省倒数第四;而今,138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满山遍野都是花果山,是“全省先进农业示范园区”“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正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提升。
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
1.抓学习统一思想、科学规划促发展
1.1抓学习统一思想
习总书记说:“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从政之基。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官仓镇党委班子深知这一道里,党支部在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基础上,利用“干部上讲堂”等机会,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办在脱贫攻坚一线,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坚持把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综治信访、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学。在学习中坚定了信念,在讨论中明确了方向,统一了思想,党员干部用理论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2做实规划促发展
官仓镇根据自身的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实际,通过干部群众充分讨论,确定了“生态之窗·田园官仓”的发展定位,以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花园为发展路径,以坡坡花果山、田田疏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为工作目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以民生工程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建设官仓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官仓农业园区是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以发展“果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领,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 倾力打造“三线十二园”,初步形成了集庭院经济、生态养殖、农事体验、养生度假、果蔬采摘为一体的特色大型农业园区,同步带动多业态的快速发展。(“三线”即围绕桐官公路沿线、太平经人朝坝至遵义汇川区山盆镇公路沿线、大河口至恩滩公路沿线,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庭院经济和奇花异瓜;“十二园”即沙角庭院经济园、三合林下养鸡园、营坪精品果园、太平葛根园、仙人山茶园、朱天花卉苗木园、红旗养生蔬菜园、红旗“双矮”苹果园、彩霞村庄休闲乐园、官仓葡萄园、圆满贯生态游乐园、人民雷竹示范园)。做到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同时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功成不必在我恒心,咬住目标不放松,久久为功,扎實推进官仓的发展和振兴
2.始终推崇“八九不离十”的群众工作方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官仓镇通过“八九不离十”工作法,把干部“赶”到了村里去,让群众随时看得见党政干部的身影、听得到各级党组织的声音,见得到党委政府所办的民生实事,真正把全镇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激发老百姓内生动力,共同铸造了全新的官仓。
2.1在发动群众上下工夫,要求“每名班子成员每年召开80场以上群众会”
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村组,召开群众会、院坝会,让干部群众面对面问计、心贴心交流。班子领导和干部开群众会的场数,在镇政府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依据。群众会上,对群众要做到“三问”“四个讲清楚”:一问群众有什么意见,二问有什么需求,三问希望镇党委政府干什么;讲清楚国家方针政策是什么,讲清楚党委政府在干什么,讲请楚未来的官仓像什么,讲请楚希望群众做什么。四年以来,官仓镇累计开了5000多场群众会,参会村民20多万人次,几乎把4万多村民轮番培训了5次。通过密集的群众会,既锻炼了干部,又教育了群众,深化了干部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2.2在深入群众上下工夫,要求“让90%以上的群众认识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
官仓镇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必须随时置身群众当中,把办公桌前移到第一线,在工作中与群众交朋友、深化感情。他们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班子成员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党员在一线培养。”四年来,党委、政府班子领导,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进入发动群众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项目建设的第一线,与老百姓一起研究问题,破解难题,同商量,同劳动,按照“说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上手干部放手”的理念,亲自给群众做示范、当榜样、带路子,以一带十,以十带百,激发起全镇4.2万人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每年九九重阳节,官仓还要开展“爱老敬老”系列活动,邀请全镇60岁以上的老同志共话官仓发展。镇党委书记带着全体班子成员,向他们汇报工作,和他们一起吃饭。过去没有干好的工作,真诚地向老人们鞠躬道歉,争取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同进向全镇每位中小学生发一双筷子(拾垃圾)、发一个袋子(装垃圾)、发一封家书(内容为有关脱贫攻坚的政策、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关要求,镇的发展规划等等),拍一段视频(主要拍自己家人居环境整治的情况),做一次评比(对人居环境整治等)。通过尊重老人,发动学生、带动成人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让群众积极融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
2.3在服务群众上下工夫,要求“班子成员带队走访所挂村100%的农户”
在官仓,每名班子成员挂帮了1—2个村。每年,镇党委要求班子成员带着镇村两级干部,对所挂帮村的农户,按照“一收集,二引导,三研判,四处理,五反馈”程序,一户不漏,逐户走访到位。“一收集”,就是在走访过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并做好记录;“二引导”,就是对群众意见作好疏通引导工作,特别要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引导他们做“六心官仓人”:对党和国家有忠心、对父母长辈有孝心、对亲人朋友有诚心、对社会各界有爱心、对官仓发展有恒心、对自身有信心;“三研判”,就是每天对走访收集到的问题进行研判,找出重难点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四处理”,村级能处理的问题由村负责限时处理,村级不能处理的,报请镇党委、政府研究处理;“五反馈”,就是把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向群众反馈,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几年来,官仓镇采取这种“上门听意见,下来抓落实”的走访问计方式,对群众意见真正做到了倾听到位、服务到家。
三、工作成效:干群同心共促“官仓振兴”
1.“八九不离十”改进了干部作风,重塑了“官仓精神”
通过“八九不离十”工作法,干部学会了开群众会,懂得和群众打交道,善于服务群众、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少数干部庸懒散慢、不作为、慢作为的不良作风得到了扭转。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成为全镇镇村干部的共识;一种“没有‘官蛮拼,哪来‘仓丰实”的官仓精神在全镇干部中发扬和传递。换肝干部李再海,拒绝调回县机关的工作,拖着重病坚守在脱贫攻坚阵地,发出了“要死也要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豪言。官仓镇三合村村支两委干部,冒着生命危险,钻进垂直深度80余米、纵深1.7公里的地下溶洞,为群众引出了稳定、清洁的饮用水。
2.“八九不离十”凝聚了群众力量,创造了“官仓速度”
通过“八九不离十”工作法,官仓党委、政府充分做到了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发动群众。群众力量爆发出来,排山倒海,一往无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官仓奇迹”“官仓速度”。2015年,官仓第一家农业产业公司金泽地入驻,官仓党员干部带着600多名群众进驻项目区,冒着纷飞大雪,日夜开山平场,仅仅用了7天就把3086亩荆棘丛生的荒山变成了净土。2018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上海绿地集团入驻官仓,投资25个亿建设康养小镇。项目区400多所坟墓要搬迁。官仓召开了一场千人大会,在没有支付一笔征拆款的情况下,1天就完成了公墓山土地协议签订,5天完成平场,20天完成所有坟墓搬迁,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启动仪式如期举行。这样的工作奇迹数不胜数:桐官二级公路7公里征地拆迁,官仓只用了30天;300余栋黔北民居改造,官仓只用了2个月……官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从全省倒数到全省先进,官仓也只用了两年。
3.“八九不离十”群众工作法,推进了官仓巨变, 重塑了“官仓形象”
通过久久为功发动群众,官仓实现了“三个最”。一是成为全省最美丽的乡镇之一。2016年,官仓拿到了“国家级卫生乡镇”的金字招牌。现在的官仓,道路整洁,庭院优美,成为全省自驾游目的地。官仓镇红旗村被评为贵州省首届“十佳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绿地集团落户官仓建设康养小镇,进一步推动官仓走向了康养旅游发展的新路。二是成为全省最和谐的乡镇之一。“八九不离十”工作法中,官仓干部通过“一收集,二引导,三研判,四处理,五反馈”,用“登门问计”代替了“告官上访”,把老百姓的诉求解决在基层,群众有问题和困难不再到镇、到县、到市、到省或进京上访,坐在家中就有干部上门解决问题,信访量成倍下降。在群众会中,官仓镇植入了法治知识讲解宣传,使依法、守法、用法成为村民的共识,红旗村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成为全省最富裕的乡镇之一。官仓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引发了全镇的产业革命。全镇完成土地流转5.3万亩,已种植蔬菜1.2万亩,经果林2.7万余亩。发展起圆满贯漂流、彩霞村庄、天湖农庄等旅游产业50多家,入住上海绿地、陕西富林等省内外大小企業22家,家庭农场等自主创业企业126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现在的官仓,各大媒体向官仓聚焦,各种项目向官仓聚焦,各种资金向官仓聚焦。内生动力已经充分激发的官仓群众,还会创造更多的奇迹!美丽的官仓大地,还会发生更多的精彩故事!
四、几点启示
1.抓党建是关键
官仓之变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战斗保垒作用,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官仓镇创造一个个惊人的速度,一个个惊人的奇迹,靠的是抓基层党建,靠的是基层党组织战斗保垒作用,靠的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靠的一线工作法,靠的是“领头雁”,靠的齐飞的“雁阵”效应。
2.聚民心是基础
官仓之变告诉我们,干部是助推发展的关键,但人民群众才是发展的主体力量,如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发动群众干,只有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崇民众的诉求和愿景,听民声,顺民意,一场场群众会让老百姓顺心顺气,一件件实事的落地生根,干群关系由油水关系变成了鱼水情深,正是有了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官仓镇的发展势如破竹,一天一个样。
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作的切入点
官仓之变告诉我们,老百姓的高兴,不但要家园美起来、腰包鼓起来,还要幸福指数多起来,文明风尚亮起来,感党恩、重法治、淳民风,净化心灵,精神之钙要补起来。老百姓思想通,一通百通。
五、结语
官仓镇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转变,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探索出了可操作、可复制的“八九不离十”的群众工作法,推动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按照乡村振兴要求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1]丁国民,龙圣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障碍与破解[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39-50.
[2]李泓波,邓淑红,孙鲁青.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J/OL].辽宁农业科学,2018(06):44-47[2019-01-03].
[3]毕昌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多维透视及其提升路径[J/OL].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19-01-03].